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三板市場現狀與前景分析
去年12月國務院將中小企業股份轉讓試點擴大至全國的決定,攪動了資本市場的一池春水。截至2014年2月底,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下稱“新三板”)的掛牌公司數量達到649家,總股本達到219.6億股,總市值達1250億元。
長期從事IPO咨詢服務事業,且已成功為四維傳媒(430318)、嘉達早教(430518)、雅達股份(430556)、匯龍科技(430452)提供過新三板掛牌咨詢的前瞻投資顧問認為,在新股發行政策不明朗、IPO審核節奏趨緩的背景下,新三板掛牌門檻低、成本低、審核效率高,是成長型、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股份轉讓、定向融資的有效選擇,也是擬IPO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有力跳板。
掛牌總數達649家 預計年內將突破1000家
新三板全國擴容序幕已拉開1月有余,算上今年掛牌的294家企業,截止2月底,新三板市場的掛牌數量達總計達到649家。同時,前瞻投資顧問根據掛牌公司的公開信息統計發現,這649家企業的總股本達219.62億股,總市值達1250億元。
從2006年初新股份轉讓系統的建立至如今,新三板市場已經經歷了8年多的成長。在2011年以前,掛牌數量不足百家,市場參與熱情并不高。自從2012年4月證監會明確提出“將加快推進新三板建設”以后,新三板才逐漸走上資本市場的大舞臺,不僅掛牌數量迅速提升,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中小企業的多方力量也開始積極參與推動新三板的建設。
在新三板結束試點正式揭牌運行的2013年,共有156家企業亮相新三板。而在全國擴容政策實施不足2月的2014年里,掛牌數量就已接近300家,股份代碼也已排到了430658(舜網傳媒),也就是說,除去已經成功轉板至主板/創業板并停止新三板掛牌的9家公司,目前,共有649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2014年是新三板發展的元年,從擴容至全國后的首批285家規模來看,新三板掛牌將逐步常態化,預計年內突破1000家已經沒有懸念。
同時,從監管層對新三板的期待和設立初衷來看,新三板服務于創新、創業、成長型中小企業,是未來資本市場的基石,無疑,這里將誕生一大批優秀的、偉大的公司。除了掛牌數量上的劇增,可以預計的是,2014年,新三板的掛牌企業質量、交易制度、融資方式、市場角色均將給整個資本體系建設帶來新的期待。
9家公司已成功轉板至主板/創業板
今年1月23日,創業板新股安控股份(300370.SZ)的順利IPO,再次激發了新三板公司的興奮點。因為這是新三板歷史上第9家成功轉板的公司,也是新三板實現全國擴容后的首家通過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的掛牌公司。
根據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的統計,包括安控科技在內,目前,相繼有9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成功轉板至主板或創業板,包括世紀瑞爾、北陸藥業、久其軟件、博暉創新、華宇軟件、佳訊飛鴻、東土科技、粵傳媒,他們通過IPO合計募集資金44.17億元。
不過遺憾的是,上述9家轉板企業并未真正意義上的轉板,均是采用舊時的轉板操作套路,即證監會接受上市申請之后,先在股轉系統暫停交易,待正式獲得證監會新股發行核準之后,再從股轉系統摘牌。
未來,真正意義的轉板,是越過IPO的程序,不做公開發行這個環節,直接轉到A股上市。市場普遍認為,目前,不通過公開發行,只要通過證監會公開轉讓股份的審核就可以進入A股,已經沒有法律障礙,但是最終要如何走還要看監管部門的政策安排。
在目前A股的IPO候審隊列中,已經潛伏了多家新三板掛牌公司,包括合縱科技、海鑫科金、康斯特、雙杰科技。同時,正在新三板掛牌的多家公司已有不少家透露出轉板計劃,包括現代農裝、大地股份、金和軟件、蓋特佳、中科軟、綠創環保等。未來,新三板將培育一大批優秀的擬上市公司,成為公眾投資者青睞的投資首選標的。
融資記錄被不斷刷新:現代農裝超5億募資額,堪比IPO
目前,除了掛牌,企業還能通過新三板實現股份轉讓、定向增資。按照官方口徑,新三板的平均市盈率約為18倍,平均融資金額在6000-8000萬元之間,優秀企業的融資金額可以達到數億元。
根據證監會和新三板的官方披露信息,2006-2010年,處于培育階段的新三板5年間僅有16筆再融資。2011年融資情況開始改善,當年度融資筆數達到10筆,且平均募資額突破6000萬元;2012年新三板定向融資達24筆,平均募資額達到3560萬元,平均市盈率為20倍。2013年,新三板掛牌公司定向增發融資60次,融資總額10.02億元。
而進入2014年以來,新三板交易異?;钴S,1月份有18家公司完成19次定向增資,合計發行股份7335.5萬股,融資金額4.35億元。2月份,截止19日,已有10家公司發布定增方案,涉及金額高達2.8億元。如上,2014年1-2月新三板定增的金額便達7.15億,已超過2013年全年融資額的半數。
前瞻投資顧問查閱公開資料發現,截至目前,新三板史上募集資金總額、單筆募資總額最多的企業,是現代農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月23日,該公司通過定向發行股份4000萬股,募集資金3.24億元。額度之大,不僅創下迄今為止新三板的單筆定增募資之最,也直逼創業板/中小板IPO的融資水平,一改外界對新三板“交易不活躍”的刻板印象。
而且,事實上,這家一直以來最有“轉板”預期的新三板公司,早在2008年3月就進行了第一輪定向增資,金額為5500萬元;2011年8月又完成了第二輪定向增資,當時是以6元/股的價格向40名對象發行了3000萬股,實際募集資金1.8億元。
也就是說,加之此次第三輪定向增資募得的3.24億元,于2006年12月8日掛牌新三板的現代農裝,通過新三板累計實現了三筆總計5.59億元的募資計劃,刷新了此前北京中海陽4.881億元的“新三板史上募集資金總額”的新紀錄。
同時,隨著參與新三板交易的投資機構和優質公司越來越多,整個新三板市場的活躍度被瞬間提升,融資額、市盈率、發行價等記錄正在被新的企業不斷刷新。
超8成來自于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 行業限制逐步放寬
根據新三板的官方口徑,目前掛牌新三板的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75%,廣泛分布于高端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領域。
為了進一步明確新三板掛牌公司的行業分布情況,前瞻投資顧問就目前649家新三板公司的行業屬性進行了歸類整理,我們發現,制造業企業達到335家,占比超過50%,其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202家,占比31%。此外,來自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計算機、采礦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行業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在新三板超過半數的制造企業中,初步統計發現,來自醫藥制造、電子信息制造、特種設備制造、工業自動化等新興成長型領域的企業也占據半數以上,這與新三板服務于創業、創新、成長型企業的目標不謀而合。
不過,在今年全國擴容以后,新三板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行業,比如以湘財證券、財安金融為代表的金融業;以海格物流代表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以遠大股份代表的教育業,這些行業此前并不在新三板的掛牌范疇,但隨著擴容新政的實施,不僅區域限制淡化了,連行業屬性也逐漸放開,這進一步表明新三板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決心。
京滬鄂粵蘇位列前5大掛牌區域 川浙上升空間大
在2006年第一家新三板公司(世紀瑞爾)掛牌的時候,新三板只是一個面向北京中關村的小試點。2012年8月,新三板試點園區從北京中關村擴展到上海張江高科、武漢東湖和天津濱海等其他三個國家級高新園區。2013年12月,國務院下達了新三板試點擴大至全國的決定,正式開啟了新三板作為全國性股份轉讓系統的角色轉換。
對全國重點高新園區有持續跟蹤研究、為四維傳媒(430318)、嘉達早教(430518)、雅達股份(430556)、匯龍科技(430452)提供過新三板掛牌咨詢的前瞻投資顧問發現,目前的64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中,北京、上海、湖北、廣東、江蘇的數量最多,分別達到266家、82家、46家、45家、44家,其次,天津、山東、遼寧、安徽、河南、四川、浙江也分別達到26家、20家、15家、15家、12家、11家、10家。
按照新三板的設立初衷,全國高新區是其主要服務對象,因此,全國擴容的消息傳開后,各大高新園區進入高度備戰狀態,相繼推出100-300萬元不等的掛牌補貼政策,這使得今年1-2月的掛牌數據急速增加294家。
然而,前瞻投資顧問發現,全國擴容后,掛牌公司實際上已經突破了高新園區的限制,非園區企業掛牌新三板的不在少數,包括深圳寶安區的易事達、江蘇宿遷市的箭鹿股份、上海閔行區的南安機電、天津武清區的中瑞藥業、廣東江門的聚科照明、江蘇徐州的中礦微星等,從注冊地址來看,這些公司非高新園區企業,卻同樣得到了監管層與投資機構的認可。
而新三板的區域分布,也恰恰反映的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受益于區位優勢,資源相對集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為領先,掛牌數量遙遙領先。而以四川、甘肅、陜西、湖南等省份為代表的中西部地區,創新經濟并不活躍,高新技術企業分布較為分散,掛牌數量寥寥。
基于此,前瞻投資顧問預計,未來2-3年,兼顧掛牌和融資功能的新三板,將帶動中西部省份創新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以湖南、江西為代表的中部地區,以及四川、貴州、陜西為代表的西部地區,由于產業資本的活躍將面臨新一輪的創新熱潮。
以四川為例,根據前瞻IPO咨詢服務四川團隊的跟蹤研究,成都經歷了前些年的持續發展和累積,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高新技術企業,這部分企業倚靠四川及整個西南地區的發展而強勢崛起,迫切需要借力資本市場走向全國,讓更多的優質資金、更多的消費者了解并認知他們,從而推動企業走向另一個發展高度。如果說,IPO短期內無法滿足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融資訴求,那么,門檻低、審核節奏快的新三板無疑給這批中小企業帶來了福音。
此外,目前649家新三板公司來自于全國28個省市,青海省年內有望實現掛牌數量的“零突破”,而甘肅、海南、吉林、山西4個省份目前分別僅掛牌1家,未來有望快速增長。
總股本在2000萬以下的企業占新三板半壁江山
新三板掛牌公司的總股本方面,前瞻投資顧問的統計顯示,目前,649家企業中,總股本在1億股以上的企業有21家;8000萬-1億股的企業有13家;5000-8000萬股的企業有80家;3000-5000萬股的企業有145家,占比22%;2000-3000萬股的企業有76家,占比12%;1000-2000萬股的企業201家,占比31%;1000萬股以下的企業113家,占比17%。
盡管新三板的掛牌門檻極低,也沒有任何盈利要求,對企業注冊資本金也沒有設限,但是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適合掛牌新三板。數據顯示,目前的649家企業中,并沒有注冊資本金低于500萬的企業,且有39家企業的注冊資本金為500萬元。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短期內,新三板企業更多還是服務于中小型、成長期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融資需求或者是成為一家公眾公司謀求更大發展機遇的訴求較大,他們且具備一定盈利能力,甚至未來3-5年有IPO計劃,這與目前市場對新三板的普遍期待比較契合。但從長遠來看,一些致力于開拓戰略新興產業的創業期、中小微企業,即使暫時虧損或規模不大,鑒于行業前景明朗、市場增值空間大等因素,都極有可能成為新三板的目標公司,以及PE&VC的投資標的。而且,一旦新三板真正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那么,這部分中小微企業才是新三板真正的發展動力所在。
申銀萬國成新三板最大贏家 做市商制度引券商期待
迅速擴容的新三板,不僅成為中小企業的熱門融資渠道,也為券商投行提供了業務平臺。尤其是在IPO關閘的2013年,各大券商機構紛紛設立私募融資部,拓展新三板掛牌業務,以期為企業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目前,券商為新三板企業的收費主要來自于掛牌費用、增發承銷和交易費用,雖然比不上IPO,但是在多元化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日益完善、券商投行業務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很多券商也加大了對新三板的投入力度。
根據前瞻投資顧問的統計,截止今年2月底的649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共有70家券商投行參與分羹。其中,由申銀萬國推薦的項目多達81個,占比12%,遙遙領先于其他69家券商;其次,國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齊魯證券、長江證券則位列第二梯隊,分別推薦了37個、34個、32個、32個、30個項目。西部證券、廣大證券、東吳證券、中原證券、東北證券則位列第三梯隊,分別推薦了24個、22個、22個、18 個、18個項目。
但與此相對的是,一些在IPO領域表現強勁的大牌券商,在新三板的表現則較為平淡。比如平安證券僅持有2個新三板項目,中銀國際和民生證券也分別只有1個新三板項目。此外,國元證券、中信證券、興業證券、國海證券、信達證券等全國性IPO券商所推薦掛牌的企業數量也都在個位數。
對此,前瞻投資顧問認為,與IPO相比,新三板業務給券商創造的收入并不高,且每個項目也需要投入2-3個服務人員,光人員工資、差旅費用就已經攤薄了不少利潤,這令很多長期專注于IPO承銷的大牌券商無暇顧及新三板的業務拓展。況且,在新三板的項目儲備上,地方券商相對而言更占有地利、人和的優勢。
不過,今年8月,新三板即將推出做市商制度,這將讓新三板的市場定位進一步逼近于中國的“納斯達克”。而按照國外大投行做市商業務收入占比約35%的構成來看,一旦做市商制度推行,掛牌公司的股票交易流動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券商的業務空間也將得到極大延伸,屆時,整個券商競爭格局恐將迎來新一輪調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