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聯手: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或上升國家戰略
湖南對洞庭湖的治理步伐正在加快
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已經刻不容緩。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日前湖南岳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志愿者在巡邏至洞庭湖麻塘水域時,發現了一頭死亡的江豚,這距上次洞庭湖流域12頭江豚集體死亡事件,約半年時間。環洞庭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再次引發全國關注。據悉,湖南對洞庭湖的治理步伐正在加快。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歐陽彪透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前期工作日前獲國家有關部委肯定,年底將向國家正式上報,從而有望上升為國家戰略。
歐陽彪認為,“生態區如果獲得國家層面支持,既可促進湖南整體區域的發展,同對保障國家糧食、生態、水利和民生安全有重要意義。”
打破省域限制
湖南省長株潭、湘南地區和大湘西三大板塊,已經分別進入國家戰略層面的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武陵山經濟協作區。而在湖南經濟發展中占重要地位的洞庭湖經濟區,獲得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卻相對滯后。
今年年初公布的《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編制大綱》(征求意見稿),規劃范圍擬包括岳陽、常德、益陽3市及長沙望城區,共25個縣(市、區),總面積4.64萬平方公里。隨后湖北省荊州市,也納入這一規劃范圍。
“湖南為打造這一經濟區準備了很多年,這次借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湖北荊州也納入了這一范圍,正式打破了省域限制。”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說。
今年5月份,湖南省委副書記梅克保到湖北考察,與湖北省官員共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明確表示,將“聯手爭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聯手爭取國家在政策、項目、投資和重大產業布局方面的支持。”
湖南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肖毅敏認為,將湖北荊州納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打破過去按照行政區域劃規劃發展的模式,按照地理資源優勢發展經濟,這本身是一種良性的發展模式。
秦尊文稱,如果經濟區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有利于武漢城市圈和長株潭城市圈的融入,是對中三角戰略的一個推動,有利于促進中部的崛起。
強調生態保護
前瞻網了解到,洞庭湖古稱“云夢澤”,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號稱“八百里洞庭”,是國際重要濕地,也是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子系統。雖然近年來對洞庭湖的生態治理取得很大成績,但污染仍未得根本解決。
湖南省一位對工業園環保問題有長期關注的官員表示,目前洞庭湖流域環境問題有所改善,但仍有承接東部沿海污染企業的現象存在。“不少鄉鎮以及的產業園,招商引資門檻極低,這是不符合建設生態經濟區理念的。
他建議學習日本琵琶湖治理經驗,“琵琶湖治理沒有提經濟區,而是重點做生態保護,發展游湖觀光”。
“要真正改變發展思路,否則規劃沒有意義。”這位官員表示。
據了解,這次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規劃,重點強調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規劃初稿提出,環洞庭湖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將爭取全國前列。
肖毅敏認為,湖南省完全可以培養一批與當地生態發展相適應的、有潛力的支柱產業,“我們可以圍繞漁業做文章,其次是環湖旅游業,這是完全可以開發的。”
肖毅敏建議,湖南省應該盡快發展與洞庭湖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支柱性產業,以產業經濟發展帶動生態環境保護,打造可持續的循環經濟。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