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血友病賽道會誕生爆款?
作者|張爍爍 來源|醫曜
19世紀中葉,歐羅巴大陸上流傳著一種神秘的可怕疾病,這種疾病集中爆發在歐洲男性王室成員身上,患病的王室成員多在壯年時就因嚴重出血而去世,猶如一種可怕的血源詛咒。
后來,經過醫學專家的確認,當時在歐洲王室成員流傳的可怕疾病,正是“傳男不傳女”的遺傳病血友病。血友病因X染色體上的FVIII或FIX基因異常而發病,呈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
圖:血友病遺傳規律,來源:西安晚報
維多利亞女王雖然健康,但其卻有一條X染色體是存在基因欠缺的,因此其在于健康男性生育時,所生女兒全部表現為健康(半數存在血友病基因缺陷),所生兒子中則有半數會患有血友病。當攜帶缺陷基因的女兒生育時,也會出現同樣的血友病發病情況。由于當時歐洲王室間通婚頻繁,因此造成了血友病在多國王室中流傳。
歲月荏苒。雖然如今我們對于血友病的發病機制已經十分清晰,但治療方案卻依然以替代治療為主,暫無徹底的治療方案。在我國,約有14萬左右的血友病患者,受限于支付瓶頸與技術壁壘,我國血友病仍存在明顯的治療缺口。
01
不可或缺的替代療法
溯本求源,血友病發生的核心誘因在于凝血因子的缺失。根據凝血因子缺失的種類,血友病大致可以分為缺乏凝血因子 VIII(FVIII)的A型血友病(約占80%~85%)、缺乏凝血因子IX(FIX)的B型血友病(約占15%~20%)以及少量的其他血友病。
流血不只是血友病的典型癥狀,因此很多人認為只要盡量避免磕碰就可以萬無一失了。但實際上,除發生在表皮外,血友病更多會發生皮下和肌肉出血,這類出血不明顯,但可波及全身,形成大小不等的血腫,有疼痛、發熱感。如果發生在咽喉部位,極有可能造成窒息,如果發生在神經血管附近,極有可能造成神經麻痹。更為嚴峻的是,出血還有可能發生在關節腔內部,會導致慢性滑膜炎,并逐步進展為血友病關節炎,最終甚至有可能致畸致殘。
在臨床上,血友病的治療依然以替代治療為主,使用基因重組凝血因子制劑或血源性凝血因子制劑。我國大多數情況下的血友病治療都是發病時的按需治療,但實際上預防性的持續治療才是血友病防治的正確方向。據《中國血友病診治報告 2023》的數據,44.33%的A型血友病患者及 85.30%的B型血友病患者為按需治療,但僅16.20%的A型血友病患者和10.80%的B型血友病患者接受了預防治療。
從另一個視角看,血友病更像是一種慢性病,為了防止出血而定期給予規律性的替代治療被認為是血友病治療的最優方案。國際上主流給藥方案是中劑量(每劑 15-30IU/kg,A型血友病患者每周給藥 3 次,B型血友病患者每周 2次)和大劑量(每劑 25-40IU/kg,A型血友病患者隔日1次,B型血友病患者每周 2次),而我國目前采用的仍是低劑量方案,(A型血友病患者10 IU/kg,每周2~ 3次;B型血友病患者20 IU/kg,每周1次)。
圖:預防治療方案一覽,來源:太平洋證券
如此數據足以表明,血友病在我國存在極大的治療缺口,而患者之所以預防治療接受度低,更多是因支付能力不足的不得已而為之。當然,隨著我國藥企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之前被外企壟斷的重組凝血因子也開始逐漸國產化,并逐漸開始陸續集采。
這些都是積極向好的信號,推動我國血友病治療從不充分的按需治療,逐漸向小劑量預防治療、高劑量預防治療,甚至個體化預防治療過渡。
02
血友病競爭格局
血友病替代療法中,凝血因子是治療的核心關鍵。
按照來源劃分,凝血因子主要分為血源和重組兩大類。血源類凝血因子主要通過血站采集而來,是除白蛋白和靜丙外我國第三大血制品品種;重組類則是通過人工重組技術開發,讓凝血因子擺脫了對于血漿的依賴。
在我國,對于血漿采集有著極為嚴苛的控制。無論是采漿量還是采漿頻率,國內都是遠低于美國的,最大限度的保障獻漿者的健康。而采漿站又實行準入制,嚴格限制采漿站的總體數量。再加上采漿技術不夠成熟,因此采漿效率也完全不及歐美。這些客觀因素導致,我國血制品供給缺口明顯,而重組凝血因子則補上了這個缺口。
圖:兩種凝血因子對比,來源:國盛證券
曾有觀點認為,重組凝血因子是對血源凝血因子的替代,但從客觀情況著眼,重組凝血因子更像是對于血源凝血因子的補充。由于血友病擁有慢性疾病屬性,因此患者的負擔注定是無法規避的課題。重組凝血因子不僅單價比血源凝血因子高,而且醫保報銷比例也明顯比血源凝血因子更低,除非重組凝血因子價格大幅跳水,否則他將始終是血源凝血因子的補充產品。基于此,血源類凝血因子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縱觀血源類凝血因子格局,華蘭生物與上海萊士是行業龍頭,FVIII的批簽發量始終處于領先地位。不過,隨著天壇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的逐漸發力,各家幾乎都擁有了血源類凝血因子的供給能力。
圖:血源凝血因子批簽發一覽,來源:國盛證券
另一邊的重組凝血因子市場,由于海外藥企先發優勢明顯,曾長期處于壟斷地位,直到2021年7月神州細胞的重組FVIII安佳因上市,才打破了歐美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壟斷。目前,國內上市的重組FVIII已經多達9款,其中6款進口產品,3款國產產品。
隨著國產重組FVIII加入競爭,已經開始對進口重組FVIII產生沖擊,廣東等地區已經開始針對重組FVIII的集采,多家進口企業也開始主動選擇降價。
03
爆款啟示錄
安佳因的上市,不僅打破了歐美企業在重組FVIII上的壟斷,而且其自身也成為一個現象級爆款產品。
上市后的第一個完整年,安佳因就創造了銷售額突破10億元的佳績,2023年其銷售額更是同比暴增77%達17.8億元。正是憑借安佳因的爆發式表現,神州細胞在2024年成功扭虧,預計2024年扣非凈利潤將達4.5億至4.9億元。
圖:安佳因歷史銷售數據,來源:錦緞研究院
關于安佳因的爆發,市場中存在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其在營收過程中存在依靠灰色補貼搶占市場的情況。神州細胞到底有沒有違規,自有監管機構定奪。
直至2023年8月,正大天晴的重組FVIII才姍姍來遲,此時安佳因已經擁有了2年的國產獨占期,依靠成本與產能優勢,安佳因已經將銷售做到了十億級別。
在外企長期壟斷的情況下,重組FVIII是存在明顯溢價的,首先完成國產替代的神州細胞自然有充足的競爭空間。所以對于安佳因的銷售爆發,我們是愿意相信,也樂于看見的。
不過,隨著正大天晴、天壇生物的先后獲批,國內重組FVIII競爭或將逐漸加劇,安佳因的增長勢頭也必將有所減緩。此外,去年6月諾和諾德的長效重組FVIII諾易特成功在國內獲批上市,其19小時的半衰期明顯強于普通重組FVIII(半衰期約12小時),能夠大幅降低血友病患者的用藥頻率,這也可能對安佳因未來的沖擊產生影響。
如今針對A型血友病的重組FVIII已經能夠實現國產化,但針對B型血友病的重組FIX卻依然被外企所壟斷,目前國內只有兩種重組FIX獲批,分別是輝瑞的普通重組FIX貝賦以及賽諾菲的長效重組FIX賽玖凝。盡管B型血友病僅占血友病患者總數的約20%,但如果誰能率先實現國產替代,依然有成為爆款產品的可能。
安佳因的爆款之路,符合國內藥企國產替代的邏輯,但這種邏輯并不適用于所有品類,只有像重組FVIII這樣存在巨大需求的產品才有可能實現,類似邏輯的產品還有艾力斯的伏美替尼。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醫曜,作者:張爍爍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