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行業專家:2013新材料產業發展前景展望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材料產業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已得到不少發展。據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高云虎介紹,“2010年新材料產業產值6500億元,2011年已突破8000億元。2012年的初步測算,增長率將在25%以上,產值突破萬億元。”
那么在國家推出《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背景下,2013年的新材料產業前景如何?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在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高云虎看來,2013年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將帶動新材料產業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我國傳統產業的結構調整,迫切需要以新材料來作為新的增長點。
政策方面,2013年國家和地方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措施將逐步完善,北京、黑龍江、浙江等19個省市相繼出臺了地方性新材料產業專項規劃政策。
“目前,中央財政已設立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863、973等科技專項也將加大對重點新材料開發的投入力度。國家對新材料重點產業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的投入力度也將加大。2013年,國家還將逐步開展新材料企業的認證工作,推進建立新材料產業聯盟,完善新材料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引導和規范新材料產業有序發展。”高云虎介紹。
高云虎認為,2013年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重點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保障軌道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重大工程建設的關鍵材料,如高品質特殊鋼、高強輕型合金及其復合材料等。二是符合節能、環保及民生等需求的材料。如稀土發光材料、水處理膜、儲能材料等。三是能占領國際前沿領域的重大材料開發和應用。如新型納米材料、生物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屬于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會是“十二五”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重點發展的產業。高云虎分析道。
亟待建立統計監測渠道
“政策無疑是利好的,新材料畢竟是高新科技的物質基礎,但整個形勢不是很好。”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梁振鋒認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將會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并不會很理想。
梁振鋒表示,傳統材料涉及十大行業,新材料則是在傳統材料上發展起來的,但新材料并不能算是一個行業,而應該稱之為產業門類。新材料作為一個概念產業所涉及的具體材料十分繁雜。
“什么叫新材料?有兩種解釋。一個是,過去沒有而現在正在發展中的材料;第二個是,傳統材料通過改進具備新的性能。”梁振鋒表示,一般材料企業中,這兩種材料都有,但無法統計。“因為界定不明確,有的材料5年前是新材料,現在就已經舊了。”
“材料行業貢獻國民經濟的22.8%,而有數據顯示新材料在材料行業中占到8%,但這個數據存疑。”梁振鋒分析道,“國家公布的全國新材料產值是6500億元,而廣東省的數據就有4000億元,江蘇省則有7000億元。這些數據都是下面報上來的,但沒有一個統一的數據統計標準。存在數據夸大的現象。中國目前急需建立一個新材料產業數據統計渠道。”參與過廣東省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的梁振鋒告訴記者,廣東省已經推進數據統計渠道的建立。
高云虎對此也表示,國內新材料產業在企業認證、統計監測等方面的工作起步較晚,行業管理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在管理體制沒有健全的同時,各地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熱情高漲,這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盲目和重復建設問題。而這也將成為2013年新材料作為產業發展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技術創新將是大勢所趨
“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國際新材料技術日新月異。如美國提出的材料基因組計劃,將有望大幅縮短新材料研發和應用周期,使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如果我國不能迎頭趕上,那么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可能會擴大。”高云虎認為技術創新將會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所面臨的巨大挑戰。而這也已成為行業共識。
“但是就目前階段,我們還沒有掌握到核心技術,原創性不多。一般性能的新材料都能生產,但質量不穩定,高性能新材料主要仍靠進口。”梁振鋒對行業表示擔憂。
“我國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此外,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應用困難。”深圳市新材料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音分析道,“新材料的研發投入高、周期長、產業化風險大,單就材料本身來看,從研發到量產的投入收益比、周期、風險綜合考慮,不具備吸引社會資本的先天優勢。”
李音和梁劍鋒都認為,政府的支持力度是一個方面,但產業化發展更在于企業本身。“就企業來說,一是需要企業家具有技術敏感度和創新意識,二是需要他們撥出資金投入研發,尋找新的增長點。但目前具備這兩點素質的企業并不多。”梁劍鋒表示。
銀禧科技董事長譚頌斌認為,“我國新材料產業雖然總體而言,產業規模還不大,很多領域處于發展初期,但是通過自主創新,已經取得一些發展優勢。如特種高分子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高溫合金和功能陶瓷等。”2013年,銀禧科技仍將專注行業細分市場。
而安泰科技董秘張晉華表示,“明年將圍繞國家戰略規劃,著重發展產業基礎好、市場潛力大的關鍵新材料,加強新材料與下游產業的相互銜接。”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