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后,“衛材之鄉”下一站該通往哪里?
三年疫情,大多數企業“水深火熱”。而“衛材之鄉”丁欒鎮中,生產口罩、防護服等低值耗材的企業卻“如魚得水”。疫情前,低值耗材利潤低下、銷售有限,丁欒鎮也面臨是否要繼續發展這個產業的難題,卻不想疫情期間依靠低值耗材又迅速發展成了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然而,隨著疫情收尾,低值耗材市場需求驟減,這個鄉鎮又一次走到了分岔路口,這一次又將何去何從?
一、疫情后的“衛材之鄉”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丁欒項目組調研,丁欒鎮大部分低值耗材企業產能降為同期30%-50%,生產人員減少20%-50%,企業營收也呈“斷崖式”下跌。而且疫情期間,全國各地低值耗材企業見勢而起,“搶走”不少原本屬于丁欒企業的“生意”,目前丁欒企業的收入還恢復不到疫情前水平。因此,丁欒低值耗材產業面臨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轉型的階段,但目前轉型存在較大阻礙,如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企業轉型信心不足等。種種制約,讓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小鎮陷入困局。
二、對標全國“百強”鄉鎮新壩
與丁欒鎮人口、土地面積等指標十分接近的新壩鎮,在產業發展和經濟水平上卻遙遙領先于丁欒。新壩鎮隸屬于揚中市(2022年全國百強縣),被視為揚中市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位列全國百強鎮第66位,2020年新壩鎮地區生產總值190.48億元。在產業發展道路上,新壩鎮也經歷過產業結構單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企業升級轉型信心不強等問題,但在新壩鎮通過不斷擴大產業集群,提升品牌競爭力,不斷研發新產品,從橋架、電氣為主要產業發展到以高端化、集群化的智能電氣產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生態農業等三次產業綜合協調發展的經濟發展結構。
三、新壩鎮發展歷程
(一)發展初期:從產品單一到形成豐富產品結構
工業快速崛起,產品結構單一成發展難題。1986年前新壩鎮鄉鎮企業主要以生產低檔電器產品為主,86年已率先在全縣邁入“億元鎮”的行列,但是面對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原來單一的、散點式經濟結構日漸暴露出弊端,即企業間產品結構單一,重復建設、經濟效益低的問題日趨嚴重。
淘汰落后產能,企業不斷創新豐富產品結構。面對如此局勢,新壩鎮政府果斷做出調整產業、產品結構的決策,引導企業將經營利潤用于廠房建設、產線升級上引導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強化產品質檢工作,淘汰落后企業、落后產能。同時,推出扶持企業上規模、強質量的政策,如通過稅收返還、固定資產投資、產線升級獎補、研發投入獎補等措施鼓勵發展規模經濟,幫扶企業做大做強,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此外,政府部門引導企業拓寬發展思路,到蘇錫常等地考察,注重保護企業和企業領導人、供銷員的積極性。在一系列舉措促進下,1987至1990年,新壩鎮開發了78新產品,新增產值9400萬元,企業也從橋架母線開始不斷研發新產品,逐步形成電纜橋架、開關柜、母線槽、稀土、制革等產品為主體的產品結構。
(二)發展中期:從延伸產業鏈到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延伸產業方向,引導新興產業發展。1991-2008年:在傳統電力電器產業的自主研發上,新壩鎮加快電力電器產品向鐵路電氣化、電廠環保設備、船用電器及其他配套產品等方向延伸開發,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完善產業鏈條;同時,還將積極引導硅材料產業向硅橡膠、光伏硅材料等產品延伸,加大對宏大化工硅橡膠、皇冠煜華等一批硅材料項目的扶持力度。
建設產業配套,注重科技創新發展。在產品不斷豐富的同時,新壩鎮也在不斷完善產業配套建設,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長久發展,主要舉措有:新建全鎮新建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1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創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3家,創建中國名牌1個,國家免檢產品6個。在高端科技研發領域,新壩鎮將依托現有2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企業科研機構,與全國幾百所科研院所合作,促進自主高新技術開發,促進電器元器件、超高壓開關柜等自主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開發,打造電力電器核心競爭力。人才集聚、抱團作戰,富有成效的科技人才開發體系,為新壩增添了不竭的人才動力。每年,新壩鎮多渠道引進專業人才300多名,全鎮目前已擁有各類高精尖技術人才5000多名。該鎮還通過市場招聘、高校招聘相結合的辦法,籌建鎮級人才網絡,形成高中低層次的人才梯隊,更好地滿足不同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三)發展近期:從低端產品到高端產品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低壓向高壓、超高壓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2009年至今:該階段新壩鎮在產業發展上,推動電氣產品由中低壓向高壓、超高壓、特高壓轉型,通用電氣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在產業載體建設上,著力打造新壩現代化智慧大腦,建立產與城雙輪驅動的智慧電氣小鎮,實現“產城人”融合深入發展。
實施企業梯隊培育計劃,大力發展創新型企業集群。新壩鎮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為體系,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群體。新壩引導鎮內龍頭企業加強核心元器件研發生產,加快數字化、智慧化工廠建設,積極向系統集成服務商轉型;另一方面,引導廣大規模骨干企業加速機器換人,建設更多的智能車間;此外,面對和成顯示、鋒芒磨具、蘇惠乳膠等眾多特色企業,則鼓勵企業做精做優“專精特新”產品,爭當行業“小巨人”。
四、破題思路
淘汰落后產能,騰挪產業發展空間從新壩鎮早期發展經驗來看,新壩鎮很早就意識到當地存在產品結構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而新壩鎮政府果斷做出產業、產品結構的決策,淘汰了落后企業、落后產能,為適應市場的新產品、新企業騰挪發展空間。對比丁欒鎮當前發展狀況,低值耗材企業大量擴張、配套設施重復建設,嚴重浪費丁欒鎮本就稀缺的土地資源。而隨著新冠疫情的收尾,市場對低值耗材的需求銳減,丁欒企業亟需研發新產品來激活當地產業活力。這與新壩鎮當時發展難題十分相似。因此對當前的丁欒鎮來說,可以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借鑒新壩鎮發展初期的經驗,淘汰落后產能,共建醫療器械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為創新產品、新興產業的發展騰挪空間。
走科技強鎮之路,力求實現產業“彎道超車”在新壩鎮初步建立起多品類產品結構體系后,新壩鎮還注重科技創新發展,在高端科技研發領域與全國幾百所科研院所合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同時不斷集聚人才,打造了富有成效的科技人才開發體系,這類舉措為新壩鎮在電氣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有關數據統計,科技對新壩鎮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達54%,大全集團被評為全國電工行業最具創新力十強企業第一位。丁欒當前以低值耗材為主導產業,還不具備發展高附加值醫療器械產業的基礎,也可借鑒新壩鎮發展經驗,走科技強鎮之路,在創新體系建設,產學研合作,創新載體建設,高級人才引進等方面下功夫,力求日后實現產業“彎道超車”。
實施企業梯隊培育計劃,發展創新企業集群。企業是市場主體,企業強則產業旺。在企業培育上,新壩鎮以發展創新型企業集群為目的,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為體系,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群體。丁欒在目前沒有龍頭企業引領,各企業發展目標不明的情況,也可參考新壩鎮的企業培育體系,實施企業梯隊培育計劃,其目的是提升企業創新力,引導企業在高值醫療耗材、家用醫療器械、IVD等高附加值產業轉型升級。丁欒鎮也當根據各個企業的發展實際進行針對性引導,如對于當地規模較大的企業,培育其發展成龍頭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合力建設共性平臺,積極開拓新興產業領域,帶動其他企業轉型升級;對于骨干企業引導其進行產線升級,積極向龍頭企業靠攏,積極承接技術轉化成果,加快創新產品的量化生產;對于中小企業,提升企業發展信心,引導企業主拓寬發展思路,并在政策上給予一定傾斜,幫扶企業渡過轉型升級過渡期。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