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產業布局和三種產業轉移趨勢分析
導讀:2020年,深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67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三次產業結構0.1:37.8:62.1,其中,第三產業占整體GDP份額逐年提升,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快速下降。隨著深圳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深圳的制造業正在逐漸向其他區域轉移,那么從目前來看,深圳產業布局的表現情況是怎么樣的?將來又有哪些轉移趨勢?
一、深圳產業分布分析
2016-2020年深圳GDP的增速逐年下降,而從三次產業結構上來看,2016-2020年第二產業的結構占比快速下降,相應的來說第三產業的貢獻越來越大,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生物醫藥產業在2020年表現亮眼,實現產業增加值408.25億元,增長24.4%。
圖1:2016-2020年深圳三次產業結構變化情況
從整體大行業板塊來看,深圳各地區的行業結構大體類似,核心以工業、其他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批發零售業為主,可以看到,深圳產業的發展仍然與工業及相關服務業呈高度正相關關系。
表1:深圳各區域的產值貢獻排名情況
從2020年深圳市各區工業總產值排名來看,龍崗、南山、寶安和龍華區域為工業前四名,均超過千億產值。從行業板塊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深圳市的核心產業板塊,在龍崗、南山、寶安和龍華四個區域的細分板塊和優勢板塊各有不同。
圖2:2020年深圳各地區工業總產值情況
由于深圳可用的土地面積較少,留給產業發展的空間較少,土地成本快速提升,必然會導致深圳企業,特別是優質企業陸續向其他低成本地區轉移,而這也會致使深圳的第二產業對于GDP的貢獻能力下降,且生物醫藥等新型產業占比GDP規模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產業空心化的風險。
二、深圳產業發展階段分析
伴隨著深圳的產業,深圳產業轉移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表現,具體來看,本文將深圳的產業發展和產業轉移分為四個階段。
1、深圳經濟特區初創時期(1979-1992)
深圳產業發展:這是深圳特區初創時期。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外向型經濟。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生產力得到巨大釋放,經濟呈現高速增長,1980-1992年,深圳GDP年均增長37.4%,遠高于同期全國9.5%和全省14.1%的平均水平。
深圳產業承載面積非常充裕,產業轉移在這段時間內并沒有發生。
2、深圳快速發展階段(1993-2012)
深圳產業發展:這是深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支柱產業較快發展階段。深圳以供應鏈、物流、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業蓬勃發展,文化產業異軍突起。2008年后,深圳先后出臺生物、互聯網、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振興發展政策,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1993-2012年,深圳經濟平穩較快增長,GDP年均增長16.8%,高于同期全國10.2%和全省13.0%的平均水平。
深圳產業轉移:隨著深圳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加工貿易、輕工制造以及具有污染環節的工業產業加速向其他區域轉移發展。
3、深圳高質量發展階段(2013-2017)
深圳產業發展:這是深圳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階段。這一時期,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經濟發展的創新性和內生動力明顯增強。2013-2017年,深圳GDP年均增長9.2%,高于同期全國7.1%和全省7.9%的平均增速。
深圳產業轉移:隨著深圳房價和土地成本的快速提高,深圳的經營成本過高導致企業紛紛開始向外部轉移,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深圳優質企業同樣開始向其他區域轉移。
4、深圳產業調整發展階段(2018-至今)
深圳產業發展:這是深圳調整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由于深圳發展過快,并且伴隨著疫情和中美貿易戰等外部因素影響,深圳GDP增速減緩,進入產業調整階段。2018-2020年,深圳GDP年均增長3.07%,低于同期全國3.38%和全省3.48%的平均增速。
深圳產業轉移:隨著深圳在近年來房價和生活成本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于深圳的高房價望而卻步,導致企業以及人才向外轉移。。
三、深圳產業轉移趨勢研究
隨著不同時期深圳產業結構的變化,深圳的產業轉移現象將會保持常態,本文將深圳的產業轉移趨勢分為三類,即政策引導性轉移、區域協作性轉移和產業鏈式聚集與轉移。
圖3:深圳產業轉移趨勢分析
01 政策引導性轉移
隨著我國“雙循環”政策的提出以及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構建落地,政策將會逐步引導深圳產業向其他區域轉移。其核心趨勢表現為廣東省將會加快推動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深圳優勢產業向其他地區實現產業轉移,深圳大型平臺國企將會優先在這些區域落地建設。
圖4:廣東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
02 區域協作性轉移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互聯網技術不斷縮減空間上的距離,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平臺賦能生產要素,讓更多的數據和信息上云,“遠程研發+異地中試+異地生產+異地操作”等模式成為可能,另外,廣東省區域間物流成本逐漸下降,物流技術不斷升級,均會在更大程度上致使深圳的企業加速向其他區域轉移。
其核心趨勢表現為深圳的制造業將會逐漸向具有成本優勢的其他地區轉移,而其他區域的研發銷售運營等環節將會逐漸向深圳實現轉移,基本為存量轉移。
03 產業鏈式聚集與轉移
物聯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構建客戶與源頭生產商之間的橋梁,可以盡可能縮短中間環節,讓更多優質的源頭廠商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和發展空間。而相關性的產業鏈細分配套企業、產業鏈服務企業和技術企業將會圍繞其聚集。
核心趨勢表現為深圳部分仍未轉移的產業將會優先選擇產業鏈聚集區域轉移,例如光電企業向惠州高新區轉移,連接器企業向線纜產業發達的東莞虎門轉移等。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