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發展歷程與園區建設
一、發展歷程
作為擁有優良歷史傳統的我國軍民關系,其理念歷經不同時期的發展逐漸深入,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四十年的改革發展,軍工領域的軍民結合已進入“軍民融合”的新階段,而且已從軍工領域拓展到經濟社會、國防和軍隊建設眾多領域,總體上形成了“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軍民融合”的發展脈絡。
表1-軍民融合理念演變歷程
二、軍民融合園區發展現狀
伴隨軍民理念的不斷變遷,推動軍民關系從裝備、技術、企業到產業的深入發展,并隨著“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概念的提出與實踐,使軍民融合產業的體系化發展成為了可能。
(一)軍民融合示范基地類別
軍民融合示范基地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在滿足國防軍隊建設需求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為了擺脫傳統的國防和經濟社會環境平臺及運行機制束縛,在一定區域內圍繞軍地雙方資源的優化組合,建立形成的以軍民融合為特征、以產業發展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為驅動、以引領示范為導向,軍民在生產生活服務等領域全方位高度融合的新型經濟主體,是軍民融合類園區發展的更高階段”。
目前,軍民融合示范基地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各地區結合實際出發,圍繞軍事斗爭需求、工業轉型升級、前沿技術突破及協同創新等領域打造出了四種不同類型的園區運營模式。
表2-軍民融合示范基地類別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二)軍民融合示范基地分布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全國范圍內共有36家國家級軍民融合示范基地(或稱“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整體分布格局呈現出“中西部地區較多,東部與東北地區較少”的特點。其中,中部地區數量最多,達到13家;西部地區數量略少于中部地區,共計11家;東部地區擁有9家。
圖1-軍民融合示范基地全國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三、軍民融合及園區發展趨勢研判
(一)產業鏈持續拓展、延伸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我軍建設已由數量規模型轉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轉向科技密集型。為此,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深化軍民科技協同創新,加強海洋、空天、網絡空間、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軍民統籌發展,推動軍地科研設施資源共享,推進軍地科研成果雙向轉化應用和重點產業發展”。可以預見的是,我國軍民融合涉及的相關產業鏈未來不僅將持續向外拓展,而且將向涉及“國防安全、獨立自主”的核心領域延伸,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將更加注重從基礎科學、從創新研發、從產業資源上的整合工作,意味著我國軍民融合理念及產業的發展將更多向“深水區”邁進。
(二)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完善
從我國軍民融合的發展進程來看,總體上政府的計劃主導和行政強制較多,且現有軍民融合相關的法規、規章及政策性文件層次角度、或者存在相互沖突的地方,法律法規及體制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始終難以發揮十足的活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軍民融合的深入發展需要從法律法規、體制機制等領域進行改革與完善:一方面,需要從立法保障角度出發,以立法的形式進一步明確軍民融合的法理邏輯;另一方面,不斷改革及完善現有所有制、國防采購、國防保密、知識產權管理等制度,保護軍民融合市場參與主體的合法利益、理順參與主體的利益分配機制、擴大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參與空間。
(三)打造人才友好型、服務集聚型園區
隨著軍民融合產業向著產業鏈核心環節推進,對于高素質制造業及創新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如何吸引、用好、培育、留住人才,打造完善的人才生活、娛樂、學習等配套,將會成為未來推動軍民融合園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與此同時,產業鏈核心環節的建設離不開以創新研發、科技金融、檢驗檢測、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機構的支持,如何推動園區與區內外專業服務機構的協同配合,將是打造專業性軍民融合園區與基地的核心指標之一。
前瞻產業研究院專業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