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沒能復制30年前的自己
作者|錢多多 小葵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重現自己年輕時候的“魔法”,這或許是董明珠退休前的最后一樁心愿。
董明珠想重復自己年輕時候的輝煌。
今年8月,她宣布格力渠道變革在各省基本到位。30年前,正是她一手推動的經銷商渠道改革,讓格力開啟騰飛。5年前,意識到格力正在錯失互聯網機遇,她開啟新的渠道變革,要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渠道變革晚了一點。”這是她在2020年時的感慨。
當年,美的實現了暖通空調收入對格力空調的超越,相當于敵軍已經把梯子架在了自家城墻上。而就在2018年,董明珠還喊過:“格力空調世界第一,它(美的)算老幾?”
在渠道變革的不少具體動作上,格力與美的高度相似。但“抄作業”暫時還沒有讓它實現大逆轉。目前,格力電器的市值僅為美的的一半,半年度空調營業收入比美的少235.4億元。
看起來,“基本到位”的渠道變革,尚未讓格力業績產生質的飛躍。而很多跟隨或者被動參與改革的經銷商,率先成為“犧牲品”。多位經銷商向略大參考感慨:
虧了,累了。
01
消失的經銷商
拿貨價2599元,售出價2699元,上海格力經銷商李思對這樣的數據已經麻木。生意不好做,他把店鋪分租給每天10點之前營業的早點攤,每月賺2000元的確定性收入。
董明珠大刀闊斧發力線上渠道的這幾年,很多老經銷商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格力經銷商往往有兩大收入:一部分是出售空調等產品的差價、獎金和返利,一部分是安裝維修保養等服務費。但多位經銷商反映,很多銷量都被線上渠道搶走了,門店收入顯著下滑,只能主要靠服務費。
在北京工作的格力銷售員劉琦稱,門店一年只能賣出1000多臺空調,而店鋪租金16萬元,庫房租金6萬元,加上兩位銷售、一位維修工的人力成本約35萬元,算下來基本是虧損的。第一批在上海做格力經銷商的許渺也表示,門店已經沒什么生意,他準備出國發展了。
經銷商減少的信號,在財報里同樣明顯。
2018年,格力電器在財報稱,在國內擁有26家區域性銷售公司和4萬多家網點。而在2024年中期報告里,格力電器稱“擁有超3萬家線下網點”。
圖源:格力電器2018年年報(上)和2024年中報(下)
改革總是需要付出代價,這些消失的網點與經銷商,或許就是格力渠道改革的犧牲品。
省代—銷售公司—經銷商,格力這套三層銷售體系,曾經是董明珠一手推動建立起來的。
她在90年代早期推行了返點激勵的大經銷模式,格力1995年就以25億營收成為中國空調銷售之王。幾年后,她又推動湖北幾位主要代理商成立湖北格力銷售公司,通過股份分紅的方式確保利益。
這套股份制區域經銷的模式,在2007年達到巔峰。這一年,10家區域經銷公司聯合組建京海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后來的京?;ヂ?,受讓格力電器10%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股份契約綁定的商業關系,與結婚證賦予的社會關系有相似之處。
正常情況下,它代表一種同進退的的親密關系。但當彼此不能滿足對方的需求,契約就會在人為努力之下變得松動,甚至取消。
當格力決心進行渠道改革,更多借助線上力量時,原本的“枕邊人”省代和銷售公司們,就成為了發展的障礙。他們的選擇只有兩個:跟隨變化,或者離開。
京海互聯后來對格力電器的幾次減持,也在很多人的預料之中。同時,部分經銷商也隨之離開。
02
被轉移的“奶酪”
至于格力渠道改革另一件更加為人所知的“犧牲品”,似乎是王自如。
當王自如在2022年3月出任數字化渠道改革項目負責人時,格力渠道改革已經進入到第三年,一些重要“障礙”,董明珠已經在動手清理了。
回頭來看,這場改革的關鍵動作包括:逐步取消代理商,銷售公司轉為區域服務商、經銷商通過線上渠道直接向格力交錢提貨,獲得返利。這顯然會動到很多人的“奶酪”。
反抗,幾乎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2020年春節后,董明珠首次公開變革策略。當年11月,河南省代轉投美的,河北省代在2022年8月轉投飛利浦。而山東省代早在2019年就轉做奧克斯。這些市場都屬于格力的重點銷售區域。董明珠很快平息了這些“叛亂”,安排新人與新公司接手,同時,這一年她自己的重點是直播間。
在2020年,董明珠開展了13場直播帶貨,累計GMV476億,近乎是格力一個季度的空調收入。經銷商依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消費者通過經銷商分享的專屬二維碼下單,格力直接發貨,然后把返利直接轉給經銷商。
這種新模式完全繞開了此前的省代和銷售公司。在2020年和2022年,京?;ヂ搩纱螠p持格力電器股份,為曾經屬于它們的時代奏響閉幕曲。
省代被“削藩”之后,更新經銷商數字化系統管理的活兒,就落到了王自如肩上。同時,他還需要用數字化工具,讓區域銷售公司此前的職能得以保留,簡單來說,就是避免各地經銷商互相打價格戰、串貨。
于是,格力經銷商們擁有了一套新工具,包括云網批系統、終端管理系統、派工4.0系統。其中,云網批系統用于經銷商直接下單,派工4.0系統用于安裝服務,它設置有區域鎖,非區域內售賣的空調無法解鎖,還可以避免串貨。
作為新人上陣的王自如,手里最重要的牌,大概就是董明珠的信任。她曾經公開夸王自如敬業,稱他經過市場的鍛煉,對人生的認識與剛從學校出來的孟羽童不在一個層面上。
這套模式在2023年推進很快,迅速從安徽延伸至山東、河北、北京、四川、重慶、海南、福建、河南等銷售大省。
不過,“功臣”王自如在今年8月離職,具體原因不明。幾天后,董明珠宣布,格力渠道變革基本在各個省份都到位了,接下來是進一步的梳理與完善。看起來,王自如已經完成了他在格力的歷史任務。
從數據來看,格力確實通過渠道變革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降本控費。
2024年第三季度期間,格力電器的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合計占據營業收入的7.91%,低于2020年-2023年的數值水平。
圖:略大參考制圖
費用降低,凈利率提升。2024年第二、三季度,格力的凈利率為14.58%、15.61%,實現同比增長。
但至少到目前,渠道變革的更多效果還有待觀望。
格力電器在2024年前三季度期間的營業收入僅有1467億元,同比減少5.34%。據產業在線數據,今年前九個月格力空調出貨量為3677萬臺,同比下滑5.8%。據奧維云網數據,截至今年11月24日,格力在線上空調銷售額市占比為24.57%,同比減少2.83%,排名從第一掉至第二。
這些信號都在提示著挑戰的長期存在。
03 價格力
美的對格力打了一張明牌:低價。
2019年,完成渠道改革的美的進行調價,憑借比格力低700元的價格優勢,迅猛搶占空調市場,并最終實現實占第一。
砍掉中間商,讓利消費者,這是美的渠道改革的成果之一。格力在渠道改革的具體動作上,與美的有諸多相似之處,但圍繞終端價格,兩家企業顯然有不同的想法。
格力還在堅持自己的價格力。
略大參考基于奧維云網公開數據計算發現,2024年前9個月,格力和美的在空調方面的線下銷售額的均價差額數為520元,較2023年370元的差額有著明顯上升。
圖:略大參考制圖
在線上,格力的均價雖然有所下降,但與友商相比依然不夠“真誠”。
據奧維云網數據,2024年1月-9月期間,格力的線上均價同比下降4.29%至3440元,美的同比下滑3.6%至3106元,格力降幅略微高于美的,但降價后依然比美的均價高。
其他選手在價格上卷得更厲害:海爾線上均價下滑7.23%至2950元,奧克斯線上均價下滑11.74%至2184元,美的子品牌華凌線上均價下滑11.07%至2291元。
董明珠的老對手小米,空調線上均價更是只有2251元,比格力便宜了1189元。憑借千元的價格差距,小米在2024年1-9月期間的線上銷額市占率提高了4.4%。同期,格力空調線上銷額市占比同比下滑3.31%,下滑幅度是12個品牌中最大的。
格力丟掉的市占率,很多轉變為“米粉”的訂單。
當下的消費環境中,價格是比品牌更重要的決策影響因子。于是,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大促期間,當美的和華凌分別把兩款1.5匹的空調降到了1400元、1150元,這兩個品牌拿下了京東雙十一戰報空調top10單品前二。
但價格力從來都不是格力故事的重點。
董明珠曾經批評行業的低價內卷,認為靠低價搶市場是無能的表現,“因為你沒有技術來支撐,只靠偷工減料,用低價欺騙的消費者”。在2024年一場演講里,她提到自己經常說一句被認為不太禮貌的話:
“你要不用格力,你就是傻瓜。”
她緊跟著強調,格力每年可以節約20%-30%的電費。
董明珠似乎對消費市場多少有些誤解。一款售價29999元的玫瑰空調,相傳由董明珠親自設計,在今年被網友瘋狂吐槽又丑又貴,是90年代審美。同樣,她或許也很難理解:相比格力空調省下來的電費,隔壁美的擺在售價里的實惠,更具吸引力。
這種偏差,或許也影響到格力渠道變革的效果。說到底,渠道變革還只是輔助,家電企業真正的護城河依然是產品力。它由品質、價格、品牌號召力等多個因素組成。這或許也是決定兩場渠道變革不同效果的根本原因。
董明珠今年70歲了,她在8月談到,自己有可能在2025年退休,并強調不會給接班人留下一個爛攤子。
自從1990年加入格力,她與這家企業共榮辱,講出了以奮斗、堅持與創新為底色的商業故事。站在時間的維度上,她無疑是值得被尊重的。
格力渠道改革,應該是她在任上的最后一項大動作。積極一點來看,它的效果可能具備滯后性。需要更長時間去發揮作用,提升業績。
但對于經銷商而言,開門營業的每一天都要付出成本。曾有媒體詢問經銷商對渠道改革的看法,得到答案:“不關心這個東西。”“真正關心的是我天天能不能出貨,能不能賺錢”。
格力與經銷商有過一段甜蜜的時光。
據光大證券數據,在傳統的格力銷售過程中,銷售公司加價8%-10%,代理商又加價6%-8%,二者聯手賺取了近14%-18%的價差。很多早期加入的經銷商,背靠格力過上了好日子。
經銷商對格力與董明珠也相當支持,典型動作就是助力她贏下與小米雷軍關于2018年營收的那場賭局。
最終,2018年,格力的營業收入為2000.24億元,不僅遠高于小米同期1749億元營業收入,而且十分精確地達到了董明珠定下的目標:2000億元。勝利的風光屬于董明珠,經銷商們則得到了庫存——據民生證券測算,格力在2018年一度有著1200萬臺空調庫存,是美的同期庫存數量的4倍。
這段親密關系的前提,是經銷商能賺到錢。但在當下的消費變局之中,昔日的確定性正被重塑,格力或許需要更加靈活地去擁抱變化,才能保住經銷商們的好日子。
不過,這些煩惱即將不屬于董明珠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錢多多 小葵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