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測試了市面上主流的AI志愿填報工具,誰能搶張雪峰的飯碗?
作者|關注AI的 來源|新偶(ID:linyiersan0123-)
俗話說得好,七分考,三分報。高考結束,報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問題,理想與現實、興趣與就業、誰前誰后,孰輕孰重,成為了擺在所有考生和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
而在上述這些每年都會遇到的共性難題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新增8個省份實施新高考,全部采用“3+1+2”模式,在志愿設置和錄取規則上出現較大調整,志愿填報變得頗為復雜。
也正是在如此“嚴峻”的報考形勢之下,一年一度本就十分火爆的志愿填報服務在2024年中被推上了又一個巔峰。
其中,以張雪峰為例,其團隊推出的17999元、11999元咨詢套餐,不僅今年的份額已經售罄,甚至傳言2026年所有省份名額都被家長們搶購一空,創下了三個小時進賬兩億記錄。
圖源:峰學蔚來app
也就在志愿報考團隊賺的盆滿缽滿之時,人工智能技術在這一領域亦展現出其巨大潛力。各類AI志愿填報應用如同雨后春筍般涌現,開始在這一關鍵時刻為考生和家長提供輔助。
那么,當前市面上最主流的免費AI報考程序含金量幾何?他們之間有哪些不同,各自又有哪些優點?是否真的“總有一款適合你”呢?
1
AI填報志愿國家隊「陽光志愿」
平權價值大于滿足個性化需求
今年6月17日,一款名為“陽光志愿”的系統首次上線,該系統由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推出,由于其擁有市面上各類AI報考志愿程序所沒有的學信網與教育部相關資料,也被稱為入場的國家隊。
在使用權限上,陽光志愿也和市面上一般的平臺不同,使用此平臺的“志愿參考”功能(智能推薦志愿和專業傾向測試),需要提前注冊學信網賬號,使用學信網APP進行實人驗證,因為該功能僅限2024年高考考生本人免費使用。
在具體操作上,只要是當年的考生,在依次輸入所在省份、分數以及選科之后,相關智能推薦的志愿就出來了。
圖源:陽光志愿官網
在志愿推薦結果方面,陽光志愿的推薦院校與專業同市面上其他AI填報志愿的軟件類似,都是按照學校與專業的錄取平均分進行評定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區別于其他AI報考軟件,陽光志愿系統不止會從“進口”考慮,系統還會以“出口”作為評判因素之一。
而“出口”的相關信息,則來自于學信網。
陽光志愿同學信網互通,基于200萬份學信網調查與全國高校就業監測數據,展現高校及專業的滿意度指標、各專業類的畢業去向以及職業發展情況。全系統采用圖表和計分板等形式,將量化評分和錄取數據直觀呈現。體驗下來,頁面簡潔,信息密度高,數據直觀是最直接的感受。
圖源:陽光志愿官網
在畢業生對母校的真實評分之外,陽光志愿另一大優點在于其有著為當年考生“量身定做”志愿的思維。
系統會提供心理測評功能。主要分為興趣、價值觀、人格、學科傾向四大維度,通過選擇題和評分題等形式完成答題,系統會自動分析考生的作答情況,根據測評結果,為考生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志愿參考建議,結合其高考成績和心理測評數據,按照“沖、穩、保”的原則進行智能推薦。
圖源:陽光志愿官網
跳出選志愿找專業本身,這種科學的心理測試也能幫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為未來的生活、學習、職業生涯打下基礎,雖然這些測試大多都能在其他網站中進行,但陽光志愿也做到了整合測試、分析結果、統一輸出。
不過,作為今年剛剛露面的“國家隊”,陽光志愿也有不少缺點。其中最主要的缺點,是準確的可參考信息不足。
出于對所有高考生的信息與咨詢服務關照,陽光志愿希望通過真實的畢業生及在讀生信息為高考考生提供盡可能準確的信息。由于今年是陽光志愿系統上線的首年,所以在該系統的職業前景模塊,許多專業的數據尚且不足,甚至幾乎都是空著的。只有那些熱門爆火或報名人數極多的基礎類專業,才有可以參考的數據。
圖源:陽光志愿官網
其次,2024年高考改革仍在進行之中。由于許多地方采取新選課政策,數據變化較大,尤其是對于選取人數最多的物化考生來說,選考科目結構變化,導致許多主觀沖高的目的無法體現在當屆考試中。而對于不限選課組的來說,大部分排名會上漲,往期數據難以幫助高考生真正實現兜底的參考價值。
這樣的缺點,在專業與學校被共同考量的陽光志愿系統中被放大。如果完全按照今年第一年上線的陽光志愿的推薦來報選大學與專業,有可能出現報考“滑鐵盧”的出現。
不過,作為剛剛起步的新工具,陽光志愿系統的搭建思路很好,擁有著學信網這個其他同類軟件不具備的海量真實數據庫。在此基礎之上,它能夠滿足國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高考生的基礎志愿填報的信息和咨詢需求。
但和初出茅廬的新人一樣,陽光志愿目前仍缺乏經驗和更為細致化的信息與服務功能,還需要在未來幾年中,進行更多的最新數據積累和畢業生反饋沉淀。
從長期來看,若能完成當前各個模塊“畫的餅”的話,陽光志愿的未來潛力很大,甚至有望成為最好用的AI填報志愿網站。
2
百度夸克的AI志愿填報工具
都在照本宣科?
而在國家隊進場之外,市面上還有許多“民間玩家”。其中,百度與夸克依托于瀏覽器的天然流量和鋪天蓋地的宣傳,也成為了人們提起AI填報志愿最先想到的地方。
先來說相似之處。
和市面上所有的AI填報程序一樣,二者都是通過輸入所在省份、分數、所選科目進行志愿填報,可以供用戶選擇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圖源:夸克、百度
夸克會根據院校城市、院校類型、招生計劃進行分類,而百度則是根據院校地域、院校類型進行分類:
圖源:夸克、百度
除此之外,二者也都支持用戶通過錄取概率、招生人數、讀研率等方式排序:
說完了相似之處,再來談談二者各自的特色。
與夸克相比,百度AI填報有著額外的就業導向的篩選排序選擇:
圖源:夸克、百度
而夸克在城市去向上進行了量化,考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有希望去哪里讀書。
圖源:夸克、百度
此外,百度還擁有多輪對話的AI能力,這是夸克不具備的,用戶可以隨心詢問想問的東西,查詢想查的資料,而不需要再從其他入口尋找。
圖源:百度
百度夸克與陽光志愿相比,缺失點在于,缺少對考生性格這種主觀因素的判斷。
在過去的志愿填報的過程中,歷來存在著一個核心的討論點:究竟是應該以分數作為主導,追求盡可能高的錄取幾率,還是應該以考生的個人興趣、特長和職業規劃為出發點來選擇專業和學校?
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和個性化發展的重視,以人為核心的志愿填報方式,顯然更加符合當代教育的理念。強調個性化發展,尊重考生的興趣和職業規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創新能力,同時也更能滿足社會的多元需求。
百度和夸克這兩大AI志愿填報工具,還面臨著填報準確率不夠高的問題。此外,百度和夸克的AI志愿填報工具也缺乏在兩所或者多所高校之間提供建議的機制,給出的答案多是絕對數據,而非相對數據,在個性化選擇時缺乏足夠的參考力度。
事實上,市面上絕大多數的AI報考軟件都有相似的問題。
以抖音志愿填報系統為例,坐擁最大流量的平臺,今年6月上線“高考主會場”頻道,建立在數據上的算法,本應成為該產品的重要支撐。但現實是,抖音的志愿填報系統同樣受困于普遍存在的個性化服務缺失問題,且部分院校也還有數據更新不及時等現象。
這些志愿填報工具并非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以百度為例,其AI高考志愿填報算法,會通過考生地區偏好,專業喜歡,職業方向等多維度個性化設置,網易有道領世也已經將大模型與智能填報結合。
但在當前階段,AI的存在,仍遠遠無法代替專業志愿填報指導服務師的存在。
數據不會騙人,百度指數數據顯示,過去30天,百度搜高考的流量同比下降了59%,移動端流量同比下降更明顯,達到62%。在今年高考人數創下新高的1350萬的背景下,這兩項數據顯然給AI填報志愿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至少在當前階段,單純靠機器預測的結果,還是無法讓廣大學生家長完全取信。
3
寫在最后
除了志愿填報本身,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可能存在疑慮。學生在使用AI服務中,會填寫一些與個人相關的信息。如果軟件開發商或者運營商獲取個人信息后,將這些信息不當使用或者泄露,對學生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風險也讓許多考生和家長望而卻步,轉而選擇推薦更具體、更有針對性,也更加“看得見摸得著”的志愿規劃師等真人服務。
盡管各大互聯網與科技大廠使出渾身解數,推出了各種不同的AI志愿填報工具。但從我們的測試結果來看,只要AI無法解決真實感、個性化、信任感等問題,這類產品就仍然僅限參考。
站在目前的視角看,AI志愿填報工具們尤其是陽光志愿這樣的全民免費的志愿填報工具,對于國內教育條件相差較大的整體教育環境而言,其教育平權的價值很大。但對于一些個性化需求較高的人群而言,張雪峰們存在的價值,仍是不可取代的。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新偶(ID:linyiersan0123-),作者:關注AI的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