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貿易情況以及新的產業機遇和挑戰
2021年,盡管全球貿易摩擦依然激烈,新冠疫情仍舊肆虐全球,但中歐之間的經貿合作延續了快速發展的勢頭,雙邊貿易在“量”和“質”方面均有提高。在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順利結束的背景下,未來若能順利簽署,若干產業將迎來投資機遇。
一、中歐貿易基本情況
據海關統計,2021年前三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3.57萬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同期(下同)增長8.6%,占我國對外貿易總值的15.6%。其中,出口2.16萬億元,增長10.7%,占我國出口總值的17.4%;進口1.41萬億元,增長5.5%,占我國進口總值的13.5%;我國對歐貿易順差7600億元,擴大21.8%。
從主要國別看,我國對歐盟內前10大貿易國進出口均實現增長;對“一帶一路”沿線歐盟國家進出口增長10.5%,增速快于整體。
從主要出口商品看,對歐盟出口機電產品1.31萬億元,增長12.1%,占同期我國對歐盟出口總值的60.5%,其中,便攜式電腦穩步增長、手機小幅下降;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8.3%,占22.2%。其中,服裝下降,塑料制品、玩具分別增長24.1%和48.5%,遠高于總體出口增速。
從主要進口商品看,汽車進口值持平,飛機小幅增長,醫藥品和農產品均保持2位數增長,原油大幅增長90.9%。
二、與主要歐洲國家貿易情況
根據我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對歐洲國家進出口總值中,占據前十位的國家分別為德國、俄羅斯聯邦、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波蘭、比利時。其中德國以15196億元人民幣的進出口總值占據第一位。
2021年中國對歐洲國家進出口總值前十位(單位:萬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1年,我國對歐洲國家出口總值中,占據前十位的國家分別為德國、荷蘭、英國、俄羅斯聯邦、法國、意大利、波蘭、西班牙、比利時、捷克。其中德國以7442.8億元人民幣的出口總值占據第一位。
2021年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總值前十位(單位:萬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1年,我國對歐洲國家進口總值中,占據前十位的國家分別為德國、俄羅斯聯邦、法國、瑞士、意大利、英國、愛爾蘭、荷蘭、西班牙、挪威。其中德國仍居于首位,進口總值達7753.2億元人民幣。
2021年中國對歐洲國家進口總值前十位(單位:萬元人民幣)
資料來源:海關總署,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歐盟對華投資情況
2020年,歐盟在華投資新設企業1695家,同比下降21.7%,占我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的4.4%;實際投資金額56.9億美元,同比下降11.8%,占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3.8%。從歐盟投資數據來看,截止2020年歐盟在華投資有一半集中在制造業,接近28%集中在汽車行業,其次為基礎材料領域。
歐盟對華投資行業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歐盟委員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在2020年歐盟主要國家對華直接投資中,新設企業數最高的國家為德國,共466家,占歐盟主要國家新設企業總數的29.5%,之后依次為法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等國;實際投資金額中,荷蘭以25.5億美元位居首位,占歐盟主要國家實際投資金額總值的45.3%,其次為德國13.5億美元。
2020年歐盟主要國家對華直接投資新設企業情況(單位:家)
資料來源: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1》,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20年歐盟主要國家對華直接投資實際投資金額情況(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商務部《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1》,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新的合作機遇與挑戰
近幾年來,歐盟基于國際環境變化以及自身發展戰略等,重新定位對華關系,既將中國視為合作者,也視為競爭者,小范圍經貿摩擦不斷,但總體雙方合作穩步向前。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0年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歷經7年共35輪的談判,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邁上新臺階,此后雙方工作重點進入法律審核等技術工作階段,為協定簽署和生效做好準備。雖然最終的協議還未簽訂,也不能確定最后的條款,但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主要聚焦幾個方面內容:寬松的市場準入,公平的投資環境,有效的監督和爭端解決機制。
更加寬松的市場準入機制是產業引入和企業合作最主要的因素,不僅對歐洲企業在華投資降低標準,同時也降低中國資本在歐洲的投資并購門檻。對歐盟企業來說,此次的協定中,中方給出了極大的誠意,在許多行業方面都給予了較為寬松的政策,包括制造業、汽車行業、金融業、醫療健康產業、生物資源研發、云服務、計算機及增值服務、國際海運、航空服務、環保服務、工程建設等領域,并將取消一些關鍵領域(如汽車行業、金融服務業等)的合資或股比要求,在制造業開放方面,中國做出了全面承諾,除了產能過剩行業受限制。對中國企業來說,中國資本進入歐洲更多的高科技核心領域提供了便利。
從機遇看:更加寬松的市場環境對引入歐洲先進企業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地方上的招商引資,通過引入歐洲領先企業、技術和工藝,調整當地的產業結構,帶動產業鏈發展,同時借助領先經驗加快當地產業高級化。
從挑戰來看:歐洲領先企業的涌入勢必對本土制造業和服務業帶來較大的挑戰,一方面是人才分流,另一方面是市場的爭奪,若本土弱勢企業不能及時調整戰略和提高創新水平,將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
長期來看,簽署全面投資協定,對中國來說是利大于弊,通過引入歐洲領先企業,倒逼本土企業創新發展,同時借助資本力量,涉足歐洲更多高科技領域,一方面打開更大的市場,同時獲取更多的創新資源和技術。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