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產業研究札記——金華市
一、城市產業發展概要
(一)產業發展總體現狀
近年來,金華市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穩步增強。經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4703.95億元,較2016年增長26.95%。
圖-2016-2020年金華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與此同時,金華市三次產業增加值占比變化較大,其中第二、三產業變化較大。2016年至2020年間,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減少幅度達到5%;與此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增長5.8%。
圖-2016-2020年金華市一二三產增加值占比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二)工業發展整體震蕩,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發展較快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金華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為920.63億元,增長3.8%。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金華市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在經歷了2017年的大幅降低后持續回升,但仍未恢復到2016年時的水平。
圖-2016-2020年金華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發展較快,增加值增長達到29.4%,相比之下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0%、8.3%、6.8%。
圖-2020年金華市規上工業部分產業類別增加值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二、區域特色制造業
在區域制造業格局中,金華部分特色制造業的發展成為了解這座城市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改革開放以來,金華緊抓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遇,全面深化改革,主動融入全球經濟,積聚新動能,培育發展新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推進工業改革和創新,形成了產業特色鮮明、經營機制靈活、多種經濟成分競相發展的現代工業經濟體系。其中,形成了以現代五金產業(永康、武義)、紡織與服裝產業(蘭溪、義烏)、汽車零部件(婺城)等為代表的區域特色制造業。
值得關注的是,婺城汽車零部件、蘭溪紡織、義烏服裝、永康五金、武義金屬制品等5個行業已入選傳統產業改造省級試點,標志著區域特色制造業正在煥發新生。
(一)紡織與服裝產業
紡織產業作為蘭溪傳統優勢產業與重要支柱產業,“千人紗、萬人布”的發展使蘭溪成為國內具有較大知名度和重要影響力的棉紡織產業集聚區。截至2020年底,金華市共有襪業和無縫服裝為主的針織生產企業1225家,其中規上企業140家,產業集群營業收入336億元,主要產品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80%、全球的25%,已經成為“紡織(針織品)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浙江省服裝制造業改造提升省級試點”。
圖-金華市紡織與服裝產業主要分布地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面向未來,義烏針織服裝產業集群新智造作為浙江首批產業集群新智造試點,將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發揮針織服裝產業集群優勢和國際小商品市場信息集散優勢,強化數字經濟系統聯動互促,積極探索形成“工貿聯動”協同化制造新模式,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新智造義烏方案”。
(二)現代五金產業
現代五金產業作為金華市傳統特色產業、永康市支柱產業之一,已推動永康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五金之都”。作為全國最大的五金產業集群,2020年全市現代五金產業規模約1500億元,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704億元,同比增長3.8%,產業種類超過1萬種,共吸納就業人數20萬人以上。
圖-金華市現代五金產業主要分布地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十四五”期間,金華將著力推動現代五金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其中隨著五金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將在控制芯片、傳感器、智能算法等技術領域存在巨大需求與合作空間。
(三)汽車零部件產業
汽車零部件產業是婺城區的支柱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誕生了以萬里揚、今飛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土培育發展起來的零部件產業鏈龍頭企業,共計22家規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同時,現今還擁有以零跑汽車為代表的整車制造企業。
圖-金華市汽車零部件產業主要分布地區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近年來,打好產業鏈提升攻堅戰,已成為婺城區賦能汽車零部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除搭建產業平臺匯聚磁吸效應,婺城區還通過緊盯龍頭企業打造發展引擎、聯動配套企業構建集群聯盟、強化創新培育增添競爭優勢、實施智能制造數字升級等“五大舉措”,扎實鍛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鏈,逐步打造出企業發展活力足、產業鏈聯結運行穩、經濟增長勁頭足的局面。
三、“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方向
根據《金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期間金華將把招大引強和培育本地優勢產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產業鏈式布局,以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為重點,構建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民營經濟強市。
(一)先進制造業
制造業方面,金華將打造十大標志性產業鏈,以現代五金產業鏈、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新一代信息技術鏈、生物醫藥產業鏈、智能(高端)裝備產業鏈等為核心積極嵌入全省“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培育行動計劃”。
圖-“十四五”期間金華市十大標志性產業鏈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的同時,金華市也將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工程,推動紡織服裝、金屬制品、冶金建材等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努力打造全國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示范區;另一方面,針對未來產業發展方向,金華市將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計劃,超前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空航天、氫能產業等未來產業。
(二)現代服務業
服務業方面,金華將現代商貿、數字服務、科技和金融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物流作為五大重點發展方向。其中,推動現代物流、數字貿易、科技服務、金融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推動現代商貿、影視文化、康養旅游、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體育休閑等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精細化。
與此同時,金華將推進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支持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其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領域積極創新發展。到2025年,培育形成5個以上兩業融合試點區域、10家以上兩業融合試點企業。
四、產業發展建議
(一)應進一步明確以兩到三個產業作為核心突破口
根據2021年8月金華市政府頒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顯示,金華擬通過提升產業平臺能級、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強化數字賦能、強化產業動能轉換等多個角度全面地推動十大標志性產業鏈發展,決心之大可以想見。但也需要看到的是,由于《意見》仍屬于普惠性的產業激勵政策,其中僅對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信息業等細分產業各提出了一到兩條針對性扶持政策,而十大產業中的絕大部分是需要出臺針對性更強、覆蓋層面更廣的產業專項扶持政策的。
為此,前瞻建議以電子信息制造業作為金華市未來產業重點發展的核心突破口之一,在堅持市場為導向的基礎上,找準其中兩三個細分的產業環節,從產業扶持、創新支持、金融支持、人才保障等多維度對電子信息制造業進行扶持。相關理由有三:
1)近兩三年來,金華對于電子信息制造業的重視程度持續提升,希冀能在電子商務等“軟”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硬制造”的發展,打造“軟硬結合”的電子信息產業。與此同時,以G60科創走廊“3.0版本”為代表的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帶來的產業轉移機遇,有利于金華承接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高端產業落地。以“2021上海-金華周”為例,在開幕式上有16個項目合作協議簽約,重大產業項目中就涵蓋了新材料、半導體、集成電路、智慧城市等領域。
2)金華現在的特色制造業在“十四五”期間大多面臨著高端化、智能化的發展瓶頸與需求,電子信息制造業的發展有利于從芯片、傳感器等環節賦能區域特色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發展,進一步帶動區域特色制造業產業鏈延伸,向高附加值的領域探索,從而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3)電子信息制造業屬于資金和人才密集型產業,且產業鏈上下游環節涉及領域眾多,加之金華市由于相關產業發展基礎上存在一定的短板,全面鋪開扶持極易造成資金浪費與空耗,因此需要更加精準定位其中兩到三個細分產業環節進行重點扶持。
(二)建立更為全面的產業配套體系
截止目前,金華市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產業配套仍屬于起步階段。
以專業園區為例,金華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園區建設上仍以小微企業園為主,園區建設規模及配套基礎設施無法滿足電子信息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同時,以小微園為主體的園區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的配套普遍是缺乏或檔次不足的,不利于相關高素質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必備的科技創新、科技金融、知識產權等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在金華市的發展也需要得到進一步重視,通過產業扶持與配套建設兩手抓的方式以期在一個相對較短的周期內補足新興產業的發展短板,為產業發展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周期打下堅實基礎。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