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新農業融資發力點
分享到
2012-08-03 09:58:12
責任編輯:王逸之
來源:前瞻網
前瞻網摘要:“那些致力于提高食品安全系數、改善農產品質量管理、提高農產品檢測水平的企業,將是未來資本市場的新寵兒。”
創業板設立之初,中國證監會曾對擬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提出“兩高六新”的要求和定位,在此框架下,過去的三年時間里,一大批有活力、有實力、有潛力的創新型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如今,這些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哪些細分領域還處于空白期?企業如何抓住機遇搶占細分市場制高點?
為此,本刊記者特約采訪了中航證券有限公司證券承銷與保薦分公司執行董事李家美先生(以下簡稱“李總”)。以下是他根據多年的職業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個人心得,分享于此,希望能給廣大讀者帶來一些啟發。
《資本前瞻》:以您對資本市場發展方向的判斷,新農業未來的發力點在哪里?
李總:長期而言,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儲存等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一切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的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都有可能成為新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地溝油”、“毒奶粉”等事件引發了社會公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廣泛關注。
從政策層面上看,包括食品安全在內的“三農”問題也一直是國家重點關注并致力解決的問題。早在2006年,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農業部聯合頒發的《食品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就已提到,要鼓勵食品加工企業建立嚴格的食品召回制度,支持流通企業建設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2008年“三聚氰胺危機”以后,國家又于2009年將召回制度列入了《食品安全法》;近期剛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規劃》則再次將食品安全列入發展目標,提出到2015年,要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保障安全和營養健康、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食品產業。
因為食品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會影響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甚至還關乎政府和國家的形象,所以,我們認為:在新農業這一領域,尤其在食品安全這一細分市場,對能夠有效提高食品安全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監管部門應是持鼓勵態度的;這一細分市場中的優秀企業,也會成為各類資本追逐的對象。
未來,從投融資的角度看,優勢資本要想在農業這個傳統領域尋找、挖掘、培育新的投資對象,企業要想吸引優勢資本的目光,食品安全應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主題。那些致力于提高食品安全系數、改善農產品質量管理、提高農業檢測水平的企業,將是未來資本市場的新寵兒。盡管目前,登海種業、隆平高科、敦煌種業、華測檢測、大華農、達安基因、農產品、圣農發展等已紛紛上市,并且未來的成長前景也十分樂觀,但這一市場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資本前瞻》:從產業宏觀角度來說,怎樣才能提高食品安全呢?
李總:如何提高食品安全是一個十分廣泛的話題,而且往往見仁見智。我個人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制度設計,另一方面是技術開發。
制度設計更多地涉及政府職能,比如提高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進入門檻,提高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減少相關企業的道德風險;技術開發則更多地涉及具體的生產企業。這類企業通常活躍于農業產業鏈的不同環節,通過自身的技術開發,逐步形成各自在育種、農業病蟲害防治、精深加工、成分檢測、儲存運輸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和獨特模式,進而形成在相關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相信,通過政府層面的制度設計以及企業層面的技術開發,不斷提供我國的食品安全,減少食品安全事故,是完全有可能的。
從我國食品安全領域的制度設計和技術開發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尚有一定差距。如今,很多西方發達國家都采用了一種被稱為“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方法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并通過食品產業鏈上的各參與方具體落實。在該框架下,作為產業鏈終端的消費者,可以通過食品標簽上的溯源碼進行聯網查詢,了解相關食品的廠家、產地、經辦人員等全部信息,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就能準確定位事故發生的環節,明確責任方的法律責任。這一制度設計,一方面,可以促使企業加強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另一方面也能有效降低企業的違規風險。
雖然目前國內有個別果蔬企業開始嘗試這類方法,但應用水平和普及水平還遠遠不夠。
《資本前瞻》:那么,具體來說,企業若想得到投資者認可,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
李總:相對來說,農業的產業鏈較長,單靠一家企業的力量,想要從食品溯源的角度來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所有問題,會面臨較大的資金和技術瓶頸。我認為,對于具體企業來說,專注于農業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可能會更現實,比如農產品的集約化生產、保鮮儲存、病蟲害防治、精深加工、農產品檢測等。
《資本前瞻》:您最近有沒有接觸過這一類型的企業?
李總:我們現在培育的一家企業是做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一企業的突出特點是農產品精深加工過程中的模式創新。通過引入外部資本,該企業新建了現代化的家禽屠宰分割廠,建立了與農戶之間互利共贏的合作模式。屠宰分割廠的建成投產及與農戶之間的合作,完善了企業產品深加工過程中的產業鏈,精深加工過程中的原材料由原來的外購變成了自產,有效降低了因原材料外購有可能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在與農戶的合作中,農戶飼養的家禽從種禽的確定、
飼料的派發、
疫苗的選購、疫情的防治到家禽的收購和屠宰,都處于企業嚴格的監控之中,從而在源頭上保證了深加工產品的安全性問題。
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
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