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從2024到2025:行業之變、巨頭困局與“本質”破局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Camille 來源|潮汐商業評論(ID:daily-case)
“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
巴菲特用“滾雪球”的復利思維來總結自己的投資心得,因此“長坡厚雪”也常被拿來形容那些具有高增長潛力和盈利能力的企業。
“厚雪”是企業要有足夠強的盈利能力,“長坡”則是企業所處賽道要有足夠高的天花板來支撐企業長期增長。
掃地機器人就曾以“低滲透、高增長”的市場潛力一度成為投資界的“明星雪坡”,而作為行業內“雙強”的科沃斯、石頭科技,也曾在資本與市場的“瘋狂投票”下,在股民心中擁有了“掃地茅”的稱號,也是“長坡厚雪”的標桿企業。如今,經歷過市場的不斷檢驗,“雪坡”愈發擁擠,“長坡厚雪”的掃地機器人們,也來到了新階段。
“現在還真不好說是誰在服務誰。”Julie想到自家的掃地機器人無奈道。
作為擁有兩年科沃斯X1 OMNI真實體驗用戶,Julie的評價是:“這東西的‘真香壽命’只有一年。”
“一年之后各種小毛病就來了,而且越來越頻繁:機器人回不了基站從概率偶發變成了十有八九;以往不怎么提示擦灰的機器人,現在三天兩頭提示要擦灰,不然難開展工作;開始充一次電可以掃完再拖一遍全屋,現在單掃一次全屋后,就只剩30%左右的電量;還有耗材,怎么消耗得越來越快了……真香機器人一下子就不好用了。有時候我都在懷疑是不是用一年后,它就自動開啟了什么報廢計劃。”
科沃斯旗下洗地機品牌“添可”的CEO冷泠曾表示過,“清潔是人的剛需,只要有家,就一定存在清潔需求,用戶就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那么洗地機、掃地機器人等新的智能家電,就有機會走到像今天‘冰洗空’一樣的滲透率,甚至更高。”
無論是如Julie的消費者聲音,還是行業頭部企業對未來期許,在成為“冰洗空”(冰箱洗衣機空調)之前,掃地機器人們眼下還有很多“難題”要解。
一
行業變局:掃地茅們失速,巨頭們加入
每個產業都要經歷由成長到衰退的發展演變過程,掃地機器人也不例外。
如果說,過往科沃斯和石頭科技憑借技術優勢和市場份額的積累“滾雪球式”前進,在行業內“遙遙領先”。那么如今,后起之秀們的技術追趕,不同行業巨頭們的跨界加入 ,掃地機器人賽道或迎來新一輪洗牌,行業的“雙寡頭”格局似乎也在向“多強并立”遷移。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科沃斯凈利潤僅為604萬元,同比暴跌69%。而回顧2023年全年,科沃斯其實就已出現了業績失速的情況,2023年科沃斯營收155億元,同比僅增長1.16%,歸母凈利潤驟降63.96%至6.1億元。曾幾何時,科沃斯幾乎是掃地機器人市場的代名詞,如今,營收和利潤的“止步不前”,讓行業老大科沃斯的處境“尷尬”。
而同為“掃地茅“的石頭科技也不容樂觀。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石頭科技營收增速從一季度的58.69%一路下滑至三季度11.91%,凈利潤增速從95.22%下滑至-43.4%。這也是自2023年石頭科技步入高速增長期以來,首次出現單季度凈利潤負增長的現象。
對于第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下滑,石頭科技在財報中給出的理由為公司第三季度進一步加強海內外市場拓展且推出多款新品,相關銷售費用、研發費用投入增長。
事實上,盡管科沃斯、石頭科技們的增長進入到了“緩沖階段“,但市場的消費熱情依舊。據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2024年1-9月,掃地機器人銷額同比增長19.7%,銷量同比增長13.0%。而具體到Q3,掃地機器人7、8、9月的單月銷量同比增長的同時,購買均價也在不斷上漲。
一面是行業龍頭企業的業績承壓,一面是市場的消費熱情反饋,究其原因的背后也不乏是競爭者的“群狼環伺”。
隨著掃地機器人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品牌涌入,市場份額無疑正在被競爭對手們蠶食。
據GfK中怡康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科沃斯份額達 30.5%,零售額同比下降 10.3%;追覓份額達到 20.4%,零售額同比增長 98.4%;石頭份額達 18.8%,零售額同比下降 19%;云鯨市場份額達 14.4%,零售額同比增長 60.9%。
可以看到品牌們的份額差距正逐漸被拉近,追覓、云鯨、小米等后起之秀增長勢頭強勁。
同時,在資金、供應鏈及群眾基礎上都更具優勢的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巨頭們的入局也無疑對市場格局發起了沖擊。美的在2024年第二季度的財報中顯示,掃地機器人的增速超出預測,這主要歸因于其建立的強大渠道網絡,尤其是在下沉市場的布局。
而近日,晚點報道稱,國產無人機巨頭大疆已研發掃地機器人四年,如果一切順利,預計會在明年年中發布,定價與市場上的高端掃地機器人接近。在無人機研發過程中,大疆已經掌握了路徑規劃、視覺識別避障、高性能電機以及激光雷達等核心技術,這些技術與掃地機器人的開發需求高度吻合,如若產品上線,對科沃斯、石頭科技們來說,同樣是“威脅”。
面對新勢力的挑戰、巨頭們的沖擊,掃地機器人行業已進入“白熱化”的競爭階段,行業格局似乎也將“重新書寫”。
二
掘金困局:創新“焦慮”,價格“顧慮”
份額接近、集中度高是當前掃地機器人市場已呈現出的特點。隨著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行業競爭也更為激烈,產品不斷創新升級,滿足日益多樣化的消費需求,是品牌們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顯然,掃地茅們也意識到了這一趨勢,近年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石頭科技的研發投入從2021年的4.41億元到2023年的6.19億元。時至2024年前三季度,石頭科技的研發投入進一步增至6.40億元,已經超過2023年全年數值。科沃斯也對研發進一步加大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科沃斯的研發費用達6.57億元,同比增長8.68%
研發投入的增加直接推動的便是產品的迭代速度。2024年科沃斯、石頭科技、追覓、云鯨、小米等都推出了不止一款新品。其中,石頭科技在前三季度推出8款新品的數量更是2023年的兩倍。
2021年起,中國掃地機廠商們便陸續推出擁有自動上下水、全基站、機械臂、底盤升降等功能產品,2024年科沃斯也推出了搭載“恒壓活水循環系統”的產品,傳統洗地機器人在清潔過程中,拖布容易變臟,造成二次污染。而恒壓活水循環系統可以通過活水沖洗,讓掃地機器人在清潔的同時始終保持滾刷干凈。
但對于掃地機器人技術發展現階段來說,每次的體驗迭代,身處行業的玩家們跟進都是非常快的。例如LDS激光導航和全能基站拓展如今基本已成為行業標準化配置。而隨著技術的逐漸普及,企業“先手優勢”不再,而想要保持持續增長則勢必要有更前沿的技術布局和儲備。
如今,雖然各家新品和新功能不斷,但也只是圍繞沿邊清掃、毛發纏繞、爬坡、抹布清潔等“更干凈”的細節方面進行優化和提升。盡管科沃斯、石頭科技們正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以解“創新焦慮”,但現階段市場卻鮮有“變革性”的技術或功能的出現,行業從“顛覆性創新”卷向了“微創新”。
科沃斯CEO錢程也曾對同質化問題直言:“為什么感覺產業增長不如上個10年那么快?各家的產品看起來也都差不多?就是因為創新不夠。”
當產品在實用性上已經達到一定技術節點,單靠核心技術及功能微創新實現產品快速迭代,在日趨飽和的消費市場上難以再次俘獲消費者,在此情境下,卷價格則是行業又一趨勢,但從現階段市面上產品的價格分布,掃地機器人們有自己的“顧慮”。
據奧維云網推總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頭部公司新品發布量遠超2023年同期,在價格帶上,3000元以下新品不多,3500-4000元成為核心,5000元左右的高端產品頭部全部補齊,可見品牌們也想通過更高價的產品拉高毛利率。
目前,作為改善型消費,掃地機器人并非剛需,在消費者眼中,掃地機器人介于可用可不用,可買可不買之間。
而不論是傳統家電,還是新興的智能家電,本質上都需要不斷提升市場滲透率,從而帶動銷量增長。在理性消費浪潮來臨之下,用“高科技”與“高價格”錨定高端心智的掃地機器人們無疑限制了其價格下探的空間,不利于市場結構的滲透,進而阻礙了其擁有更大的市場。
相關業內人士告訴「潮汐商業評論」:“掃地機市場的變化與洗地機是相伴而生的,國內掃地機的TOP4都有洗地機產品線,它和掃地機一起構成了國內清潔家電幾乎全部的市場。2025年‘掃地機+洗地機’融合的產品或成為新的主流迭代。但國補之后,原本的掃地機需求被加速釋放,2025年除非有革命性產品出現,否則不一定會有很好的市場反饋,掃地機市場也或許會進入1-2年的蕭條期。”
現階段,在“創新焦慮”與“價格顧慮”之下,不只是科沃斯與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們需要共同思考的是“家電”本質,而非“高科技”。
三
破局:沉迷“高科技”?還是做好家電?
我們不能否認,當前不論是掃地機器人的升降“機械臂”,還是“恒壓活水”始終保持滾刷潔凈,廠商們追求“極致清潔”的技術優化,無疑讓產品的清潔效果從“干凈”變為了“更干凈”。
如今,地面的基礎清潔已是每款掃地機器人都具備的功能,而當我們回歸消費端,消費者對于掃地機器人的痛點,真的是“越來越干凈”嗎?
“有喊它出來把這塊污漬拖干凈、那個垃圾吸走的功夫,我順手拿紙沾點水就擦干凈、撿走了,秒清潔。掃地機器人主要還是日常把家里的灰塵、地面輕污漬掃拖干凈就夠了。誰家也不是每天地上都大面積撒醬油啊。”Julie說道,“我現在最需要它改變的就是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之上,再耐用一點,再自清潔一點,比如不要經常提示我給它擦灰,給它刷基站。”
顯然,“省事”或許才是消費者選擇掃地機器人的關鍵痛點。而如今大多數廠商對于消費痛點的把握都在死磕“污漬”、打掃“犄角旮旯”、識別垃圾上,或者如何更智能地跟掃地機器人對話。當核心功能已基本滿足需求,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關注則更傾向于“是否好用”,省力也要省心。
同時,在國內長年累積形成的“不壞不換新”的家電消費觀念下,產品的耐用性也是消費者選擇家電的重要考量。即便是定位高端品牌的家電,也同樣如此。
“好用”且“耐用”會成為現有用戶持續消費的源動力,同時也會形成良好的使用口碑,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新用戶下單。因此,掃地機器人廠商們或許要在“更好用”和“更耐用”上再下些功夫,而非“更干凈”。
當下,廠商們沉迷于不斷打出的“高科技”,推出更像是提升生活體驗類的 “科技產品”,以求用“科技”撬動高消費,獲取更高利潤。但這無疑限制了掃地機器人成為如“冰洗空”一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的“革命性”家電。
如上文所言,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價格戰”或將是接下來廠商們為維持市場份額不得不采取的重要策略,這也勢必會讓市場下沉帶來滲透率地提升。
未來,隨著掃地機器人供應鏈逐漸成熟,也可以緩解廠商們供應鏈無法降本的“焦慮”,同時向產品、渠道、服務等方向形成更為廣闊的發展脈絡。
美國管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曾提出“飛輪效應”的概念,他將企業比為一個巨大的飛輪,經營之初或許轉得很慢,但在突破早期的艱難之后,企業便會像飛輪般開始飛速旋轉,這是一種連續積累和加速增長的循環效應。
顯然,如今掃地機器人正經歷著艱難突破的關鍵期,而本質上,其發展始終離不開“家電”這條主線。
“好不容易享受了一段不用掃地、拖地的日子,掃地機器人是真的香。我也想過換新,但四五千買回來,用兩年就換新,成本也太高了。先湊活著用吧,等真到降價的時候再看看。”Julie說道。
你看,商業就是這樣。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潮汐商業評論(ID:daily-case),作者:Camille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