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以外的融資新路徑
IPO究竟何時開閘?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都極其糾結的問題!
原本市場預期在7月中旬重啟,甚至部分投行已經著手準備已過會項目的發行路演,希望落空后,又有傳言稱是8月中旬,結果,直到9月初,證監會方面仍舊沒有動靜。如今,業界已將開閘預期已經落在了10月份,甚至是11月份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
對于擬融資、擬上市企業來說,除了IPO開閘和排隊候審的漫長等待,更大的障礙還來自于監管層日益嚴厲的IPO審查。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講一個好聽的故事就能撬動資本杠桿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IPO市場開始走向理性。
于是,市場對于IPO以外的新路徑探索變得活躍起來:投行開始思考去“IPO”化如何發展;投資機構積極探索退出的新途徑;企業也急切尋找IPO以外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證券監管部門也將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提上日程。看得出來,“IPO暫停”這一枚未知炸彈,的確令資本市場各方參與者都驚呆了。
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被視作多層次資本市場基石的“新三板”,以及被解讀為有助于調整落后產能和盤活存量資金的“并購重組”,開始大踏步走向資本市場的舞臺。
根據前瞻投顧在“新三板”官網上的統計,今年7-8月新增掛牌企業97家,而去年全年總共才105家,加之系列利好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市場對于全國擴容的樂觀預期,無疑,“新三板”成為了今年的資本大舞臺上,輿論關注最高的大贏家。
同時,清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披露金額的并購案例總計383起,共涉及交易金額403.42億美元,同比提高24.1%,環比漲幅高達121.0%,是中國并購市場歷來交易總額最高的半年。
對此,前瞻投顧認為,IPO暫停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資本市場的創新勢頭,如今,“新三板”和“并購”發展如火如荼,方興未艾,IPO的閘門也遲早會打開,屆時,中國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或得到極大改善。而IPO作為資本市場主角的地位,短期內是無法撼動的,但在大環境趨于開放和理性的推動下,IPO市場也在走向成熟。
本期“新三板,大逆襲!”的封面專題,以專業咨詢機構的視角聚焦“新三板”,探尋市場未來的機會;“融資有道”欄目則把關注點落在了并購問題上,希望給那些正處于IPO迷茫期的擬融資企業提供些許新思路。此外,本期“行業前瞻”欄目,就市場關注度頗高的互聯網金融、醫療器械、手機游戲、新材料進行了獨立而深入的分析報道,敬請關注!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