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牛奶不好賣,品渥食品求助奶酪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陳曉京 來源|斑馬消費
在國內消費市場,進口食品究竟還有多大吸引力?看看品渥食品的半年報,或許就能略知一二。
繼去年5大產品收入全線下降之后,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力產品進口牛奶、啤酒收入再次下降。進口食品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兩大王牌產品銷售乏力,品渥轉身加碼奶酪業務,試圖借此翻身。這不是撞到妙可藍多的槍口上嗎?
仍未扭虧
進口食品生意好賺錢?品渥食品(300892.SZ)會第一個跳出來大倒苦水:我太難了!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4.06億元,同比大降29.39%,虧損雖較上年同期收窄,仍未徹底扭虧。當期歸母凈利潤為-1647.42萬元,扣非凈利潤-1988.80萬元。
線上、線下渠道分別實現收入2.61億元、1.4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3.90%和19.52%。其中,線上直營渠道的表現最為拉胯,期內,訂單數為151.37萬個、交易額9153.93萬元,同比分別下降28.34%和32.35%。
品渥,作為一家進口食品銷售企業,遭遇的市場狀況,可能比國內快消品企業更復雜。今年以來,進口乳制品量價齊跌,國內牛奶階段性過剩,公司的進口乳品業務上遭遇連環雙擊。
2024年1-6月,公司乳品系列實現營業收入約3.16億元,同比大降31%。
第二大業務啤酒業務,亦未能撐起公司業績。期內,啤酒系列收入5387.72萬元,同比下降20.86%。
消費市場疲軟,產品動銷不暢,經銷商最為敏感。今年上半年,21家經銷商選擇退出,公司經銷商僅余474家。
開源無力,品渥只能節衣縮食。期內,銷售費用大降35.27%,為8739.57萬元。其中,廣告費由1568.34萬元降至460.98萬元,驟降70.61%。
業績不振,直接影響股價。昨日,品渥食品高開低走,收報于14.77元/股,跌6.58%。截至6月30日,公司股東戶數8754戶,較去年末減少1145戶。
洋貨不好賣了
德亞、瓦倫丁和品利,是品渥旗下三大品牌,分別對應牛奶、啤酒和糧油類產品。
公司在海外采購原材料,交由海外供應商代工生產,再將成品運回國內銷售。這究竟算洋貨還是國貨?
即便存在身份爭議,但有進口“背書”,公司產品曾經非常吃香。
通過這種輕資產的模式,品渥食品將精力集中在國內的銷售上,各品牌陸續打開市場。但近年來,海外原材料采購成本上漲,不斷壓縮著公司的盈利空間。
去年年報里,公司就曾指出歐洲食品通脹持續上升,導致公司產品采購成本上升。今年上半年,國內乳制品市場需求放緩、原料奶階段性過剩;啤酒消費市場未能復蘇,公司兩大主力業務遭遇嚴峻考驗。
與此同時,國內乳制品、啤酒等產業持續升級,用戶已不再崇洋媚外。品渥旗下德亞、瓦倫丁兩大品牌隨即進入下行通道。
2022年,德亞、瓦倫丁分別實現收入12.02億元、1.98億元,同比下降6.22%和9.30%;去年,更是大降25.88%和33.76%。
公司苦心培育的亨利及其他品牌,也沒能發展起來。2022年曾實現收入499.06萬元,次年僅剩12.65萬元。
未來靠奶酪?
上世紀90年代末,福州人王牧將國外乳品、啤酒等產品進口到國內銷售,發現了一個藍海市場。
完成第一桶金后,王牧不再滿足于純進口,轉而培育自有品牌。由德國奶企貼牌生產的德亞,就在這一時期,橫空出世。
這時,國產乳制品危機頻發,德亞抓住發展的窗口期,一舉做大。曾連續多年蟬聯國內進口牛奶市場份額第一,2022年市場占有率達到21%。
當牛奶、啤酒兩大主力遭遇沖擊之時,品渥食品決定轉戰奶酪,培育新的增長曲線。
國內液態奶、酸奶等細分領域進入成熟期,而奶酪仍處于成長期。在這個百億級的細分賽道,已誕生了妙可藍多這一行業龍頭,去年其奶酪產品收入超30億元。
加碼奶酪業務,品渥食品相當著急。2023年,公司即完成上海奶酪工廠改建、生產等工作,并在當年推出首款奶酪產品“德亞小圓奶酪”。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奶酪產品擴容,已擁有手撕原制奶酪、西班牙進口奶酪等產品,滿足不同年齡段群體的需求。
今年上半年,對奶酪工廠改造項目,公司在原預算投資8000萬元基礎上,增加1227.38萬元,期末,項目已完成進度88.45%。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斑馬消費(ID:),作者:陳曉京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