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武漢 光復楚商
(本刊記者肖青)中國武漢,既是中部省份湖北的腹心,更是整個長江中游地帶的腹心。多年以來,這個素有“九省通衢”美譽的城市,不僅是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經濟區塊,也是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營銷的兵家必爭之地。
2013年9月23日,國家發改委會同交通運輸部在京召開了關于《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指導意見》研究起草工作動員會議,會議指出,中國經濟要保持長期穩定增長,當務之急就是要壯大能夠支撐轉型升級的長江經濟帶。
顯然,作為長江的中游腹地,武漢當仁不讓成為了這場區域經濟變革的弄潮兒。
IPO咨詢機構前瞻投資顧問(主要為擬上市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認為,如何順應國家戰略調整,充分利用優越的商業位置,革故鼎新,繼往開來,鑄就湖北省全新的商業版圖,將成為了眼下的武漢商人,甚至全國各地有志于“拓荒”武漢的投資客們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58家上市公司超百家后備企業蓄勢待發
根據武漢市金融辦今年5月底的統計數據,該市擁有境內上市公司45家,境外上市公司13家,全國排名第7,其中主板上市公司3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7家。截至2012年底,市值達到2365億元,全國排名第8。
與此同時,一大批優質擬上市企業正以蓬勃發展的勢頭沖擊著資本市場,為武漢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截止9月底,盛天網絡、智迅創源科技、海波重科、聯合天誠防偽、知音傳媒、中博生物等6家企業正在接受證監會的IPO審核,他們來自于信息產業、生物制藥、高端裝備、特種材料等新興產業,代表著武漢的未來,也譜寫著中國中部崛起的藍圖。
而在前瞻投資顧問的自建擬上市企業數據庫中,武漢市的上市后備軍可謂是全國領先,包括三峽能事達、漢口銀行、農尚園林等超百家優質公司均潛伏其中,他們的蓄勢待發無不令外界側目。
作為擬上市公司海波重科的IPO咨詢輔導機構,前瞻投資顧問深入項目現場,就全國的橋梁與鋼結構產業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作為新型環保建筑的主要形式,鋼結構的應用正方興未艾,尤其在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中,建橋企業的持續成長需要大量的創新技術和資金支持,無疑,上市成為了這類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以海波重科為例,這家大型構件制造技術與裝備制造企業,曾在十一五期間敏銳地抓住了城市化建設的機遇,其良好的成長性也曾在2009年吸引了5家知名創投機構的入股,依靠創投資金加大生產投入,并迅速在業界嶄露頭角。
但這還遠遠不夠,海波重科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進一步做大做強。于是,經過前瞻投資顧問及多家中介機構持續的上市輔導,如今的海波重科已赫然出現在了創業板的候審企業隊列中。
除了創業板和主板,武漢已有29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數百家企業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這些企業只要經過股份制改造,都將成為“新三板”后備企業。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新三板試點給武漢市帶來的,不僅僅是金融地位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全國風投、創投機構云集武漢,有效解決了當地中小微型企業的融資問題。而“新三板試點園區”這一特殊身份,也將吸引大量的高新技術企業進駐東湖高新區,對武漢高新企業的創新發展,對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都具有明顯促進作用。
湖北佬“篳路藍縷”創天下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商業歷史,使湖北人具有良好的生意頭腦,他們或立足武漢、馳騁江湖,或散落全國、勇立潮頭,共同注解著湖北商人自己的性格標簽。
盡管湖北出了雷軍、周鴻袆、陳東升、汪潮涌等商界大佬,然而,商界卻并沒有因此賦予湖北商人一個類似“粵商”、類似“徽商”這等頗有名望、底氣十足的集體稱呼,反而常常被人調侃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但實際上,這句看似貶損的俗諺,恰恰道出了湖北商人獨特的性格色彩:思維靈活,聰明能干,能吃苦,不服輸。
1、思維靈活,創新能力強
有人說,江南水鄉之人,生活富足,常年習慣于安逸,勤于修養,老于世故,所以頭腦比北方人靈活。尤其對于湖北商人而言,思維靈活,新招層出不窮,花樣翻新快,多有一股聰明勁兒,相對來說,他們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更能體現出獨特的創新能力、環境適應能力。
2、不服輸,愛較勁兒
武漢人有句口頭禪叫“鉚起來搞”,意思是死死咬住,頑強地、執著地干下去,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也極好地融入到湖北人的從商性格中。武漢人沒有北方人的粗獷,但他們逞能、不服輸的勁兒絕對不比北方人遜色,武漢人沒有江浙人的耐心,但在雌雄未決出之前,武漢人不死心的耐勁兒是江浙人不能比的。
3、面子高于利益
有人說武漢人是“擦粉進棺材——死要面子”,這一點也不夸張。曾有東北人分享他初到武漢做生意的經驗,本來談得很好,就因為一句玩笑,使得對方丟了面子,結果不但生意“泡湯了”,連朋友都沒得做了。因此他認為,只要給足了湖北人面子,他可能寧愿吃點兒虧,也會和你做生意。
布局新興產業 籌謀中原復興
談到武漢的經濟,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還是傳統制造業,包括煉鋼和汽車制造。尤其以“武”字開頭的武鋼、武鍋、武重、武煙等一系列國有企業,在全國工業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以“東風”為代表的先進汽車制造業,則是武漢又一大重要支柱產業,在引領武漢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然而,今天的武漢,卻正以順勢而為謀跨越的智者姿態,立足于蓬勃發展的光電子產業,積極籌謀布局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先爭優立潮頭的勇者姿態,積極投身于中國區域經濟從東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區的戰略轉移。
1、“中國光谷”撬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
規劃面積達224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約90平方公里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被冠以“中國光谷”的美譽,占全市電子信息產業80%以上。
在園區內,與光相關的產業,包括光通信、移動通信、光器件、激光、LED照明等,占據了該園區2008年約一半的產值,光電子信息產業在這里成為絕對的主導。與此同時,移動通信設備、終端和配套產品生產企業也不斷進駐,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產業鏈。
為配合國家發展戰略,武漢也結合實際,就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包括網絡基礎設施、下一代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三網融合、云計算、新型顯示、集成電路、軟件與增值服務等。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對網速的訴求會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大容量的網絡基礎建設。武漢市在超高速光纖上有領先優勢,加之“光谷”的其他配套性產業,在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中,武漢市在區位選擇、生產成本控制、政策支持等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無論是投資產業基金,還是研發建廠,武漢都是一個值得重點考慮的對象。
2、順勢新型工業化發展高端裝備制造
改革開放初期,依托一批老國企的發展,武漢在重工業基礎上累積了一定的產業優勢和科技資源優勢,如武船、武橋重工、武漢船機、華工科技等,是武漢在新一輪區域經濟競爭中有效發揮“高端裝備制造”這條利刃的價值基礎。
為此,武漢市也提出了“堅持以高端技術創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建設和完善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省級重大技術裝備工程中心,提高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基調。尤其在高檔數控裝備及系統、智能工程機械裝備、激光加工裝備、智能電網設備等領域,武漢市有充分的條件參與市場競爭。
盡管武漢試圖將高端裝備制造打造為區域核心競爭力,但仍無法回避“總量規模偏小、產業鏈不完整、產品結構不合理、裝備成套水平低、生產配套能力較弱”等行業共性弱點。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武漢的投資價值在于過往的工業基礎和現有的創新勢頭,二者的有效融合既倚賴于武漢商人的靈活轉化,也倚賴于創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更倚賴于外部資本和外部智慧的引入。為此,武漢商人應該開放視野,擯棄老國企的優越感,以謙虛和包容的姿態,吸引優質資本和優質資源的進駐。
3、筑巢引鳳 發力生物產業
在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一個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生物能源、生物服務及生物信息六大領域,打造集研發、孵化、生產、物流、行政、居住為一體的生物產業新城。預計到2020年,這里將集聚各類生物企業1000余家,實現生物產業總收入過2000億元。
應該說,武漢的生物產業是從“筑巢引鳳”才開始發力的,這有效彌補了武漢生物產業總量小、基礎薄、產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產業鏈不長的先天不足。
前瞻投資顧問認為,對于一個中部的傳統工業化城市來說,發展新興產業的確不是他們的優勢,缺乏資金、缺乏技術、缺乏創新人才的情況下,通過打造大型產業化基地,利用政府的號召力,充分吸納外部資本和資源,為自己培育一個全新的產業,這種智慧和戰略布局,的確值得廣大中西部城市借鑒。而這,也無不體現了武漢人思維靈活、擅長取巧的性格特點。
本文作者:肖青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