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區域經濟與主導產業梳理(下)
佛山是廣東的制造業大市,佛山制造業有“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說法:“三五成群”指的是佛山擁有8個超千億的產業集群,其中3個是新興產業,5個是傳統產業。“十有八九”指的是制造業大類中,佛山應有盡有、十全十美,其中八成的產品會走進千家萬戶,九成的產業可以實現自我配套。本文將從經濟發展基礎、區域協同、主導產業三個維度重點解析佛山市及各區的經濟和產業結構。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深圳、香港、澳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極點之一。佛山是廣東省地級市,行政區劃面積3797.72平方公里,轄禪城、南海、順德、高明、三水五個區。
佛山近年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外部因素影響下發展韌性較足,綜合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優越。佛山是全國第17個、廣東省第3個經濟總量超萬億元的城市。佛山地區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體系完善,工業規模居全國第6位。
一、 順德區
順德區面積806平方公里,毗鄰廣州、中山、江門三市,地區生產總值位列五區第一位,常住人口位列第二位。順德區實體經濟優勢突出,擁有家用電器、機械裝備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擁有美的、碧桂園2家世界500強企業。
(一) 經濟發展基礎
1、 地區生產總值
順德區地區生產總值近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疫情影響下韌性較足。2021年順德區地區生產總值為4,064.38億元,同比增長8.2%;較2017年增長31.8%,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1%;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順德區地區生產總值仍然維持3.8%的增速,經濟發展韌性較足。
2、 三次產業結構
順德區三產結構相對穩定,總體保持“二三一”產業結構。2021年順德區第一產業增加值72.66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2,411.33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1,580.39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結構為1.8:59.3:38.9,保持“二三一”產業結構不變。近年來,順德區產業結構呈現穩定態勢,第三產業占比由2016年的40.2%調整為2021年的38.9%;第二產業占比由2016年的58.2%調整為2021年的59.3%;第一產業總體占比較小,由2016年的1.6%調整為2021年的1.8%。
(二) 區域協同
順德區位于珠三角腹地,北接廣州,南近港澳。順德區全區面積806平方公里,毗鄰廣州、中山、江門三市,下轄4個街道、6個鎮,205個村(社區)。
1、 區域外部協同
順德區構建與港澳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打造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高地,拓展粵港澳青年共同發展新空間,構建人文協同發展優質生活圈;積極發揮順深優勢疊加效應,建立與深圳合作新機制,深化兩地科技和產業合作,充分利用深圳金融市場,開展城市建設管理交流與合作;打造廣佛全域同城示范,加快推進廣佛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建設科技創新網絡,推行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體系融合共通,強化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深入拓展區域合作,加快推進中江順協同發展,強化與省內城市深度協作,探索推動與泛珠三角城市合作。
2、 區域內部協同
以“強中心”為引領,推動各鎮(街道)全力建設魅力小城和美麗鄉村,形成串珠成鏈、串鏈成網的現代化網絡型城市。推動“大良—容桂—倫教”中心城區擴容提質,打造高水平中心城區。推動各鎮(街道)以村級工業園改造構筑城鄉發展新格局,重構產業升級、科技創新、配套提質、生態修復的空間支撐,打造資源布局恰當、特色鮮明的魅力小城。
(三)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順德始終堅持工業立區、堅守實體經濟不動搖,涌現出家用電器、機械裝備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崛起了美的、碧桂園2家世界500強企業,涌現出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有影響力的“隱形冠軍”企業。如今,順德是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柜生產基地之一,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中國涂料之鄉”等28個國家級品牌。
面向未來,順德區堅持將實體經濟作為經濟發展著力點,深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以打造“2+4+4”先進制造業產業發展新格局為重點,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新機遇,推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加速空間與產業協同布局,打造面向未來的現代產業體系。
二、 三水區
三水區面積827.69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均位列五區第四位。三水區是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自動化機械及設備、電子電器、電子電工、飲料食品生產基地。
(一) 經濟發展基礎
1、 地區生產總值
三水區地區生產總值近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21年三水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405.19億元,同比增長8.6%;較2016年增長28.6%,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5%;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三水區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與2019年基本持平,經濟發展總體穩定。
2、 三次產業結構
三水區三產結構相對穩定,總體保持“二三一”產業結構。2021年三水區第一產業增加值43.95億元,增長20.7%;第二產業增加值1,010.25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350.00億元,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為3.1:71.9:25.0,保持“二三一”產業結構不變。近年來,三水區產業結構呈現穩定態勢,第三產業占比由2016年的23.6%調整為2021年的25.0%;第二產業占比由2016年的73.8%調整為2021年的71.9%;第一產業總體占比較小,由2016年的2.6%調整為2021年的3.1%。
(二) 區域協同
三水區位于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佛山市西北部。因西江、北江、綏江3江在境內匯流而得名。三水區全區總面積827.69平方千米,下轄西南、云東海2個街道和白坭、樂平、蘆苞、大塘、南山5個鎮,71個行政村(社區),774個自然村。
1、 區域外部協同
三水區深度參與“雙區”建設攜手港澳開展重點項目和平臺建設,推進大灣區公共服務設施互聯互通,全力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多維支撐廣佛全域同城化,全面對接廣州優勢資源,打造佛山新增長極;全方位深化跨區域合作,著力構建四條產業協作軸,做強與珠西城市群縱深支撐,主動與沿海都市圈的城市協同合作,加強與北部生態發展區城市對接合作,吸引大西南資源集聚。
2、 區域內部協同
聚焦“新區擴容提質、老城更新疏通”,推動新區老城共融互促;大力構建三水新城、北江新區、西南老城“一環三區”強中心格局;加快推進三水北片區、北江新區(西拓)、三達路北延片區等城市新功能板塊開發建設;明確各鎮街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加快打造以三水新城、西南城區為主的中心城區,深入推進城市樂平、品質大塘、魅力白坭三個副中心建設,推動蘆苞、南山特色發展,不斷強化區和鎮街聯動齊肩并進良好態勢。
(三)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三水區制造業基礎雄厚,是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自動化機械及設備、電子電器、電子電工、飲料食品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中國飲料之都”。近年來依托國家高新區佛山三水園、三水新城廣東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中國(三水)國際水都飲料食品基地等特色優質產業載體,圍繞智能裝備、飲料食品、現代服務業加速產業集聚,同步開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載體組團,引入航天軍民融合協同創新智慧城等一批項目,實現軍民融合、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招商快速破題起勢;總部經濟、物聯網、創客空間等新業態逐步壯大。
面向未來,三水區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順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趨勢,聚焦重大載體、項目和設施建設,加快推動產業往高端化發展。完善主導產業及領軍企業所需的產業鏈關鍵配套,增強各類空間協同配置,提高產業協作水平,加速推進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全力打造灣區特色產業發展新高地。
三、 高明區
高明區面積938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常住人口均位列五區第五位。高明區制造業發展勢能強勁,擁有海天味業、中油高富、溢達紡織、佛山照明、萬和電氣、安華陶瓷等龍頭企業。
(一) 經濟發展基礎
1、 地區生產總值
高明區地區生產總值近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21年高明區地區生產總值為977.10億元,同比增長7.0%;較2016年增長33.5%,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0%;在新冠疫情影響下,高明區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與2019年持平,經濟發展總體穩定。
2、 三次產業結構
高明區三產結構穩步調整,總體保持“二三一”產業結構。2021年高明區第一產業增加值32.41億元,增長10.1%;第二產業增加值728.78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215.91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為3.3:74.6:22.1,保持“二三一”產業結構不變。近年來,高明區產業結構呈現穩步調整態勢,第三產業占比由2016年的20.6%上升到2021年的22.1%;第二產業占比由2016年的77.2%下降到2021年的74.6%;第一產業總體占比較小,由2016年的2.2%調整為2021年的3.3%。
(二) 區域協同
高明區位于廣東省中部、珠三角西翼,是珠江、西江交匯的重要節點。區政府所在地荷城街道緊鄰西江,距廣州市68公里,距香港101海里、澳門74海里。高明區全區總面積938平方公里,下轄荷城街道、楊和鎮、明城鎮、更合鎮和西江產業新城,共77個行政村(社區)。
高明區正加快對接廣東自由貿易區,依托佛山新機場空港口岸積極謀劃空港綜合保稅區;建設港澳交流合作新機制,借助“香港+佛山”“澳門+佛山”合作機制,全面加強與港澳深層次合作;構建灣區城市合作新模式,廣泛參與珠三角區域城市合作,把握“雙城”聯動機遇,用好“深圳創新+佛山產業”合作平臺,密切跟上“一核”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步伐。
(三)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當前,高明區主導產業為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居建材、精細化工、金屬制品、塑料制品、電子電器七大支柱產業以及裝備制造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包括海天味業、中油高富、溢達紡織、佛山照明、萬和電氣、安華陶瓷等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骨干龍頭企業。
未來,高明區圍繞大灣區建設國際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發展目標,實施“立柱工程”和“強鏈工程”,做大做強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2 個超千億級產業集群,提升發展紡織服裝、健康食品、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3 個300—500 億級的產業集群,將氫能源產業打造成為超百億級產業集群,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促進制造業強基強鏈。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