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紅效應"這個詞,已被誤讀100年
作者|李偏偏 來源|卿照(ID:jinduan006)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化妝品零售總額為405億元,同比下降14.6%,創下今年單月最大跌幅。這也是近10年來,化妝品零售總額首次在6月份出現下滑。同時,1-6月化妝品零售總額達到2168億元,同比微增1%,并沒有跑贏大盤。
這一數據令人意外。因為這似乎意味著,所謂的“口紅效應”失效了。
“口紅效應”是對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典型經濟現象的抽象描述,用以描述在經濟衰退期,盡管整體消費水平下降,但口紅等“廉價可選消費品”的銷量反而上升的現象。
長期以來,但凡遭遇經濟下行,這個詞匯便會在社會范疇流行開來。
旋鈕口紅,也就是得以規模商業化的口紅這件商品,實則誕生于1925年,即將于明年迎來百歲生日。作為一個周期符號,行將走過百年的“口紅效應”這個詞,它的內里機制與邏輯,實則與我們的理解存乎巨大偏差。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口紅效應"這個詞,已被誤讀100年。
一
為口紅效應正名
口紅效應的歷史背景是美國經濟大蕭條,這是世界經濟史上最深刻的一次危機:
1929年到1933年間,美國共有9000家銀行倒閉,數百萬人的積蓄化為烏有。美國GDP從1040億美元下降一半至大約560億美元。
然而,在這次聲勢浩大的蕭條中,美國口紅的銷量卻逆勢提升了。
后來,人們將口紅效應解釋為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人們仍有強烈的消費欲望,所以轉而會購買廉價奢侈品,以此作為安慰劑。
回顧歷史,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從經濟周期的跌宕起伏中,尋找某種通用的規律,追求一勞永逸的歸納歷史、研判未來。但可惜的是,行業發展的因果,卻常常藏在不易被人察覺的細枝末節中。
追溯口紅效應形成的前因,要說回口紅發展歷史上兩個重要因素: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新技術的迭代。
追溯口紅效應形成的前因,要說回口紅發展歷史上兩個重要因素:女性地位的提升和新技術的迭代。
在口紅的發展歷程中,女性權利是一個重要的注腳。女性在特定時期擁有的自由和權利,與他們化妝的自由緊密相關。在一戰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女性不具備投票權和工作機會,沒有社會和經濟獨立性,因此,使用化妝品常被認為是與道德缺陷相關的。
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女性已經擁有投票權(1920年)和經濟支配權(一戰期間大量女性加入勞動力市場),進而擁有大量社交場合。
圖:國1890年-2003年男女就業率
Goldin, Claudia. "The quiet revolutionthat transformed women's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family."Americaneconomic review 96.2 (2006): 1-21
Americaneconomic review的一組美國女性就業率數據顯示,美國女性就業率自1900年開始緩慢提升,在1920年迎來快速增長。尤其是,大蕭條非但沒有令女性失去工作,反而將美國女性就業率拉升到了斜率更陡峭的增長區間。
也就是說,就業率的大幅快速提升令美國女性對未來的發展狀況充滿信心,并為購買美妝產品提供更強的動力。
放到產業發展中看,美國大蕭條期間與口紅新技術普及期高度重合,口紅能夠從一眾美妝品類中脫穎而出,也要歸功于恰逢其時的創新。
早期,受制備技術的限制,女性很少將口紅裝在手袋中東奔西走。因為萄柚提取物、油脂和蜂蠟等調配的口紅,動輒易融化讓人十分不放心,此外,膏體不能轉出,需要借助刷子上妝也并不便利。
直到1915年冬天,美國斯科維爾制造公司生產了首支罐裝口紅容器,管身配以側桿,讓口紅可以彈出,為口紅的攜帶和使用都提供了便利;1923年,口紅廠商將管身稍作改動,只要旋轉管身就可以輕松補妝。
最重要的是,社會進步和技術變革令大規模生產口紅成為可能,當時只要10美分就可以從百貨店或零售店購得口紅。
以紅唇、煙熏妝作為標志的摩登女郎風格盛行的1920s,讓女性感到沒涂口紅就仿佛赤身裸體。因此,口紅順理成章成為手袋中的常客。
二
口紅效應的真正啟示
回顧經濟史上重要的“口紅效應”,這些品類銷量的逆勢增長,無一例外都是由技術變革所牽引的:
1990年至2001年經濟衰退期,化妝品行業工人數量增加背后,是化妝品時代1.0(化工合成)到2.0(天然提取)的技術換擋期;
2008年經濟危機,電影票房大幅提升背后,是3D技術在電影行業釋放的滾滾浪潮;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任天堂等游戲機銷量走高背后,是ATI、英偉達等專業芯片設計公司,開始為游戲主機廠商定制開發高端的專用芯片,將游戲機性能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口紅效應更深層次的指引意義在于,在經濟下行期,消費者的閾值被大大提高,對創新有著強烈的渴望,此時正是行業重大創新的窗口期——哪些品類有顯著的創新,哪些品類就能迎來顯著的增長。
美妝行業更是如此,創新可以顯著地拉伸出不同類目間的的此消彼長,睫毛膏行業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印證:
美寶蓮在1960年首次推出防水睫毛膏Ultra Lash和1971年推出纖長防水睫毛膏Great Lash后,睫毛膏也曾迎來蓬勃發展,隨后在80至90年代迎來一段創新后相對平靜的時期。
直到90年代,德國Geka公司開發出Moltrusion技術:向一根鉆有許多小孔的硬塑料棒中,灌入膨脹性塑料,支撐柔韌的塑料刷毛,刷毛適合梳理睫毛,并給睫毛涂上均勻的黑色外衣,這項技術大大提升了睫毛膏的使用感受,此時,睫毛膏銷量再次迎來增長。
由于高普及性和更換頻率,直至今日睫毛膏仍然是化妝品產業中銷量最大、利潤最高的單品。
再看今天,由于創新的缺席,大品類中看似新的事物,實際都是舊的,這些是構成當前美妝產業發展平緩的主要原因:
比如,近兩年口紅品牌熱衷的,將舊色號和舊質地進行排列組合,Dior口紅702色號,增加了緞光、唇釉、啞光質地;MAC口紅ruby紅寶石系列,增加唇泥質地;蘭蔻口紅274色號,增加了羊絨質地……
不過,多少還有些看點的是,少數創新品類仍然有著亮眼的增長,令我們再次對行業整體走勢充滿信心和期待:
比如,對佩戴方式進行創新的磁吸假睫毛,在2023年以943.3%的超高增速,陡然將毛銷售規模做到6.0億,其中,磁吸假睫毛品牌悅瞳的年度銷售額達到5.4億元,占據了89.9%的市場份額。
三
結語
最后,總結全文觀點:
1929年至1933年期間,口紅效應發生的根本原因在于:1)社會進步:女性地位上升、具備了經濟支配權;
2)技術變革:口紅制備技術的創新,令其售價大大降低,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比起對經濟周期的補償效應,口紅效應實際上是新技術的創新效應。
當時當下,口紅效應失靈,實際上是化妝品行業創新缺席所導致。認清真相的同時,我們依然可以保持期待,因為一旦某一品類再次出現可被廣泛采用的實質性創新,美妝行業必將再次迎來潮起。
很大程度上這也預示著:全球化妝品行業,當前正處于一個創新窗口期。包括中國化妝品行業在內的各路選手,毋論是誰,如果有幸抓住這個機會,創造出100年前類似“旋鈕口紅”似得時代標志性創新產品,其大概率將獲取在未來數十年引領與統御化妝品行業的“權杖”。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卿照(ID:jinduan006),作者:李偏偏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