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二代扎進小紅書掘金
作者|譚宵寒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不是東大門去不起,而是青島即墨更有性價比!”經常逛小紅書的95后孫琳琳發現,她的小紅書首頁近期出現了一些開直播的工廠店,“都說了別再去韓國買衣服了,我們即墨就是給那邊做代工,面料品質都是跟專柜一樣的。”
最近,孫琳琳就在一家浙江的工廠店買了一件混紡桑蠶絲上衣,“才60多塊,好多顏色都被搶空了。”要知道,在很多服裝店里,一件桑蠶絲上衣要賣到數百元、乃至上千元。
過去在大眾眼中,小紅書上的商品往往客單價較高,但眼下平臺生態正在發生轉變,一批產業帶商家正涌向小紅書掘金。
據新紅數據,去年9月10日-12月10日,小紅書漲粉量TOP10的電商直播間中,有6個都是主推百元以內的服飾、床品。
不過與其他平臺的工廠源頭商家單純拼低價不同,來小紅書掘金的產業帶商家走的依舊是高顏值路線,老板們年紀較小,字母榜發現,其中不乏很多年輕的廠二代們。
廠二代主理人儼然已經成為小紅書一條垂直賽道,“95后廠二代工廠巡視”“01年女生在廠二代男友家上班的一天”都是平臺的流量密碼,他們在小紅書的變現方式自然就是開店、直播。
比如一家名為“LaoBanZhou”的店鋪,爆款商品是一件秋冬毛呢長裙,售價199元,走的并不是絕對低價路線,其給店鋪商品打的標簽也多是“小眾設計”“極簡主義”“優雅法式”等標簽。
顯然,廠二代們來小紅書掘金不是想卷低價,而是瞄準了注重性價比的年輕用戶。當然,與那些更適合貴婦、中產的商品相比,這些工廠貨又多了一點性價比,隨著小紅書電商規模擴大,小紅書商品的價格似乎離大眾更近了幾分。
一
打開小紅書,就可以看到很多類似在開播或開店的廠二代。產業帶商品正成為小紅書電商快速崛起的品類,受到平臺用戶的追捧。
00后廠二代SuSu家就是做服飾供應鏈起家的,創業前主要輔助家里的服裝生意。去年9月,她開始在小紅書電商,10月的一天,單場直播銷售額就躥升到了20多萬,“整個團隊都懵了,完全沒想到會爆發那么快,原本還打算先玩玩。”
進入SuSu Store店可以發現,其售賣的商品客單價都在百元左右,89元的毛衣馬甲銷售量接近2萬單,139元的休閑褲也賣了5000多單。
新榜此前統計數據顯示,在截至12月中旬的近3個月里,客單價百元以內的GMVTOP10直播間中,有6個是外貿工廠。
小紅書近期發布的“rise100電商年度榜單”上,也有半數以上商家是產業帶商家,有廠二代,也有白手起家經營多年的工廠,品類多是時尚女裝、服配鞋包、美食,也有一些家具家居等品類廠家上榜。
用戶擁抱小紅書產業帶商品的原因不難理解,如一些買手早期直播間售賣的很多設計師品牌商品,客單價較高,與大學生或初入社會的職場人的消費能力并不匹配,這些人正是小紅書上占比較高的用戶群體。
但與此同時,他們追求的又不是絕對低價商品,而是性價比高,或者說質價比高、顏價比高的商品,他們的需求正等待滿足。
價格遠低于高昂設計師品牌的產業帶商家正與他們適配,當然前提是,商品要有顏值、有設計感。這正是平臺的新風向,這股風也吸引了更多廠家入局。
去年2月,博主“黑美2”帶著00后毛衣廠廠二代被迫繼承家業的標簽在小紅書發vlog、閑聊做直播,沒想到很多人要買她穿的衣服,“意外開單啦!”打開她的店鋪可以看到,主打品大多數集中在100-200元的羊毛服飾。
除了大學生,平臺上其他用戶也有一些更注重性價比的需求等待滿足。
字母榜看到,一款售價19塊9的云南七彩菌湯包在小紅書銷量接近萬單,經營著這家彩云之珍的葉紹敏也是云南菌菇商家二代,因日常刷小紅書時發現,一些寶媽、都市白領希望購買天然食材,便開始研究七彩菌菇組合。
不少廠二代已經靠做賬號、開店、開直播成功掘金。
90后團團家里是做羊絨服裝生意的,創業之前一直在自家工廠配合老師傅做產品開發工作。團團進小紅書的時間較早,2019年,她創立了舒適派羊絨團團這個品牌,現在,她在小紅書做店播,單場交易額達到了千萬。
從賬號名字看可以看出,“老板周”經營著源頭工廠,實際上她也是廠二代出身,2023年,老板周創立極簡風格店鋪“LaoBanZhou”,主打的就是依托自家供應鏈形成的性價比和快速上新能力,去年,其店鋪銷售額破1.5億。
二
“廠二代怎么做IP?”
在小紅書上,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和話題,甚至于衍生出很多廠二代賽道的自媒體導師。顯然,越來越多廠二代、乃至產業帶商家看到了平臺的紅利。
事實上,大舉挺進產業帶的電商平臺不在少數。從2018年開始,各個電商平臺都陸續發布了產業帶扶持計劃,一批中小商家成為受益者:因平臺流量和資源的澆灌,他們成功觸網轉型,享受到了平臺的流量紅利。
但需要指出的是,產業帶商家正是電商平臺刺進突破市場的一支茅,是平臺之間低價競賽的武器,因此,商家們想要獲得更多的流量,就必須給出更好的價格,陷入低毛利、價格戰的旋渦中。
在多個電商平臺經營的童裝服飾商家劉先生曾向消費者導報表示,價格越卷越低,但平臺的投流費用在不斷增長,商家利潤空間不斷壓縮,便開始從原材料等環節節省成本,最終消費者收到的產品貨不對板,退貨率陡增,商家不僅要承擔一大筆運費險成本,還要面對庫存壓力。
當然,無論是產業帶商家,還是平臺,都已意識到這條路的不可持續性,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個主流電商平臺陸續調整了經營策略,弱化價格權重,但依照平臺慣性,低價內卷很長時間依舊存在。
對不想卷入價格戰的商家來說,小紅書似乎成了他們的綠洲。
SuSu說,最初進小紅書開店原因很簡單,“主要就是想尋找增量”,但體驗了兩個月發現,在現在卷低價的時代,還是能有地方讓他們慢下來好好做產品和服務好用戶的。
這意味著商家不用一門心思卷低價。“小紅書的用戶是很優質的,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時尚審美,愿意為了好設計買單”,SuSu說。
因小紅書原本是生活方式平臺,商品往往能被置于一個更具體、更有體驗感的生活場景中,也便擁有了更高的附加價值。
“現在的小紅書更類似早期微博和淘寶聯動的種草模式,但小紅書用戶可以在平臺內完成成交”,服飾品牌Lao Ban Zhou主理人認為,這種模式更適合高智用戶快速完成下單行為,高智群體往往也意味著高消費力。
這也正是產業帶商家、尤其是廠二代們涌向小紅書電商做生意的原因,他們依舊想保持更高的商品質量和調性,而不想重走父輩走過的路。
當然,商家們也要關注到這部分用戶對性價比的追求,兼顧商品調性、質量與價格。
“我是ROW姨”做過多年的線下檔口服裝生意,她偶然在小紅書刷到一些用戶需求的筆記:希望用極高性價比購買國際大牌同工同源品質的商品,于是她專門創立了一個面向小紅書用戶的新品牌AUNTROW。
因歷史因素,產業帶商品經常被打上低價、低質等標簽,但去小紅書掘金的年輕產二代們儼然走出了一條產業帶2.0路線。
三
產業帶商家能在小紅書崛起,背后也必然有小紅書電商官方的推動。
過去幾年,各個電商平臺陸續發布了產業帶策略,直到去年,產業帶策略也一直在延續。比如9月底,拼多多宣布將在未來一年投入100億資源包,成立專項團隊深入100個農產區、產業帶。
扶持產業帶最初就是貨架電商平臺的動作,隨著內容平臺加上了電商業務,也紛紛涌入行業,甚至于在同一個城市,爭搶產業帶商家。比如去年4月,抖音電商推出新的產業帶商家扶持政策,針對部分商家直接推出GMV返現,比例最高達50%。
外界沒有注意到的是,在有設計標簽,相較更高客單價的市場后,小紅書也在補足其他價格帶的商品,闖入了產業帶之中。字母榜看到,過去一年,小紅書悄悄在全國50座城市產業帶開始了巡回招商。
不過,小紅書必然不會重走拼多多、抖音的產業帶路線。
“小紅書不適合做純低價商品,不然白瞎了這群優質用戶”,經營著服飾品牌CORAZON DEL ALMA的NANA說,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和認知,都是由客群來決定的。
因電商平臺爭奪產業帶的目的是為平臺找到價格低的商品供給,在外界眼中,人們常常將產業帶與絕對低價捆綁在一起,但在小紅書經營的主理人們顯然不想要陷入這樣的競爭漩渦。
“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才會卷價格,我們要卷的內核其實是設計產品以及服務”,此前在服裝行業做了15年、后創建了新中式品牌久獅的主理人施文君說。
和其他平臺產業帶思路稍顯不同,小紅書要的不是通貨,而是更適合小紅書調性和平臺用戶需求的商品。一位接近小紅書人士表示,2023年,內部先是去了上海、深圳等地區找人找供給,去年又陸續去了東莞等產業帶,今年會去更多優質貨源的聚集地去尋找。
顯然,小紅書要的不是極致低價的產業帶商品,而是要走一條差異化、小眾商品的高顏值、高性價比的路線,在小紅書電商通往補齊價格帶供給的路上,顯然平臺會有一輪新的紅利釋放。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譚宵寒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