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家企業終止IPO審查 創業板是重災區
IPO失意企業轉道其他融資路徑
IPO閉關已超過一年,對于這些IPO排隊企業來說,“苦等”的時間消耗自然意味著不菲的成本,不少企業另謀出路,轉戰新三板、發行債券、謀求并購重組成為它們重新選擇的融資渠道。
并購:今年以來并購重組已成為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投機構主要的退出方式,不少IPO終審企業也轉道并購重組,通過被并購的方式,實現融資、PE退出以及券商解套的目的。投中統計,今年三季度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數量大幅增長,交易1267起,環比上升32%;交易規模增至712.34億美元,環比上升16%。
借殼:從已披露的公開消息來看,今年從A股排隊候審大軍中撤離的長城影視、神州信息、景峰制藥,以及去年IPO被否的海瀾之家,均在近期通過借殼的形式實現間接上市。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IPO失意企業將融資觸角伸向借殼,借殼交易活躍度呈現驟升態勢。
新三板:據了解,今年以來在新三板的掛牌企業數增速加快。截至10月27日,新三板掛牌企業數為326家,其中,126家企業在今年掛牌。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取舍融資渠道,如果企業股本規模不是很大又急于融資,則不妨先到新三板掛牌。
債務融資:債務融資成了較好選擇。據悉,已在上交所排隊的券商,國泰君安當前已通過短期融資券、公司債、次級債等多種債務融資方式募集到了305億元資金。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IPO暫停的一年內,一方面是擬上市公司備受融資煎熬的苦楚,另一方面確實上市公司再融資的狂歡盛宴。在擬上市公司的并購、借殼等融資路徑中,上市公司也憑借優質的上市資源,成為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
據重慶商報數據中心統計,2012年11月2日以來,A股市場已有招商證券等446家上市公司發布涉及增發、配股事項的再融資預案,擬募資總額高達7452.3億元;而報喜鳥等197家上市公司則在此期間實施了再融資,實際募得資金2582.33億元。如果加上A股上市公司在最近一年間通過債券市場募得的1.44萬億元資金,A股上市公司在IPO暫停的這一年中計劃或者已實際募得資金約2.45萬億。相比之下,2012年156家新上市公司的首發募資金額不過995.05億元。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