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前的“講故事”哲學
對很多企業實干家來說,商業社會就是一個你死我活的戰場,只有踏踏實實做市場才能創造企業價值。但對于投資者來說,企業吸引他們關注,甚至入場進行盡職調查的原因,莫過于企業有一個非常動聽的“故事”,這個故事能為他們創造投資價值,創造持續盈利的神話。
當然,講故事并不是讓你胡編亂造,如果脫離真實,就成了忽悠,沒有人會當回事,反而會引起盡調方的質疑與反感,影響盡調進度。
前瞻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監王亞軍認為,企業必須在盡調方面前,學會把自己的故事講好。但在此之前,必須靜下心來好好提煉和梳理自己的企業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行的出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企業家該好好反省一下:我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如何說服投資者?
王亞軍認為,把企業的故事講好,需要著重思考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得把企業的產品講透,包括產品的功能、市場潛力、消費特點、生命周期等因素。其次是企業的技術,得把這個專業、深奧的問題講得簡單明了,讓盡調方一聽就明白,而且還能聽進去,并認可你的技術能為他們帶來價值。這兩個問題如果能講透,盡調工作基本完成了一大半,融資的把握也基本能定下來。”
High Peaks Venture Partners風險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Brad Svrluga曾在媒體發表文章分析認為,企業在為盡調方“講故事”的時候,必須抓緊自己的敘事線索,因為這個線索是風險投資人最終要寫給合伙人的投資建議,它需要的是更平實和分析性的描述,而不是一聽就打盹的市場數據和技術講座。Brad Svrluga在文章中列出了此類投資建議中企業一方應該涉及的關鍵環節:
市場規模:必須從細處看。不是“美國企業每年的軟件支出為多少多少,我們的目標市場是這其中的15%”這樣的說詞,而是“我們的市場中有250萬符合邏輯的潛在客戶。我們的產品每年需要每位客戶支付2000美元,因此,形成了一個50億美元的總目標市場”等。在此基礎之上,再盡可能拿出有見地的觀點,闡述市場的細分情況、哪塊市場最有吸引力等。
商業模式/單位經濟效益:公司具體到單項銷售/單個客戶上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價格-銷售成本=毛利潤。那么,銷售/客戶獲取模式是什么?企業方需要從細處真正說清楚這些問題,幫助投資者清楚企業的盈利模式。
競爭:要實事求是,同時具備擴展性思維。除了顯而易見的直接競爭對手,思考一下投資者可能問到的其他問題:“憑什么認為谷歌沒有能力采取同樣的方法來擊垮你們?”“真的是到了非變不可的地步了?”“難道大客戶沒有能力自行開發這塊業務嗎?”不要等到投資人坐在你面前,把你問得啞口無言、措手不及的時候才意識到這些問題。
市場策略:必須具有說服力,講清公司如何獲取客戶,而且最好同時還伴隨著單位客戶成本的逐漸下降。
著名管理專家和并購專家王育琨在《發現一流企業的本真》一書中也提到,任正非、馬云、史玉柱等企業家們,除了會做企業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本領:會講故事。他們不從概念出發,不從已知的模式出發,不從切身的經驗出發,不閉目塞聽,不自說自話,而像赤子那樣擁有一雙童真的眼睛,講究以心比心,換位思考,敢于直面那些令人愉快的和令人不爽的真實,以此捕獲了一大批相關利益者的心,擁抱一刻接一刻的變化,實現了一個接一個的突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