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需出具內控審計報告
監管層對于企業內控制度建設越發關注,在上半年A股企業IPO被否的原因中,內部風險控制問題已經成為沖刺IPO的致命因素之一。
自2012年1月1日起,《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實施意見》正式施行,2012年主板上市的IPO企業需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在企業內控制度由主板公司逐漸向中小板、創業板全面過渡的背景下,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自身,都將接受嚴峻考驗。
前瞻投顧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27家企業IPO遭否,除去關聯交易、獨立性缺失、持續盈利能力等主要原因之外,企業內部風險控制問題仍然成為致命因素之一。因此,充分運用規范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措施來控制各種風險是創業家推進公司上市的必修課程。
內控是種預警機制
早在2010年4月15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就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根據該通知的要求,自2012年1月1日《指引》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該指引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實施時間,但盡早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對企業及廣大投資者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企業內控主要解決三方面的問題,即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可靠性、資產的完整性及對法律法規的遵循。與此同時,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促進實現企業的發展戰略也是內控的重要目標。從我們多年的IPO咨詢經驗來看,內部控制制度對發現企業運營中的重大缺陷和及時整改起到了積極的預警作用,并為整改后的制度運行留下足夠的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內控缺陷對公司運行或上市進程帶來的不利影響。
引進機構 規范內控
目前IPO的企業多集中于創業板,創業板企業在建立、實施內部控制制度時會遇到諸多困難。
首先,創業板企業資源緊張。創業板企業的特點是規模小、人員少,無論是硬件配置還是人力資源都相對缺乏,建立和實施一套完整復雜的內部控制制度相對困難,因此在不影響公司運營效率的前提下,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將會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
其次,內部控制的實施是一種經營理念的改變。大部分創業板企業的經營者同時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治理相對不完善,創業板企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少數公司領導。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后,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一情況,依靠內部控制來保證公司運行。因此在建立和實施的過程中,會受到經營者的干涉或阻礙。
再次,企業缺乏相應的智力支持。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涉及管理學、財務、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內容,企業缺乏相應的人才來建立和實施內控制度。
針對以上情況,建議創業板上市企業或擬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聘請專業中介來協助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選擇風險管理咨詢公司或者是會計事務所,這些專業機構具備了一定的內控審計經驗,他們的加入將會為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為企業上市或者經營管理出謀劃策,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