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未來社區的發展策略
2017年中國鄉村振興戰略正式提出,搭配后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共同構建起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的頂層設計。2019年浙江省推出“未來社區”試點建設,針對鄉村振興發展給出浙江省的探索形式。鄉村未來社區與鄉村振興的發展具有共同的目標,是對鄉村振興工作具體實施的一種嘗試,也為部分區域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一、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至今,在國家層面,對于鄉村振興的建設實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確立鄉村振興分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并在同年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在《鄉村振興規劃(2018-2022年)》中,描繪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藍圖,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
2021年,伴隨著我國邁入十四五規劃,鄉村振興相關政策不斷推出,鄉村振興戰略日漸明晰,各項配套政策逐步細化。2021年2月,第18個“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2021年2月25日,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2021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出臺,有效保障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等。2022年開年之初,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下,中國鄉村開啟走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為全國鄉村建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未來社區概念及其發展
2019年1月,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未來社區”概念,旨在打造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的新型生活單元。同年浙江省政府先后印發《浙江省未來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浙江省首批未來社區試點創建項目建議名單公示》、《關于高質量加快推進未來社區試點建設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圍繞“未來社區”提出了“139”系統框架,即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為中心,以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為價值導向,以和睦共治、綠色集約、智慧共享為基本內涵,構建未來鄰里、教育、健康、創業、建筑、交通、低碳、服務和治理九大場景。
圖1:未來社區“139”系統框架
關于未來社區的概念及建設策略,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在2021年戴德梁行發布的《2021年未來社區及其趨勢探索》 中,給出了新加坡“鄰里中心”的探索案例,并提出未來社區的五大特征和趨勢,即:1、數字化智慧科技的應用于迭代;2、社區發展回歸人本化,多樣性功能呈現;3、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集約發展;4、綠色生態可持續的新型社區;5、共享開放,社區融入城市公共生活。在學術界,田毅鵬教授認為“所謂未來社區建設,主要是將城鄉社區納入未來發展的視域之下,引入技術、生態、社會、生活等變量,運用整體、綜合性的觀念和行動來超前性地解決城鄉社區所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以致力于社區經濟、社會、文化、生活環境等各個方面發生具有積極意義的變動,進而使得城鄉社區生活獲得長遠而持續的改善和提高。”
在未來社區實際建設實施方面,截止目前浙江省共發布了三批試點(首批24個、二批36個、三批90個)共150個,主要分為整合提升類、拆改結合類、拆除重建類、規劃新建類、鄉村類和全域類,相關項目以城區為主,只有安吉縣余村一個鄉村類未來社區試點項目。2020年8月,安吉縣余村被列為浙江省第二批未來社區試點創建單位,成為全省唯一一個鄉村版未來社區試點項目。2021年7月,安吉縣獲評“建設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的首批試點單位。
余村位于安吉天荒坪鎮西南,距離杭州約60公里,余村未來社區規劃單元總面積為37.32平方公里。余村過往以優質礦產資源開采為主,發展成為安吉“首富村”,但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國家及省市政府對環境問題日益重視,紛紛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安吉依托相關政策支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第二產業和以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變資源為資產,實現了三產業聯合、城鄉統籌,最終建成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經過多年的發展,安吉成為“兩山”理論誕生地、全國美麗宜居的示范村。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未來社區的發展策略
通過梳理未來社區的建設初衷和目標,以及余村鄉村版未來社區建設的成功,我們可以看出鄉村未來社區是一種對鄉村振興目標實現的一種新嘗試,是實現鄉村全面發展和村民生產生活方式升級的一個重要選擇。在2021年6月,《中國鄉村未來社區評價導則》由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立項,在國家標準委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完成公示和備案,是首個“鄉村未來社區”建設領域的全國性團體標準,也是第一份聚焦社區建設維度推動鄉村振興的標準化文件。
關于鄉村未來社區的建設發展策略方面,浙江省的做法是“基于鄉村振興的需求,通過產業導入和治理創新,推動人本化、生態化、融合化,實現農村‘新型社群’的重構,切實破解人才、鄉賢進村落戶難,以及土地要素制約等束縛。”在學術界,關于未來社區的規劃,更多的聚焦在“三體”關系協調處理之上:1、社區的“硬體”,即社區內有形的建設,指社區的地理環境、自然形勢、交通、市場、學校、醫院、公園及其他各種公共設施與建筑等情況;2、社區的“軟體”,指社區的文化傳統、歷史淵源、風俗習慣、合作精神、價值、信仰、理想、情操、知識、公約及其他一切的社區規范與控制力量;3、社區的“韌體”,指社區的權力結構與組織關系,包括社區內公私立機構、各行各業正式的與非正式的組織、社區內各層級民眾的團體組織,以及以上各社會組織團體之間的維系力量。
綜合來看,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未來社區的發展策略主要有以下三點:1、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如交通、市場、學校、公園等公共設施與建筑,這些奠定了社區未來發展的基礎,如余村過往作為安吉“首富村”,在打造鄉村未來社區的基礎配套方面擁有一定的基礎條件;2、明確的產業導入,鄉村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推動,只有依托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現代農業而建立起來的鄉村未來社區,其未來經濟的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3、和諧的組織生態,不僅包含鄉村或社區內部的組織、治理機制,也包含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上三點相輔相成,共同構成鄉村未來社區發展的基礎。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