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將在臨港地區打造五大產業集群 構建千億經濟引擎
上海臨港地區將引來重大發展機遇。日前,據前瞻網記者了解,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上海臨港地區將獲得上海市8項特別機制和24項特殊政策(簡稱“雙特”)的支持,未來3年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臨港地區位于上海浦東新區東部,東臨洋山深水港,北臨浦東國際機場,距離上海市中心75公里,面積約占浦東新區的1/4。
目前臨港地區的現代裝備制造業已有相當優勢,其中航空裝備制造、機械裝備制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制造、船用關鍵件制造、物流裝備制造等產業基地發展迅速。
據了解,到2020年,臨港地區將建設成“兩城兩基地”,即基本建成高端制造要素高度聚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高效聯動的“智造城”,基本建成宜業宜居、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海濱新城;基本建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基地,基本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上海在經歷長期的快速發展之后,要走創新轉型發展之路,亟需新的載體和空間,臨港地區堪當此任。專家估計,兩三年內該地區就可以達到5000億元的產值,其對上海發展的戰略意義不可低估。
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自7月末以來,地方政府紛紛推出各種投資刺激策略,而新的區域經濟刺激,成為了股市階段性的熱點。
“上海推動臨港地區發展的規劃也將對相關行業及公司形成較大的利好。”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雖然目前來看,上海對臨港地區的投入并不大,但振興政策的投資效果很大程度將通過區域產業的集群效應來體現。”
上海臨港地區的發展也不例外。據前瞻網了解,上海計劃在臨港地區打造五大產業集群,包括三個主導產業集群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先進海洋經濟產業集群,以及兩個配套產業集群生產型服務業產業集群、城市功能性生活型服務業產業集群。
事實上,國內外已經有不少大型制造集團的重點項目入駐臨港地區,這當中包括不少上市公司。比如,上海電氣、上汽集團、徐工集團、三一重工、華銳風電等。
而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則會讓更多的上海本地乃至長三角地區的上市公司受益。
Wind資訊統計顯示,截至9月13日,上海地區上市公司共有239家。其中,有97家屬于制造業。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有超過20家公司有望從中受益。
值得指出的是,在五大產業集群中,關于先進海洋經濟產業集群的概念還比較新。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與海洋經濟聯系較緊密的有漁業、石油化工以及海工裝備類的上市公司,其中,國聯水產、中海油服和亞星錨鏈具備一定的成長性和想象空間。
配套行業率先受益
“產業集群效應對上市公司帶來的影響需要時間消化,但若按照臨港經濟區的規劃發展路徑來看,建筑建材、房地產、交通運輸、倉儲物流、金融、商業零售等行業也將陸續受益。”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具體來看,上海要將臨港新地區打造成為宜業宜居、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海濱新城,因此,相關配套的住房和商貿設施不可或缺。從這一角度來看,以上海建工、浦東建設為代表的上海本地建筑業上市公司值得密切關注。與此同時,上海當地的房地產公司以及在臨港地區擁有土地儲備的上市公司,旗下土地資產價值中長期穩步增值的空間很大,具有中長線投資機會。
作為對實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來自金融行業的推動不容忽視,因此,在臨港地區發展過程中,來自銀行的配套服務也將為浦發銀行、交通銀行等個股創造機遇。實業與金融業將互相推動,共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