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科生物“二進宮”懸疑未決 行業成長性不足
上海豐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食用菌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內最大的蟹味菇、白玉菇生產企業,擬登陸創業板。公司曾在2011年6月首度沖關IPO,以被否告終。被否不足1年后的2012年5月,公司再謀上市,不過被多家媒體曝光其持續盈利能力存疑。
此番“二進宮”的豐科生物在2013年1月30日被“終止審查”。分析其再度失敗的原因,前瞻投顧認為,財務不規范、內控不嚴格、行業不景氣是主要原因。
據豐科生物2011年招股書,當時,公司的4家子公司中,僅豐科食品1家經營菌菇類產業,2010年實現凈利潤59.6萬元。其余遼寧豐科、青島豐科、河北豐科3家為空殼公司,尚處于籌建期,且無實際的生產經營業務。青島豐科甚至因為籌建費用問題,2010年出現51.7萬虧損。前瞻投顧如今查閱該公司官網發現,公司在上海總部之外,僅設有青島分公司和秦皇島分公司。至于此前的遼寧分公司,早已不見了蹤影,是資金鏈斷裂了,還是戰略調整,我們不得而知。
此外,豐科生物還曾存在涉嫌偽高新、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等問題。盡管這些“硬傷”已是2011年以前存在的問題,但由于“二進宮”的豐科生物還未來得及預披露招股說明書就已經止步IPO了,因此,不得不讓外界猜疑,公司是不是還未徹底解決好上述硬傷,頂不住IPO核查令的巨大壓力而被迫撤離的?
前瞻投顧再次試著從行業的角度來分析該公司撤離的原因,主營產品蟹味菇、白玉菇等,屬于受季節影響非常嚴重、價格波動非常明顯的農產品。秋冬季節,受益于火鍋消費,食用菌銷量上升,而春夏季節就不太穩定了,而且。春夏的新鮮蔬菜增多,食用菌的價格變化幅度較大,這勢必會給豐科生物的銷售帶來影響。
同時,由于該公司擬上市的板塊是創業板,但創業板對企業成長性要求極高,且多以“高、精、尖”行業為主,而食用菌行業,作為傳統農業中的一個小分支,無論是從產品發展潛力,還是從商業模式上的創新,似乎都不太符合創業板的要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