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閩南、閩東兩大漁業加工產業集群
福建省水產品加工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擴大水產品出口,做大做強水產品加工業。現在,全省擁有水產品加工企業1094家,規模以上加工企業393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達100多家。初步建立閩南、閩東兩大漁業加工產業集群。福清龍田、東山經濟開發區,寧德霞浦臺灣水產品集散中心被評為首批現代漁業水產品加工園區。發展了東山、福清等年加工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水產加工重點縣10個,形成了寧德大黃魚、連江藻類、福清對蝦、長樂鰻魚、晉江紫菜、漳州石斑魚、東山海捕魚等具有區域優勢、產業效益高的水產品特色產業,水產品加工業正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在水產品品牌建設方面更是風生水起。截至目前,全省水產行業共有中國馳名商標17件,國家注冊地理標志商標24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5個。省級名牌產品88個,省著名商標135個。連江縣被評為鮑魚之鄉,霞浦縣被評為海帶、紫菜之鄉,蕉城區被評為大黃魚之鄉,福州市被評為中國魚丸之都、中國鰻鱺之都、中國金魚之都,莆田市被評為花蛤之鄉。
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寬松優惠的政策。2012年,省政府出臺了《支持和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九條措施》,明確提出海洋特色品牌,對獲得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著名商標獎勵30萬~100萬元;對在省級以上媒體作品牌宣傳的予以經費補助;對在境內外資本市場成功上市的獎勵100萬元等。2013年,省政府繼續出臺《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十二條措施》,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海洋漁業龍頭企業。此外,省財政從2008年以來,每年安排發展現代漁業加工項目資金1000萬元以上,用于扶持水產加工企業發展精深加工,截至目前,已累計支持項目130個,補助經費10482.5萬元。
隨著海西發展戰略的提升,福建省《關于進一步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意見》、省委《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和省國家稅務局《關于抓住機遇主動作為進一步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通知》等政策相繼出臺,為閩臺水產品加工合作創造寬松的貿易環境,出口臺灣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8.68%上升到2011年15.21%。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