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二度開閘 上半年A股IPO強勢復蘇
在“停擺”一年多以后,A股IPO于去年末初露曙光,2014年初,48只新股順利完成發行工作。但隨后,IPO各項工作又再次停歇,A股IPO在半年時間內罕見地經歷了兩次重啟。
在IPO再度“停擺”的5個月內,滬深交易所修改IPO網上按市值申購實施辦法,證券業協會修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業務規范》等,在打了多個政策“補丁”后,IPO于6月18日二度重啟,證監會明確表態,從6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
A股經歷了1月份的短暫重啟和6月末的再次重啟,上半年共成功實現52宗IPO,總融資額為353億元,而去年同期則均為零,A股IPO強勢復蘇。
二次重啟發行市盈率平均17.76倍較年初下降38.8%
6月24日下午,證監會官方微博發布了近期新股發行的最新情況。
今年3月以來,證監會對《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等規則進行了調整。6月10日起,共有10家公司按新的規則啟動發行,滬市、深市各5家。截至6月23日,10家公司均已完成定價,6家公司完成申購,4家公司尚在發行中。
從發行價格看,10家公司發行定價市盈率平均為17.76倍,較年初48家公司平均定價市盈率(29倍)低38.8%。發行定價市盈率差異明顯,最高為伊頓電子(上海主板,23.2倍),最低為今世緣(上海主板,12.54倍);有9家公司發行市盈率未超過同行業市盈率,平均低29%;有1家公司發行市盈率較同行業市盈率高44%,并按規則要求,連續三周發布特別風險提示公告。
證監會上半年受理且預披露首發企業共637家
4月18日開始,證監會每個工作日都發布一批預披露公示,“受理即預披露”的新政被高調啟動。
6月30日是證監會要求擬IPO企業完成預披露企業的“大限”,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強調,“對于6月底前未完成預先披露的企業,由于其申請文件中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達到3個月,將終止審查。”
證監會表示,7月1日起,新受理的企業一經受理即要進行預披露,即受理待審企業和預披露企業的數量將會一致。
根據證監會發布首發在審企業審核狀態變動概況。截至7月1日,已受理且預先披露首發企業共637家,含已過會企業40家,未過會企業597家。
證監會定調發審節奏年內上市新股100家左右
4月30日,暫停了一年半的IPO發審會正式重啟,根據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介紹,今年,主板(包括中小板)發審會、創業板發審會每周分別各召開一次,每次會議大致安排2家左右企業。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以主板(包括中小板)發審會、創業板發審會每周各召開一次,每次審核1至3家企業的節奏計算,在今年剩余的30周里,除去公眾節假日,大約會有150家擬IPO企業上會。
而證監會主席肖鋼5月19日則表示,要做好當前新股發行工作,穩定市場預期,從6月到年底,計劃發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體均衡發行上市。
按照證監會方面的表態,在今年接下來的6個月中,每個月都將有14只~15只新股發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今年初啟動的一輪新股發行中,1月份內就有45只新股發行,2月份陡降至3家,之后就再次陷入停滯。
統計數據顯示,在近年來IPO處于高峰的2010年和2011年中,分別有近350家和280家企業啟動發行,月發行數量約為29和23家。而在IPO速度明顯放緩的2012年前十個月中,發行數量約為150家,也就是每個月15家水平。
IPO注冊制具體方案年底前推出
證監會7月1日公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年報(2013年)》。證監會主席肖鋼在年報致辭中表示,重啟新股發行是市場廣為關注的一件大事。
2013年6月,證監會發布了《中國證監會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但恰逢資金市場“錢荒”襲來,資本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上證綜指一度跌至1800多點,重啟工作不得不推延。隨后,股市企穩回升,市場總體向好。
11月,證監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在暫停13個月后,重新啟動了新股發行上市工作,為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新股發行體制,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做了準備和鋪墊。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6月27日表示,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提升直接融資的重要手段,這項改革涉及面廣,必須積極穩妥推進。目前證監會正在研究股票發行注冊制方案,計劃年底提出具體方案,但還需以修改證券法為前提。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注冊制的推行代表著IPO向市場化方向邁開了一大步,無論是交易所和地方證監局、券商投行,還是擬上市、擬融資企業,在新的“游戲規則”下,搶先布局就意味著提前起跑,也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如今,注冊制時間節點進一步明朗,這為IPO排隊企業,以及擬申報企業帶來了希望。一旦啟動注冊制,IPO堰塞湖問題會得到有效解決。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注明來源?。▓D片來源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