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背景下,區域現代化大農業發展關鍵點
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在當下這樣一個百年一遇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地方區域政府需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通過轉變發展理念、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市場參與等三個方面,轉變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構建具有中國國情、區域特色的現代化大農業體系,推動中國的鄉村振興,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20年5月,“雙循環”戰略提出,成為指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思路,產業升級、消費升級成為市場發展趨勢。農業作為社會進步的物資基礎,對于我國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針對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為農業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夯實的政策基礎。同時,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使得無人機、無人駕駛、可視化管理等新的農業生產技術得到廣泛推廣應用,也推動了數字農業、智慧農業、精準農業等農業新發展模式的產生。
夯實的政策環境和優秀的產業技術環境,為農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發展機遇,但在新一輪的發展背景下,要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2021年2月,為鞏固中國全面脫貧工作的成果,中央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新的一號文件發布,對于中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發展目標,進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對于農業、農村、農民等“三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等推動傳統農業農村的發展,實現農業發展的高質量化成為各地區政府未來執政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
同時,農村勞動人口的減少,對農業生產模式提出新的要求。近幾年,隨著中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在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農業勞動人口在逐年減少。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10億人,占全部人口的36.11%,相較于2010年我國鄉村人口減少了1.64億人。

鄉村農業人口的減少,再加上留守老人和兒童的現象逐年凸顯,使得當下農村出現了眾多土地無人耕作或簡單耕作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也對未來我國農業生產模式的升級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
二、區域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關鍵點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圍繞農業發展,做出了許多努力,在農業科技、經濟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當下這樣一個百年一遇之大變局的背景下,地方區域政府在充分認識本地農業發展取得的成就的同時,需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通過轉變發展理念、加強政策支持和引導市場參與等三個關鍵點,轉變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推動區域農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首先,轉變區域農業的發展理念,主要涉及以“現代化”的理念發展農業、以“大農業”的理念指導農業和以“品牌化”的理念規范農業等三個方面。以“以‘品牌化’的理念規范農業”為例,市場經濟的發展,讓“品牌”這一標識化的形象逐漸引入消費者的腦海,品牌的價值也成為商品之間獨特的競爭優勢。在農業領域,農產品的品牌化建設一直處于一個緩慢發展的處境,一方面是受行業主體——農戶的經營理念影響;另一方面缺乏一個規范的政府指導。因此,以“品牌化”的理念規范農業,首先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將“品牌化”這樣一個具有現代市場經濟特征的標識引入農產品銷售過程中,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統一品牌,采用“區域品牌+產品品牌”雙品牌的模式,在增加農產品辨識度的同時,提升其附加值。
其次,加強區域農業政策支持,主要涉及:構建農業多級管理體系,提升農業管理效率;建設重要發展載體平臺,助力農業產業發展;設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支持農業項目建設等三個方面。以構建農業多級管理體系,提升農業管理效率為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構建一個以“平臺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三級為骨干的農業管理體系,借助合作社這個平臺逐步引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大農業進行轉變。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中,平臺公司主要由政府設立,職責以建立推廣本地農業區域品牌、農業技術支持、農業投融資等市場服務為主;合作社則由村集體、家庭農場等為主體構建而成,主要承擔農資采購、田間管理、精深加工、自有品牌建立等功能,向上聯合平臺公司向下指導家庭農場/農戶;家庭農場則主要起示范帶動作用,政府通過培訓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建立示范家庭農場,借助現代化的經營理念引領示范農業種養殖群體能力的提升。
最后,引導市場資源參與區域農業轉型升級,主要涉及:支持農業金融體系創新,保障農業發展;打造農業要素交易平臺,提升農業管理;鼓勵開展農業基地建設,推動農業技術等三個方面。以“打造農業要素交易平臺,提升農業管理”為例,現代化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要素的高效流動,如土地流轉、技術轉移、資金支持等,因此地方政府可以借鑒上海農業要素交易所、重慶農村土地交易所等典型農業要素交易平臺經驗,以地方農業市場為主要載體,通過“政府引導+市場組織”的形式建立一個區域農業要素交易平臺,將閑置資源進行高效流轉,在推動區域農業產業要素流轉的同時,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
區域現代化大農業體系的建設涉及的方面眾多,單純依靠農戶、合作社自身的力量難以有效的推進。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財政的支持等作用,逐步構建起一個適合本地農業特色的現代化大農業體系,實現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助力區域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