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集體護盤,白酒股還能漲嗎?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王言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繼五糧液(000858.SZ)之后,瀘州老窖(000568.SZ)也公布了控股股東的增持計劃。
12月14日晚,瀘州老窖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瀘州老窖集團計劃通過全資子公司四川金舵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于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增持公司股票,擬增持金額不低于2億元,不超過2.5億元。
此前一天,五糧液也公布了控股股東五糧液集團公司擬增持公司股票不低于4億元,不超過8億元的計劃。而今年來,包括貴州茅臺、舍得酒業、口子窖等多家白酒上市公司均宣布將回購或增持公司股票。
白酒股在經歷2023年年初大漲后,自2月下旬一路震蕩走低,這也是導致酒企控股股東紛紛出手增持的重要因素。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收盤,白酒指數(884705)年跌幅達21%。
“當前市場信心極度脆弱,酒企控股股東回購的目的是為了向投資者表明對企業發展的堅定判斷,但是否能夠改善投資者的預期,依然是未知數。”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告訴時代財經。
一
“聰明錢”在拋售白酒股
不過,在酒企控股股東紛紛宣布增持的同時,一些投資者對白酒股的熱情有所減退。
在近日的一次交流活動上,一向被投資者稱為“茅臺信徒”的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表示,自己不再關注白酒行業,不過其也強調以前買的也不會賣出,會繼續持有。“白酒行業還擁有著較強的盈利能力,還是一個朝陽行業,而不是夕陽行業,而且我已經長期持有,不想折騰了。”林園說。
同時,被稱為“聰明錢”的北向資金也在拋售白酒股。Wind數據顯示,今年來,以白酒為代表的食品飲料板塊已遭北向資金凈賣出超130億元。其中,12月14日,貴州茅臺就排在北向資金凈賣出額的第一位;12月13日,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95.9億元,五糧液和貴州茅臺凈賣出額分居前兩位。
而一向將白酒股作為“心頭好”的公募基金,目前還未出現太大的調倉動作。從截止到三季度的數據來看,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的“含酒量”仍然較高。
根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位列公募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分別是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瀘州老窖、騰訊控股、五糧液、藥明康德、恒瑞醫藥、邁瑞醫療、立訊精密和古井貢酒。也就是說,在公募前十大重倉股中,白酒股占了4席。
沈萌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不只是白酒板塊,A股整個市場情況都不算好,投資者情緒明顯低落,但由于白酒股在A股市場一直扮演著壓艙石的角色,所以才出現公募基金依然以較高比例持有白酒股的情況。
二
茅臺股價何時重回2000元?
具體到個股,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5日收盤,酒鬼酒(000799.SZ)、舍得酒業(600702.SH)、水井坊(600779.SH)、洋河股份(002304.SZ)等個股年初至今的累計跌幅均超過30%。
此外,A股“股王”貴州茅臺12月15日收盤價1645元/股,股價距離最高點的2504.72元/股跌超34%,目前市值為2.07萬億元。盡管今年其先后宣布股份增持和特別分紅計劃,但股價仍未有明顯的回升。
酒業營銷專家肖竹青告訴時代財經,酒企控股股東的增持只有符號性的意義,對股價的刺激作用并不大,當前中國酒業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社會購買力不足,以及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悲觀造成的消費降級和消費緊縮。
“白酒行業將面臨激烈的市場分化和新一輪的洗牌,在渠道庫存堰塞湖無法解決的情況下,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增長很難持續。”肖竹青說。
目前,白酒行業面臨著高庫存的風險。從今年三季報的存貨規模看,截至2023年9月末,20家白酒企業存貨總額為1363.54億元,其中,貴州茅臺、洋河股份、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等5家酒企存貨均超百億元。
在此情況下,不少酒企推出了一系列舉措以穩定渠道銷售和產品價格。12月11日,瀘州老窖宣布實施利潤前置,在經銷商打款后,提前將部分利潤返還,其主力單品國窖1573的打款價由980元/瓶下調至930元/瓶,但實際結算價格并未變動。在市場看來,瀘州老窖此舉也是為了穩定渠道信心,刺激市場銷售。此外,五糧液也在近期啟動2024年經銷商合同簽訂,大方向以縮量挺價為核心,以便于全年的價盤管控和量價策略。
招商基金基金經理侯昊近期指出,白酒板塊的行情取決于酒企經營基本面、宏觀環境、資金風險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短期內,宏觀經濟擾動等因素會給白酒投資帶來不確定性,但現在判定出現明晰的拐點還為時尚早。
沈萌則認為,白酒股在A股中的業績表現比較突出,也比較穩定,特別是頭部品牌的毛利率更是排在前列,因此,其依然具有穩定的投資價值。他還表示,在當前的宏觀經濟背景下,白酒股的防守特征不足以支撐投資者信心,但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白酒股仍然具有回歸的潛力。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王言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