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則思變 IPO候審企業出路探尋
為紓緩IPO排隊的擁堵,并擠干在審企業財務數據的“水分”,證監會年初正式啟動了財務專項核查。從目前數十家企業被“終止審查”的趨勢來看,這場史上最強的IPO“打假”風暴,勢必會封堵部分企業試圖通過IPO上市解決資金需求的渠道。
正所謂“困則思變”,面對嚴格的財務核查,800余家排隊待審企業該如何突圍?如何謀變? 根據多年的IPO咨詢服務經驗,前瞻投顧(專為企業提供上市前細分市場研究和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分析認為,財務核查已經將擬上市公司推到了風口浪尖,是進是退,都將對公司的戰略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如今之計,惟有回歸理性,從長計議,充分結合內外部環境,選擇一條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的出路。
權宜之計
1、轉新三板
今年1月16日,在北京金融街,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結束試點,正式揭牌運行。自從IPO出現“堰塞湖”以來,監管層也一再鼓勵排隊企業轉到新三板掛牌交易。
目前新三板擁有200余家掛牌公司、總股本達55.27億股,而多層次市場正是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勢所趨。
與大型企業云集的主板和營收已上規模企業聚集的中小板、創業板不同,新三板的掛牌公司多為營收規模較小、處于發展初期的高科技與新興產業公司。未來,新三板有望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石,從新三板轉板A股的程序也會更便利。基于以上判斷,前瞻投顧認為,IPO待審企業可以考慮嘗試新三板這條路,待市場穩定、機制成熟后再轉戰A股。
2、中小企業私募債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6月初,深交所和上交所分別首批通過了9家和10家中小企業私募債的備案申請,目前6只中小企業私募債已經亮相。截至去年12月底,中小企業私募債共籌資84.1億元。而在歐美市場,高收益中小企業債券基金正成為熱門的投融資方式。
《中小企業私募債試點辦法》明確提出,中小企業私募債發行規模不受凈資產的40%的限制。需提交最近兩年經審計財務報告,但對財務報告中的利潤情況無要求,不受年均可分配利潤不少于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的限制。總體而言,中小企業債券準入門檻低、操作靈活、發行周期短,是解決IPO排隊企業燃眉之急的首選方式之一。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