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產業內整合釀行業變局
談到第三方支付,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是第三方支付機構動了銀行的奶酪,是銀行十余年來的不作為,給了第三方支付企業發展的空間。從飽受爭議到2011年第三方支付終于“被招安”,我們更傾向于相信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受益于電子商務熱潮。在國內消費者支付習慣由現金消費逐步轉變為刷卡消費和電子消費的趨勢下,銀行很難單獨把控整條第三方支付產業鏈,“不作為”的帽子戴得有些冤枉。
第三方支付的行業發展
當前,央行一共發放出197張第三方支付“牌照”。按照業務劃分,可以分為三大類型:第一類型為網絡支付,包括了互聯網支付、電話支付和手機支付;第二個類型為銀行卡收單,主要指傳統POS機上面刷銀行卡的收單方式;第三種業務類型就是預付卡業務,七成獲牌企業集中在預付卡業務上。
隨著行業的發展,分食者也開始多元化,能和第三方支付產業挨得上的,盡量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挨不上的創造機會也要在這場盛宴中分得一杯羹。目前競爭最為激烈的是網絡支付,2011年,中國第三方網上支付行業強勁增長,在2010年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至2.20萬億元,再次實現全年翻番。2012年上半年,實現交易規模1.65萬億元,全年突破3萬億亦非難事。但是在這一領域,卻云集了以支付寶為首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商業銀行以及運營商等強勢企業。新進入者要想在這一市場上站穩腳跟,必須付出不菲的代價。
2000年到2011年,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以每年528%的速度增長,從3.6億上升到23億,其中45%的用戶位于亞洲;2012年,全球個人電腦銷售量預計為3.67億臺,只有0.9%的增長,而平板電腦(iPad及同類產品)的銷售量將增長54%,達1.07億臺,智能手機將增長39%,達6.86億部。另有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375億元,同比增長97.3%,預計2012年將持續高速增長,將達到737.7億元,手機網民規模將達5.83億,逐漸逼近PC網民規模。明顯的,移動支付的市場前景較為誘人。
再將電話支付與手機支付對比:電話支付目前的應用相對缺乏,除自助金融業務、水電煤等傳統支付業務外,有特色的、能吸引用戶使用的業務不多,不能有效滿足用戶需要。對普通用戶來說,電話支付還是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市場滲透率相對偏低,用戶的接受程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移動支付則使得客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滿足其金融服務的需求,近年來在政府、運營商和銀行的大力推動下,處于高速發展狀態,對電話支付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移動支付已然成了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金礦”,巨大的市場前景誘惑各方巨頭加入,但這一行業跨度大、產業鏈長,要想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原本由商業銀行、運營商以及支付企業組成的移動支付競爭集團,在手機廠商的加入后,也顯得更加復雜。如何組合四者的關系變得非常有意義,這關系到未來移動支付行業的方向。
在網絡第三方支付效勞行業中,其效勞可以得以實施的源頭是銀行,沒有銀行的參與,第三方支付行業將不復存在,銀行在整個支付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作為第三方支付源頭的銀行與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關系又非傳統行業中供應鏈上下游的復雜關系,而是“競合關系”。雖然銀行介入第三方支付業務有著后天的、相對的優勢,但在目前市場還不成熟的狀況下,銀行采取和第三方支付協作培育市場的方式應該更經濟。不過隨著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壯大,銀行一定會不時加大在網上支付業務方面的投入。由于第三方支付必需依靠銀行作為清算管理,而銀行自身的公信力遠大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就目前狀況來看,銀行與第三方支付的關系依然是協作大于競爭,但潛在的競爭只會越演越烈。
企業在第三方支付市場中的地位往往取決于良好的市場執行力以及強大的產品創新能力。
運營商則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業務實力、品牌優勢、規模優勢以及合作資源,這些支付細分領域所具備的先天優勢足以使其形成行業壟斷地位,而且三大運營商旗下都已經擁有自己的支付公司。不過,與支付寶等成熟支付企業相比,運營商作為行業新進入者,其支付公司起步較晚,在軟硬件及對自身第三方支付產品盈利模式、資源投入調配等方面的考慮還不夠周全。加上目前支付寶、銀聯等成熟企業已強勢介入運營商看好的移動支付領域,運營商未來如何結合自身優勢開展業務創新將成為其重點考慮的問題。
移動支付載體除了終端設備外,手機自然也成為了各大銀行、支付企業以及運營商競相拉攏的一方,在勢均力敵的較量中,率先與優秀手機廠商合作,充分利用手機的品牌效應積累客戶資源,將使企業在競爭中如虎添翼。然而,中國移動支付市場仍處于培育階段,整體普及率較低,多數移動支付業務與產品還處于試用階段,產業鏈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預計合作開放式的商業模式更有可能獲得成功。而就當前來看,各大關聯主體的競爭已經較為明顯,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對未來的市場格局也將有較大影響。
第三方支付的競爭趨勢
從第三方支付機構中選取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幾家企業進行分析比較,這些企業也最可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團體。對于領先者來說,極易形成自身為主導的第三方支付體系,其選擇強勢合作伙伴的幾率較小;相對而言,補缺者的合作空間較大,最有可能聯合強大的電商平臺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黑馬,事實也證明了這個趨勢,2012年10月,京東商城已經完成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網銀在線”,并在研發支付平臺;而網銀在線的法人也已從田尊軍變為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無獨有偶,第三方支付公司匯付天下于10月29日宣布,京東商城集團前副總裁乙壤月已正式加盟,擔任匯付天下高級副總裁,分管公司財務、戰略、法務、市場、政府事務等。
而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一個合作模式是成為后者的商戶。用戶可以在旗艦店上直接購買銀行提供的各類產品及服務,實現金融產品的網上交易。實際上,這才是銀行的主要利益訴求——構建自己的網絡商業信用體系,并以此對接傳統金融服務,形成競爭優勢,畢竟支付收益對商業銀行的市場格局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第三方支付終究還是屬于服務性行業,為誰服務,如何服務直接決定第三方支付機構發展的可持續性。2011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從2010年的2.9%增至2011年的4%以上,其中網上支付交易額達9917億元,較2010年大幅增長67.8%,2012年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持續增長,達到近5000億元份額,依然是第三方支付的最大應用領域。分析認為,B2C將繼續成為中國網絡購物市場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012年淘寶商城、QQ網購、京東商城、亞馬遜和當當網等平臺式購物網站融合了C2C和B2C的主要優勢,結合了中小網站和商家的商品資源優勢和大平臺龐大的用戶資源優勢,使得平臺和商家(網站)共同實現了跨越式增長。C2C和B2C模式融合進一步促進了產業鏈上資源合理分配以及網站產品質量和服務品質提升。
鑒于支付寶和財付通巨大的平臺優勢,并已牢牢占據七成在線支付市場份額,第三方支付的戰略分化越來越明顯,目前許多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經著手準備退出線上支付業務,業務類型已經向航空商旅、基金、教育培訓、電信通訊等領域轉移,預計到2015年,各主要支付領域份額將小幅萎縮,其他細分領域的市場份額將會有所擴大。而電子商務這類早期資源逐漸向天貓、京東等大型平臺靠攏,從而引發的支付工具使用率高度集中。
為此,第三方支付在遠離電商后通常有三條路可以選擇:一是越來越多的滲透到傳統行業的上下游,轉型企業支付,涉足供應鏈金融,提供信貸擔保;二是向線下POS機等刷卡支付延伸,其在縮短資金回籠時間,解決占款壓力方面不亞于線上支付,隨著費率下調,商戶傾向性加強;三是向航空、物流、外貿等利潤率更高的行業靠攏。
第三方支付產業內部機構重組與資產資源整合已不可避免,未來在細分領域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也不會超過10家,兼并以及淘汰將發生在第三方支付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可以是同類整合,抑或是不同類型企業間的相互彌補。另外,從細分市場看,金融體系移動支付標準已明確了近場通信頻率采用13.56MHz ,移動支付行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預計至2015年,移動支付將實現與互聯網支付相當的市場規模。
本文作者劉吉偉,系前瞻產業研究院金融事業部首席分析師,具有多家國內大中型企業戰略投資規劃合作經歷,均獲得了客戶的高度好評,在研究和管理方面均具備專業的理論方法和執行力。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