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南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 迎來黃金機遇期
自2011年三市獲批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來,大湘南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位于湖南大湘南經濟區中心的衡陽、永州和郴州三市迎來黃金發展時期,作為湖南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門戶”和重要基地,自從2011年三市獲批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來,大湘南的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8月4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衡陽、郴州、永州三市舉行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首批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湖南計劃用5到8年時間將其建成為頂級、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力爭到2015年,示范區城鎮化率達到50%,利用外資占全省比重達到33%,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全省比重達到40%,成為承接東部、輻射中部的重要平臺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新支點。
“要加快湘南地區開放步伐,編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提升能源、信息、通關等保障能力,加快現有產業園區的轉型升級,努力建設加工貿易的集聚區、轉型發展的試驗區。”湖南省省長徐守盛說,近一年的建設實踐證明,湘南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不僅有利于湖南探索建立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探索產業承接新途徑,也有利于為沿海地區騰出更大發展空間,形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產業轉移迎來黃金機遇期
探索科學承接產業轉移的“湘南示范區”成為湖南向外遞出的最亮麗名片,示范區的品牌價值開始顯現。據前瞻網了解,今年1-6月,示范區三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579個,占全省的38.1%,較上年同期上升8.6個百分點,成為湖南對外開放充滿活力、富有吸引力、頗具競爭力的先導區。
衡陽,作為大湘南產業轉移的重要一極,近3年來,全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630個,其中加工貿易企業130家,到位資金380億元,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年均遞增100%以上。
“抓示范區建設,必須要抓重點,要有突破。點線面的突破,先要形成點的突破,再逐步實現線的突破,最后實現面的突破。即首先要有一個企業,然后要有一個產業,最后形成一個產業集群。”湖南副省長何報翔在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首批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大會上如是說。
面臨“西進”與“北上”的沿海企業日趨增多,大湘南示范區迎來黃金機遇期。富士康工業園落子白沙洲工業園區;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的奧美森自動化工業制造專業園落戶郴州經濟開發區;年產彪馬運動鞋600萬雙湘威鞋業,已先后在藍山、道縣、寧遠、新田建廠,制鞋產業鏈已初具規模……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加工貿易進出口額作為反映承接產業轉移成效的重要指標,今年1—6月,示范區三市達到6.7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7億美元,占全省的31.3%,較上年同期增加了9.1個百分點。居“中”靠“東”,無縫對接“珠三角”的大湘南地區以一種飛奔的姿態,從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出發,朝著“大而強”的方向邁進。
“湘南示范區內工業投資結構漸趨優化,產業升級態勢向好。”湖南省發改委主任胡衡華介紹,郴州市確立了勞動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為產業承接重點,建設有色金屬精深加工、新材料、電子信息產品研發生產基地,構建“一廊一圈”發展格局;衡陽市明確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業為承接重點,建設湘南產業轉型升級先進城市、湖南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基地;永州則突出“產業承接、綠色引領、文化創新”三大特色,構建湘江千億產業帶、環陽明山綠色經濟圈、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湘粵桂邊界民族經濟區。
高標準高起點承接產業轉移
湘南三市,高標準高起點承接產業正酣,一個充滿活力與機遇的經濟版圖正在三市激情孕育。
深圳中航集團算是趕上了好時候,斥資20億元開工建設的衡陽(深圳)工業園,得到了“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辦事的全方位優質服務。衡陽市委、市政府提出“需要就是政策,服務就是環境”,對投資項目各環節開辟“快速通道”,全程免費代理;并推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區域通關模式,開設粵港澳直通車,大大方便了投資客商。
衡陽華新開發區僅有2平方公里,已聚集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生物制藥及醫藥包材三大主導產業。今年前5個月,這里24家企業實現技工貿總收入46.8億元,相當于每平方公里土地創收23.4億元。
郴州以背水一戰的決心,把標準廠房的建設變成了自己的優勢。今年上半年,郴州市完成標準廠房建設190萬平方米,共承接轉移企業181家,承接轉移企業數量居全省第一。
“時間長了,我們發現了一個秘訣:企業往往希望轉入地配建標準廠房,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郴州市經信委主任李建軍說。
這一勇敢之舉,讓郴州占了一些先機,也無形中彌補了另一塊短板,即產業配套的不足。勞動密集型行業產業鏈長,往往是抱團轉移,引進一家龍頭企業,配套企業也會隨之轉移。
在承接產業轉移和對接東盟的過程中,永州市列出的要求可謂“苛刻”:絕不能只停留在承接東部地區不要了的產業和投資上,也不能是東部產業的“簡單復制”,而是要著眼于促進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大力引進產業鏈長、資源轉化能力強、符合環保要求和行業標準的大項目,構筑“一縣一品牌”、“一園一特色”的產業格局,徹底取代現有的規模小、產能低、能耗大、污染重的產業格局。
前瞻網獲悉,僅2011年以來,永州市承接產業轉移項目共301個,總投資約649.3億元。特別是大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首批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期間,各縣區掀起了開工項目的新高潮,全市7—8月開工項目68個,其中7月份已經開工項目36個,目前,多個項目正按時逐步推進建設投產。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