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擬造3個“蠶桑絲綢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千億產業
四川省不斷加大政策力度,通過出臺相關發展規劃等方式,擬將傳統產業鏈向文化旅游等領域延伸。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四川將以成都、南充、涼山為基礎,打造3個“蠶桑絲綢文化旅游名城”,建設蠶桑絲綢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南充)、絲綢高檔精品展示中心(成都)、繭絲交易中心。
布局三帶:將桑、蠶生產能力布局在攀西、川南、川中北3個產業帶40個基地縣
建設十園區:以成都、南充、涼山等地為重點,建10個優質絲綢、服裝、家紡及蠶桑資源新興產業工業園區。
近日發布的《四川省蠶桑絲綢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成多元化高效化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體系,把蠶桑絲綢產業打造成年產值達1000億元的“朝陽產業”。
規劃提出,將300萬畝桑園布局在40個基地縣(其中20個重點縣),形成450萬噸桑葉、80萬噸桑果、450萬噸桑枝生產能力。其中,蠶繭生產能力15萬噸。將優質繭加工布局在40個基地縣。將繅絲、織綢、服裝、家紡產能布局在南充、成都、內江、資陽、涼山、宜賓、綿陽、自貢、眉山、廣安等10個市州。其中,繅絲織綢布局在10個園區、30個重點企業;服裝、家紡布局在10個核心企業。
集中布局蠶桑絲綢文化旅游產業。以“錦城”——成都、“綢都”——南充、“繭都”——涼山為基礎,打造3個“蠶桑絲綢文化旅游名城”,重點打造蠶桑絲綢文化街區和蠶桑絲綢文化產業園,使之成為四川省蠶桑絲綢文化的展示中心、互動體驗中心和高端絲綢產品消費中心;以南方絲綢之路、蜀錦、蜀繡、嫘祖文化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絲綢博物館、蜀繡文化產業園等,培育以蠶桑絲綢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產業示范園、文化小鎮和基地,打造蠶絲歷史文化、專題旅游項目和產品。
前瞻網了解到,規劃提出,將傳統蠶桑絲綢產業鏈向文化旅游、食品工業、醫療保健、新型化工、建筑材料、環境保護等領域延伸,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鏈。四川省將加快推進繭絲綢加工提檔升級,支持繭絲綢企業開展機電一體化、智能檢測、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節本增效的先進工藝技術改造,全面推進絲綢產業更好更快發展。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