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臺場外交易市場現狀分析
環顧世界各地,場外交易市場已經有了三四百年的發展史。今天,盡管世界各國都已先后建立、發展了本國的證券交易所市場,但場外交易市場依然存在,并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發展和完善,為各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而在我國,現有的單一的資本市場結構已無法滿足不同企業尤其是大量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雖然我國已經意識到建設場外交易市場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面臨著復雜的現實條件,且國內已有的研究對相關問題并未進行深刻地揭示,這直接影響了當前我國構建場外交易市場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場外交易市場進行多維度的分析比較,總結并借鑒各國場外市場建設和發展的成功經驗,將有助于我們對我國場外交易市場的構建和發展給出一些有益的政策建議。
美國證券市場結構
美國場外市場主要包括OTCBB 市場和粉單市場( Pink Sheet Market) 。OTCBB 市場沒有上市標準,只要有一家以上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做市商資格的做市商推薦,任何股份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在此報價。粉單市場對掛牌公司無任何要求,只要有做市商為股票提供報價,并不要求審查發行人的財務狀況。
納斯達克市場2006年注冊為交易所,調整了內部分層結構,設立了全球精選市場(Global Select Market),上市財務標準全世界最高;另外兩個層次是全球市場(Global Market),由國際化公司組成,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由新興和成長型公司組成,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機會。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公司從場外市場轉板到全國性交易所。
OTCBB和粉單市場僅占約市場整體市值的0.5%,主要的上市公司市值分布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從上市公司數量看,資本市場呈現標準的金字塔形,眾多的公司集中在OTCBB和粉單市場(至少有1萬家以上),場外市場的公司數量占比超過66%。
臺灣證券市場結構
臺灣證券市場除臺灣證交所外,還有三個層次:①財團法人制的證券柜臺買賣中心市場。服務于規模較小的成長型企業,被稱為臺灣的“NASDAQ”,以競價制度為主,做市商制度為輔;②擬上市公司須強制登陸的“興柜”市場。2002年成立,為公開發行但未上市的公司提供交易場所。臺灣證監局規定,所有擬到臺灣證券交易所上市或者到柜臺買賣中心上柜的公司,均必須先到興柜市場掛牌交易至少6個月;興柜市場被定位為上市或上柜的預備交易所,被稱為臺灣的“OTCBB”。③盤商市場,既未上市也未上柜的股票交易市場,是非公開的私人股權交易市場,以盤商(專門從事非上市股票交易經濟業務的機構)為中介進行,無監管也無統計。
中國臺灣地區場外市場主要包括興柜市場和盤商市場。興柜市場的登陸條件極為寬松,對公司規模、設立年限、獲利能力、股權分散均沒有限制。盤商市場屬于無明確法律地位,對掛牌交易無任何要求,所有公司均可到盤商營業場所委托買賣。
在興柜市場掛牌的公司也就呈現出“大進大出”的狀態:符合上市或上柜條件的公司轉板、不再符合興柜市場掛牌的公司摘牌數量也多。興柜市場的市值約占資本市場的2.6%,上市公司數量占資本市場的16%左右。資本市場呈現倒金字塔形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