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PO變革中重塑自我
回顧我國新股發行制度變革歷程,自1992年起,先后經歷了內部認購、公開發售認購證、上網定價、全額預存繳款方式、按市值配售新股、向機構投資者詢價、累計投標詢價的演變,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中國新股發行從行政審批制過渡到核準制,再從核準制進化到詢價制,行政權力從新股定價程序中逐漸淡出。
而距離2006年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已有6年,作為中國證券史上意義非凡的一次變革,中國新股發行正式從審批制時代進入核準制時代。盡管過去的6年里,新股發行試圖邁向市場的步伐從未停止,但對于成長中的中國證券市場,問題總是層出不窮。
A股市場持續低迷不振;新股大量發行對市場資金面構成強烈沖擊;高股價、高市盈率、高超募比率的市場畸相逐漸浮出水面;新股頻頻破發;中介機構利益尋租亂像,這些亟待解決的市場難題也一再考驗著監管層和投資者的智慧。
《周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小到棋盤牌局,大到國家博弈,這九個字的智慧歷千年而常新。對于中國新股發行而言,廣大民營中小型企業的群體性崛起,意味著資本分配需要適應新的市場要求,需要朝著更為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這是證券業變革的必然趨勢。動蕩與變革之中,全新的資本時代,正悄然醞釀。
郭樹清領銜的新一屆監管層到位以來,頻繁推出健全股市的舉措,從發審、承銷、發行,到申購和最終上市,新股發行的每個環節都不放松。尤其是今年4月底開始相繼出臺的“組合拳”新政,直指新股發行的市場化改革,強調在一級市場“去行政化”的基礎上,加大市場化約束,推動各市場主體進一步歸位盡責,還原股價信號的真實性,實現一、二級市場均衡協調健康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如此密集的新政,如此有力度的變革,如此堅定的決心,讓市場對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有了新的期許。當然,這些舉措有望帶動IPO的合理化、規范化、市場化,以前新股發行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會逐一化解。但是,面對新股上市的新調整、新規定,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尤其是擬上市企業,該如何迎接這場資本博弈游戲的新規則呢?
為此,本期特別策劃“探秘IPO改革新征途”專題,圍繞此輪新股發行機制改革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進行全方位的立體式解讀。
但同時,我們更希望,在對現有革新政策進行研究的基礎上,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能通過此次變革逐漸形成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能是一套標準化的行為準則,也可能是一種健康的市場態度,不過,無論是什么,它能使資本體系形成一個學習型組織,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變革與破壞,能不斷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修復、自我提升。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