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之路在何方?
平桂區位于廣西東北部,地處桂、粵、湘三省結合部,北上桂林180公里,南下廣州270公里,是中國大西南主要的出海通道,有“三湘入桂門戶、八桂入粵要沖”之美譽,曾是“千年錫都”、“廣西工業搖籃”,是中國核工業“開業基石”,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提供了鈾元素原料,為新中國的國防建設和工業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戰略保障基地。隨著資源的逐步枯竭,2011年11月,平桂區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
作為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應地,資源枯竭型城市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隨之而來的資源枯竭、生態環境惡化、經濟衰退等壓力。促進資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加快轉變其經濟發展方式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任務,更是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的必然要求。
隨著2021年《“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正式獲批,對資源枯竭型城市下一步產業轉型做出了重要指示,產業發展的方向路徑更加清晰,在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也進入了關鍵期。
一、平桂區產業轉型取得的成效
2021年,平桂區圍繞做好“有中生新”“無中生有”兩篇產業文章,堅持科技創新,以輕工產業為主載體,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壯大發展,推進重大項目落地。全區GDP首次突破200億元,達到231.4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在全區111個縣區排第二名;實現接續替代產業碳酸鈣產業增加值224.4億元,規上制造業總產值211.9億元,規上制造業增加值57.9億元。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增速持續保持在廣西“第一方陣”,并榮獲“2020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先進縣”“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等榮譽稱號。產業取得的主要成效如下:
“華夏錫都”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創新因子發力,平桂區鎢錫鈦傳統產業發展質量更高。依托平桂區鎢錫鈦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中心,持續推動鎢錫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重點由開采加工向研發新技術新材料轉變,優化提升“原礦(外購)—錫錠鎢錠—精錫精鎢—尖端合成材料”深加工循環經濟產業鏈,提高優質新產品、新技術的產出率及藍鎢、鎢粉、碳化鎢等新產品的開發利用率。企業科技創新支撐能力逐步增強,平桂飛碟公司獲“中國第三屆有色金屬地質找礦成果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全國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先進礦山”“全國出口創匯企業500強”等稱號;金源稀土有限公司成功創建“廣西稀土材料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碳酸鈣產業逐步向綠色高端化集群發展。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條,持續優化“石材礦山開采—板材和工藝品—邊角廢料回收—重質碳酸鈣超細粉—合成人造崗石—新材料(涂料、塑料母粒、新型建材等)—碳酸鈣固廢綜合利用回收”的“一石多吃、吃干用盡”的循環產業鏈。先后引入人造崗石、高端粉體、塑料母粒、涂料、新型建材以及機械加工、樹脂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等行業企業,截至2021年底碳酸鈣上下游及配套產業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95家,實現產值117.4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2.9%,同比增長20.5%。加快與中國科學院、賀州學院等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開展透明膜用碳酸鈣、無機人造大理石制備、重鈣原料穩定控制等關鍵技術的攻關研究,實現石材碳酸鈣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2021年,在全國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認定中,平桂榮獲“國家火炬賀州平桂碳酸鈣基地特色產業基地”(全國僅5家、廣西唯一一家產業基地上榜)。持續實施“三個一批”舉措,完成將250家企業整合為60家“搬遷入園”,138家企業“就地整改”整合為76家,其余既不申請搬遷入園、又無法就地整改的企業計劃依法取締,實現“就地整改一批、搬遷入園一批、依法取締一批”,從根本上改變了石材碳酸鈣行業企業的小散亂現狀。
黃金珠寶產業真正實現從“無”到“有”。圍繞打造黃金珠寶千億元產業集群目標,貫徹“供應鏈”引領“產業鏈”發展思路,大力推進黃金珠寶產業加工體系建設,自2019年底籌劃建設廣西黃金珠寶產業園以來,黃金珠寶產業歷經從無到有、茁壯成長到蔚然成林,產值逐年攀升,2021年園區創造產值接近300億元,僅用一年多時間完成前三年規劃產值超200億元的目標,同時也是全國同類園區當中招商效率最高的園區。廣西黃金珠寶產業作為自治區“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重點示范(第一批)項目”,產業集群規模凸顯,現已累計完成進駐企業62家,10家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產值45.4億元,同比增加252.44%。
現代服務業逐步向價值鏈高端延伸。一是結合碳酸鈣、黃金珠寶等重點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獲批“廣西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二是依托廣西東融怡亞通供應鏈有限公司、廣西鑫億通供應鏈有限公司、廣西衣路通供應鏈有限責任公司,新興服務業的產業占比不斷上升,2021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88.6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廣西排名第2。供應鏈平臺實現商品銷售額255.9億元,同比增長682%,拉動限額以上批發業商品零售額增長334.2%。三是積極培育和壯大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全年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13家、2021年廣西高新技術企業百強榜單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家,均排在全市首位。
特色優勢農業從“邊緣”走向“前沿”。2021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增速排廣西第一。截至2021年底,平桂區累計建成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5個,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獲得了供大灣區菜籃子基地認證、供港備案基地認定、綠色食品認證和圳品認證,注冊了“非常桂”“野里鄉”等產品品牌,獲評為“廣西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自治區設施農業發展現場會示范參觀點,羊頭鎮被農業農村部列入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芳林馬蹄”入選廣西2021年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實施名單。
二、平桂區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
1.堅持以“資源+產品+市場”業態融合模式,破解“接續產業難壯大”難題。平桂以產業轉型為重點,著力促進產業融合、帶動經濟加快發展,逐步探索出一條西部地區“資源+產品+市場”的發展新道路。一是依托豐富的碳酸鈣資源,以“十三五”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一改以往“資源開采、產品加工”的產業低端老路,在“資源+產品”環節嵌入市場平臺(廣西東融石材•碳酸鈣交易中心),以市場引領碳酸鈣產業走向價值鏈中高端。二是以“供應鏈”引領“產業鏈”,將廣西黃金珠寶產業園打造成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示范園、新高地,促進服務業與制造業“兩業”更加深度融合發展。
2.堅持以“全力東融,打造技術人才雙飛地”合作新模式,破解“人才技術難引入”難題。近年來,平桂區通過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流合作,在精準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過程中,初步摸索出一條發展“飛地經濟”的路子。一是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引進一批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落戶平桂,實現科研孵化在深圳或上海,生產、倉儲在平桂,銷售市場在大灣區的“雙飛地”經濟模式。二是“筑巢引鳳”投資130億元建設黃金珠寶產業園,配套建設黃金珠寶無人運輸的空港產業園,打造黃金珠寶產業供應鏈,引進了黃金珠寶B2B服務商“珠寶管家”,探索出了從“拼政策”到“拼服務”轉變的“平桂版”深圳速度東融模式。三是通過實施“人才引進”、“周末工程師”等工程,在深圳、上海等地建立2個以產業育成中心為載體的“人才飛地”,實現項目在發達地區孵化、在平桂生產投資的目的。
3.堅持以“培育產業集群,打造產業良性循環生態圈”模式,破解產業結構不優難題。平桂區依托現有優勢產業、遵循產業升級規律轉型,既使老產業煥發新活力,也促進新產業不斷結碩果,經濟結構實現以石材碳酸鈣為主導的單一資源型經濟向多產業同步發展的多元復合型經濟的重大轉變,經濟增長從擴張存量轉向培育增量。一是主動融入大灣區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提出“345”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即碳酸鈣、黃金珠寶、大數據三大千億元支柱產業,金融業、建筑業、生態養殖業、康養文旅業4個百億元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現代設施農業、新能源產業、現代商貿業、現代物流業5個十億元產業。二是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培育通航、電商直播、電子信息、服裝、美妝等新興產業。三是堅持以“個轉企、小升規”培育模式,整治“小散亂”企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規范企業、園區發展,進一步提高產業集聚度、加速產業升級。
4.堅持以“優運營+多元化”園區管理模式,破解園區發展瓶頸難題。土地供應,資金是園區發展關鍵,平桂區初步摸索出多條解決園區土地供應不足、融資渠道窄的方法。土地方面,一是突出土地開發“畝產效應”,逐步建立起系統性的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盤活土地生產效益;二是對園區新征土地、騰退土地積極采用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的方式推向市場,逐步減少園區拍賣土地總額,強化對今后土地使用和管理的可控性和靈活性;三是調整土規加強源頭控制,采取“提前介入”、“一票否決”等手段嚴把項目準入關,促進用地混合。融資方面,一是整合組建做強做優工業區運營平臺,創新工業區投融資體制,實現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管理市場化;二是促進工業區與駐園企業合作,成立工業區金融服務聯盟,依托該金融聯盟引進社會資本/企業資金參與工業區的共建共享;三是開展“民企技改·一幫到底”服務行動。對標自治區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求,梳理捆綁一批園區產能落后、技術落后的粉體加工企業,結合自治區技改政策,制定相應技改方案,積極申報爭取自治區“千企技改”在建項目設備投資補助。
5.堅持以“線上+線下”招商引資不斷鏈模式,破解招商引資難題。平桂區促招商引資工作再上新臺階。主要經驗:一是采用“不見面招商”方式,組織“云路演”“云簽約”等云端招商模式;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舉辦數字招商展覽會,使用“映客”“抖音”等直播平臺舉辦招商推介會。二是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招商方式,主動東融。在深圳水貝成立平桂區駐大灣區招商辦事處,進駐大灣區開展駐點招商工作,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實效。三是大力推行“一把手”招商做法,由區政府牽頭,主要領導親自帶隊外出招商,帶頭洽談推進項目,切實提高了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創新“政府+智庫+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的新型政商合作模式,凝聚了行業資源,推動區域合作,促進產業轉移。五是創新實施重點產業“揭榜招商”模式,建立從掛榜到揭榜、履榜、評榜、獎榜的“揭榜掛帥”全鏈條機制,面向全國“揭榜招商”,大力選拔使用不論身份、不限年齡的機關及市場化人才,著力打造促進產業發展的“先鋒隊”,激勵領導干部型、行業精英型、經驗專家型等各型人才揭榜攻關,實現招商“質”與“量”的雙線提升。
6.堅持“園區社會化+兩業融合一體化”發展模式,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平桂區高度重視產城融合工作,逐步形成適合區域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增強了產業自我更新能力,不斷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一是推動產業園區社區化發展。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各地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的通知》,結合平桂區產業布局,按照“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理念,依托黃金珠寶、大數據、服裝美妝等輕工業產業園區,加快推動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產城融合逐步從“串產聯城”向“亦產亦城”方向發展,實現“人在平桂生產”“人在平桂生活”。二是促進輕工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夯實產業基礎吸引要素集聚。通過新產業新業態的引入和培育,推動廣西鑫億通黃金珠寶供應鏈、廣西衣路通供應鏈等服務平臺向廣西輕工先進制造業滲透,整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現代供應鏈服務功能于一體,從而促進平桂輕工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優化平桂區產業結構,促使資本、技術等要素集聚,以產業為基礎吸引和凝聚人才,促進高品質生活、居住、交通、醫療、教育、文化等城市配套功能和服務業的完善。
三、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建議
重視資源型產業創新因子的注入。資源枯竭型城市的崛起依賴于豐富的自然資源,以資源開采和粗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特征明顯,資源浪費嚴重,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因此,在國家提倡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經濟的時期,一方面需要高起點布局資源型相關產業,積極推進能源資源集約、高效、綠色開發;另一方面需要將產業發展重點由開采加工向研發新技術新材料轉變,鼓勵資源類企業進行低碳化、綠色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和升級,培育形成能源化工、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等創新型產業集群。
重視接續替代產業集聚發展。在培育接續替代產業要“眼光向外”,不能僅停留于區域現有資源能做什么,而是要在“政策+市場”的雙重指引下,發現適合當地發展的潛力產業,同時將園區建設作為新產業培育的關鍵,以園區為載體促進新產業集聚發展。如平桂區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搶抓深圳黃金珠寶產業外溢機遇,以廣西黃金珠寶產業園為產業發展核心載體,按照“雙飛地經濟”模式打造黃金珠寶全產業鏈項目,從產業政策扶持、產業配套完善到生活上的人性化關懷給予了企業強力的支持與優質的服務,讓園企在平桂的“雙飛地”模式中得以成長壯大,并支持企業走“資源+產品+市場”產業發展新路,依靠交易中心、供應鏈平臺開拓產品市場,促進產業發展,實現了黃金珠寶產業從“無”到“有”。因此,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在“眼光向外”的基礎上,需要將園區建設成接續替代產業發展的溫床,加速核心資源的導入,能迅速做大產業,成為企業發展的集聚地,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
重視招商模式的多元化。地方政府傳統招商模式可以劃分為資源型招商與政策型招商兩大類,在招商引資競爭激烈的今天,資源枯竭型城市資源紅利將耗盡,而依賴地方優惠政策,傳統單一的招商模式對于優質企業、優質項目的吸引力極低。因此傳統招商引資模式需要升級,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時代新型的招商模式,如平桂區云端招商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在招商引資團隊建設方面注入創新因子,如平桂區“揭榜招商”模式,加快形成適合當地且具有特色的多元化招商體系。
重視園區運營思路的培養。運營是成敗的關鍵,決定著園區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今的園區已由功能單一的產業區逐步向現代化綜合功能區轉型,更加注重園區產業發展生態圈的建設。但是由于目前多數園區的發展主要依靠財政撥款,加之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建設資金缺口大,導致園區的總體開發、配套建設速度緩慢,特別是在完全行政手段管理模式下,園區管理者面對資金問題更是束手無策,因此,園區可以考慮引進社會資金(民營資本)入股園區開發建設、組建或者引進運營公司對園區進行管理,一方面可以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短缺問題,另一方面,專業的園區運營管理制度能全方位助力企業成長發展,如平桂區“優運營+多元化”園區管理模式。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