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開啟“免費午餐”?字節直降99%,阿里一折甩賣,百度高喊免費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何珊珊 來源|時代周報(ID:timeweekly)
一場AI大模型行業的價格戰已然拉開序幕。
5月15日,字節跳動在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宣布豆包大模型32K主力模型企業級定價為0.0008元 / 千Tokens,開啟“厘”時代,換算后1元能買約200萬個漢字,比行業價降低99.3%。幾天后,阿里、百度紛紛跟上,阿里官宣9款通義大模型降價,通義千問GPT-4級大模型Qwen-Long直降97%。5月21日,百度直接宣布兩款主力模型免費。
不過目前,華為、騰訊暫時按兵不動。
面對當前的降價形勢,一名業內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感嘆:“沒辦法,行業競爭如此激烈,要搶占市場。”
火山引擎相關負責人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非常歡迎通義千問大模型降價。
商業是一場輪回。曾經,國內各大互聯網公司看重的智能云業務同樣經歷競價廝殺。如今,降價風潮從國外刮來,過去一年OpenAI已4次降價調整。
大模型非降價不可嗎?價格戰風潮已起,大模型高昂的成本之下,有資本競價才能坐在牌局上。
一
海外刮來降價風
對于國內大廠的降價,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呂本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本次價格戰是由GPT4.0版本引發的效應。”
5月14日,OpenAI在春季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最新多模態大模型GPT-4o并宣布價格下調50%,目前GPT4的價格是每1千Token 4毛2分錢。這是過去一年以來,OpenAI第4次降價。
面對性能更強,價格更優的GPT-4o,國內也開啟價格調整。5月11日,清華系創業公司智譜AI宣布新價格體系,個人版 GLM-3 Turbo模型調用價格從5元/百萬tokens降低至1元 / 百萬tokens,降價幅度達80%。
智譜AI作為美團、阿里、騰訊、小米等眾多公司投資的新貴AI公司,確實有價格廝殺的底氣。截至2023年10月,智譜AI宣布當年已累計獲得超25億元人民幣融資。
但面對大模型高昂的成本投入,大廠往往更有競價優勢。
△圖源: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資料
在5月15日的火山引擎大會上,字節跳動發布豆包AI應用家族,并將豆包Pro 32k主力模型的企業級定價為0.0008元/千Tokens,比行業降低約99%,即1元錢能買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萬Tokens,約200萬個漢字。
盡管豆包姍姍來遲,價格卻直接“擊穿地板”。換個概念類比,假設一本《三國演義》約75萬字,在豆包花1塊錢能處理3本《三國演義》的文字量。
同日,百度發布公告,其中提到:“使用大模型不應該只看價格,更要看綜合效果,只有讓AI應用效果更好、響應速度更快、分發渠道更廣,才能讓人們切實感受AI為社會生產帶來的便利。”疑似回應字節的“跳水價”。
雖然百度稱“不應只看價格”,但很快,百度也加入價格競爭,5月21日,百度直接宣布旗下兩款主力大模型全面免費。
時代周報記者查看官網注意到,兩款主力大模型均支持訓練優化和部署調用,是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下的大模型,而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是文心大模型企業級服務的唯一入口。
△圖源:百度智能云官網截圖
換句話說,百度本次免費開放的產品主要面向企業提供。此外,ERNIE Speed是2024年剛發布的大語言模型,ERNIE Lite則是輕量級大模型。
一名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輕量級意味著投入相對低一些,但仍然成本高昂。
相比百度的小范圍免費,阿里的通義千問大模型降價覆蓋面更廣,商業化模型、開源模型全都在列,一共9款。其中降價幅度最大的是性能對標GPT-4的Qwen-Long,API輸入價格從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97%;API輸出價格從0.02元/千tokens降至0.002元/千tokens,降幅90%,直接1折起購。
對于輸入價降價大于輸出價,阿里官方表示,現在用戶結合長文本(論文、文檔等)對大模型提問已經成為最常見的需求之一,所以模型輸入調用量往往大于輸出調用量。
△圖源:通義千問降價公告截圖
當價格戰的風聲吹響,騰訊卻選擇按兵不動。5月17日,騰訊舉辦生成式AI產業應用峰會,騰訊云副總裁、騰訊云智能負責人吳運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稱:“騰訊大模型未來會把核心精力放在產品和技術能力發展上,相信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模型和產品。”并未直接回應外界對價格的討論。
5月21日,當阿里、百度紛紛祭出價格殺手锏。火山引擎相關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非常歡迎通義千問大模型降價,共同助力企業以更低成本探索AI轉型,加速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
此外,對于百度、騰訊均提到的技術力,字節方面介紹,豆包大模型在大幅降價同時,每分鐘處理 Tokens 限額可達到業內同規格模型的數倍,能夠支持大量并發請求,有助于企業在生產系統調用大模型。
二
“競價”是個輪回
當用戶對GPT-4o版本引發的降價效應喜聞樂見,呂本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不一定對行業有利,可能會發生“清場”情況。”
參照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智能云業務發展過程,阿里、騰訊、百度無一不經歷價格洗牌。作為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寄予厚望業務,僅過去一年,阿里、騰訊、京東、百度先后加入智能云產品降價。
去年4月,阿里在2023阿里云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史上最大規模降價,5月又在2023阿里云國際伙伴大會上宣布產品優惠幅度最高至40%。隨后騰訊云宣布多款核心云產品降價,部分產品最高降幅達40%。中國移動旗下移動云也宣布全線產品最高直降60%。
今年2月,阿里云開啟“瘋狂星期四”,宣布核心產品價格全線下調,對100多款產品平均降價20%,最高降幅55%。阿里云降價當晚,京東云官網放出“全網比價、10億比價金、對標產品再低10%、買貴就賠”等口號,甚至直接將比價對象列出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特定云商”。4月8日,騰訊云甚至搞起了秒殺、送券包等活動。
△圖源:京東云官方賬號截圖
從各大互聯網公司成立智能云業務至今,各家智能云業務發展至少經歷10年~20年的周期,當行業面臨突破需求天花板的壓力,降價成為獲取新用戶、刺激需求增長的必要手段。然而國產大模型在2023年數月間便進入“百團大戰”模式,到如今開啟降價不過一年,意味著AI大模型在獲取用戶量與提升需求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壓力。
就此來看,大模型的降價風潮不會是第一輪,更不會是最后一輪。高昂的成本投入之下,必須以更快的速度提升用戶使用量,才能在激烈的AI大模型競爭中存活。
整體來看,當前各家大模型開啟降價、免費策略,但調價幅度、開放范圍、產品類型、目標用戶都有所區分,各有側重,例如智譜AI開放了個人版,百度則是兩款企業級主力,字節的企業級產品宣布降價99%,阿里則選取單款模型API輸入價格下調97%。
從AI大模型的產業發展進程來看,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田豐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數據是未來的貨幣,也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資源,屬于新型生產要素,所以大模型以處理加工的數據量計價,平價大模型有利于帶來應用場景的全民創新。工程化、基礎設施化會驅動大模型成本持續降低,降至成本拐點時,將激活指數級增長的社會需求。”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周報(ID:timeweekly),作者:何珊珊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