吉林碳纖維“巨輪”即將拔錨起航
據悉,到“十二五”末,吉林化纖碳纖維原絲生產規模將達2萬噸。伴隨碳纖維原絲制備技術的實質性突破,近年來,吉林市的碳纖維產業飛速發展,到目前已形成從原絲到碳化、再到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吉林市被認定為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積極打造“中國碳谷”。
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研制碳纖維及原絲,但發展一直處于低性能且生產不穩定的水平,碳纖維質量遠不能滿足國防和經濟建設發展需要,加之海外對相關生產技術的壟斷,國內碳纖維大部分依賴進口。
吉林市是新中國碳纖維科研與生產的搖籃,中鋼吉炭在上世紀50年代就建成了國內第一條碳化生產線,是國內第一個軍工碳纖維定點生產企業。
吉林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繳潤利說:“2008年,吉林市碳纖維原絲可以實現規模、穩定生產,標志著碳纖維原絲制備技術,正式在吉林市取得實質性突破。”
關鍵技術的突破釋放了碳纖維產業發展活力,吉林市正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碳纖維產業集群。2010年以來,中油吉化、中鋼江城碳纖維、吉林碳谷、吉研高科等企業累計投資近30億元,目前一大批重點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一批相關下游企業,近年來相繼落戶吉林市碳纖維基地。吉林省東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主要生產碳纖維發熱制品,包括汽車坐墊、腳墊、電熱馬甲等,公司總經理孫希才說:“原來企業所需原料主要從韓國進口,原絲成本很高,始終受制于人。如今我們用的都是本地企業生產的原絲,不僅成本大幅降低,而且貨源也很穩定。”
吉林市市委書記張曉霈說,作為唯一國家級碳纖維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吉林市已經形成了從原絲到碳化、再到民用終端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條,并把碳纖維產業列為今后重點發展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據介紹,為了將吉林市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種類最全、應用最廣的碳纖維生產基地,吉林市計劃到2015年力爭實現碳纖維原絲3萬噸、碳纖維1.2萬噸、碳纖維制品5萬噸的生產能力,推動碳纖維產業集群式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碳谷”。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