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打造現代商品交易市場集群 5年交易額超2萬億
前瞻網記者了解從中國社科院近日公布的全國市場百強榜了解到,浙江在全國商品市場中獨占鰲頭,共有51家市場上榜,其中省內市場38家、省外市場13家。
浙江已然成為全國商品市場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交易額最高的省份。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浙江省商品市場總交易額1.4萬億余元;網上交易市場總成交額1萬億元。
然而,浙江的商品市場也依然面臨著諸如市場過于小商品化等問題,亟須加快轉型升級。
為此,在近日召開的浙江市場提升發展大會上,浙江省省長夏寶龍提出,浙江要實現商品市場和制造產業的珠聯璧合,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的珠聯璧合。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全省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商品交易額均實現翻一番,都超過2萬億元。
商品市場仍過于小商品化
中國的商品市場發端于浙江。1979年,永嘉橋頭紐扣市場誕生,這是浙江最早也是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專業市場。
此后,浙江拉開了市場發展的大幕。從義烏的貨郎擔、永嘉的彈棉郎,到永康的五金匠、上虞的修傘匠等,流浪在外的商販紛紛聚商成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商品市場在浙江迅速發展。
據前瞻網了解,“十一五”期間浙江省4000多家商品交易實體市場累計實現交易總額5.1萬億元,較“十五”期間增長76.5%,年均增長超過12%;年交易額億元以上市場達到668家,其中年交易額百億元以上22家,十億至百億元180家。
盡管浙江的市場星羅棋布,但是,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認為,浙江的商品市場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如市場過于小商品化,大宗產品的市場發育滯后,地產品與市場的關聯度不緊密。
鄭宇民舉例說,“義烏小商品市場、紹興輕紡市場、海寧皮革城等大市場雖然總成交額很高,但本地貨比例并不高,有的只有20%~30%,甚至更低,去年淘寶網上銷售額7000億元,浙江貨也不到10%。我們習慣于螞蟻搬家,習慣于替別人搬家,賣全國貨,而很少賣地產貨。我們的產品為什么不走國內的專業市場呢?一手做產品,一手做市場,就有了雙重優勢,就是兒女雙全了。”
“還有的地方搞市場,畫地為牢、近親繁殖,忽略結構性優勢,同構同質、同根相煎。”鄭宇民透露。
在這樣的情況下,浙江的商品市場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此外,浙江數量眾多的個體戶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任務。
鄭宇民介紹說,浙江的市場主體中有238萬個體戶,238萬中有80萬戶在市場。個體戶低小散在初始階段,顯示活力;在目前階段,顯示無力;在今后階段,顯示阻力。個體戶十多歲了還不肯斷奶,長不大,長此以往會拖經濟轉型升級的后腿。
以市場轉型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市場是浙江率先發家的至寶,是浙江走在前列的法寶。”夏寶龍說,要把市場作為浙江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向導,推動浙江市場轉型升級,以市場轉型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在近日召開的浙江省市場提升發展大會上,夏寶龍提出,浙江將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全省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商品交易額均實現翻一番,都超過2萬億元,其中,培育30家年交易額百億元以上市場,50家輻射全國的重點市場,20家全國領先的五星級文明規范市場,20個與現代產業集群互促共進的現代商品交易市場集群。
市場是產品的池塘,是品牌的溫床。前瞻網了解到,為了推進浙江市場的轉型升級,浙江正在建立產品加市場加品牌的市場模型。鄭宇民介紹說,“為促進浙江商品市場升級,浙江已經決定將這一類市場的開辦準入條件完全放開。各地工商部門都要像當年扶持小商品市場一樣來扶持打造專業市場。”
夏寶龍明確提出,轉型升級要從市場主體的升級開始。對此,鄭宇民介紹說,“義烏市場共有5.8萬個商戶,其中個體商戶5.68萬戶,企業經營戶只有1200戶,試想一下,如果企業經營戶是12000戶的話,我們的商品結構、品牌結構、稅收結構會是一個什么的狀況?我們現在在桐鄉試點個體經營戶轉為企業經營戶,并在有關市縣推行。”
鄭宇民表示,下一步,浙江省將有序地開展此項工作,個轉企,無轉有,線下轉線上,規下轉規上,以此推動市場轉型升級,促進市場結構優化,帶動產業經濟穩健增長。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