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加拿大鵝的年輕人,正在瘋搶軍大衣
作者|張琳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最近,隨著北方各地大幅降溫,男大學生裹著軍大衣、女大學生穿著花棉襖出街的各類視頻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羽絨服越來越貴”“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元”等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
“不是羽絨服買不起,是軍大衣更有性價比。”軍大衣和花棉襖出圈的背后,許多年輕人不再追捧大牌,越來越關注產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
為了買到一件好看且性價比高的花棉襖,90后女生安琪周末起了個大早,乘了一個半小時地鐵從北京東三環趕往接近北六環的羅各莊大集,卻空手而歸。“看到了兩家有賣,但沒有我想要的款式。”回來的路上,不死心的安琪卻意外在電商平臺刷到了心儀的款式,立刻下了單。
同樣被斷崖式降溫“擊敗”的還有95后女生小敏。她所在的公司辦公室面積達100平方米,卻只有一個中央空調,上班凍得瑟瑟發抖。降溫還在持續,小敏不得不考慮購買方便在辦公室使用的取暖設備。
小敏打開小紅書,搜索“PDD取暖神器”,桌下取暖器、取暖桌墊、暖腳器……看著五花八門的取暖神器,小敏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按照推薦博主準備好的鏈接,跳轉一鍵下單,三件全拿下。
水暖毯成為近幾年最熱門的取暖神器
年輕人紛紛購買“取暖神器”,線上商家也摩拳擦掌,希望抓住這一波商機。在小紅書、抖音等內容平臺,取暖用品相關的營銷內容明顯增多。
無論是棉睡衣、老年人護肩、老式湯婆子等傳統“物理取暖”裝備,還是水暖毯、辦公室暖腳寶、發熱桌墊、取暖桌等新型的“取暖神器”,種草視頻和圖文成為商家吸引顧客的利器。
與此同時,在各大電商平臺,取暖裝備銷售也在升溫。在拼多多平臺,棉睡衣、水暖毯、辦公室暖腳寶、發熱桌墊、取暖桌等新型取暖神器熱銷,很多品類雙11期間單日銷量破萬件,整個冬季旺季銷售額破千萬。
年輕人對于軍大衣、花棉襖的追捧,以及水暖毯、發熱桌墊等取暖神器的熱銷,與前幾年消費者追逐加拿大鵝等大牌羽絨服形成反差。
隨著消費回歸理性,“質價比”成為真正的剛需。不同品類的商家也聞風而動,千方百計降本增效、改進不同渠道的經營策略,以提高終端售價的競爭力和吸引力。買賣雙方互相奔赴,蘊藏著新的生意契機,也倒逼產業帶進行新一輪產能升級。
一
這個冬天,年輕人的“軍大衣”熱,讓不少商家爆單“爆懵”了。
“去年大家都在搶加拿大鵝,今年都下單軍大衣了。”大二學生祁東表示,“一秒入冬”之下,大學生們把目光投向了“質量好,暖和又抗造”的軍大衣,“不過百的軍大衣就能穿出加拿大鵝的效果,還能引領冬季穿搭新潮流,它不賣爆誰賣爆。”祁東補充道。
一聲“王子請下單”,祁東在拼多多“對完暗號”,迅速為整個寢室下單了6件軍大衣。
“為了買軍大衣,我拉著老板聊了一晚上。”祁東提到,從軍大衣是否抗風,到內里填充的棉花,甚至是軍大衣怎么穿搭,“越聊越上癮,就像趕東北大集和老板嘮嗑。”
祁東的每一個疑問“都能夠得到回應,老板一個比一個有梗”,情緒價值拉滿之下,祁東除了軍大衣,床上四件套、床上桌、床簾等通通都投向了“拼門”。
祁東和朋友們買爆“軍大衣”,安琪則和姐妹們“狂入花棉襖”。
要想挑選到一件“抗風抗凍,顏值過關”的花棉襖,并不容易。此前,為趕一波“年輕人逛大集”的潮流,安琪坐了一個半小時的地鐵,穿越大半個北京在早市上“淘棉襖”。但“早市的款式老,樣式也少,老板看見是年輕人來買,更是愛搭不理”。
不過,在返程路上,安琪在手機上偶然刷到了心儀的款式。在她詢問尺碼后,老板不僅“光速回應,并且熱情地問了詳細的腰圍、肩寬,甚至還發來了自己的上身照”,這讓安琪瞬間被“圈粉”,“對于我們年輕人買花棉襖,老板不僅理解,還陪著我玩梗,真的太有意思了。”
安琪在拼多多上購買到心儀的花棉襖,安琪供圖
最終,感受到“被理解”的安琪,不僅挑到了自己喜歡的款式,還帶著閨蜜一起下單,“就按老板安利的,碎花棉襖配素色旗袍,我們一起拍套新中式穿搭大片。”
而除了情緒價值拉滿,“入拼門”的年輕人也總能在這里找到自己的“互聯網大姨”。
“有次買了垃圾袋,快遞出了問題,老板直接安排了補發。還有上周買的愛媛橙,運輸途中壓壞一層,老板直接補發了一箱。”作為不擅長砍價的大學生,祁東早已把網線另一頭的老板當成了“互聯網親戚”。
對他而言,“感覺老板們很像我大姨,主打一個實惠,不會讓我吃虧,不管是大件小件,我不用擔心買貴,售后態度是最好的。”
而花棉襖到貨后,安琪迫不及待上身,連拍了好幾張“美照”,還發給了店主。盡管早已習慣除了下單不和賣家過多溝通,她還是很想感謝老板幫忙挑選了合適的款式。
讓她暖心的是,“老板夸我搭配得好看,還要了裙子的鏈接,”在買賣雙方之外,“接地氣”的聊天也讓北漂的她似乎一秒切換到老家縣城,“就像和我大姨嘮嗑,不管多久沒見,總能聊起來。”
二
伴隨著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入拼門”選購取暖神器,平臺上的商家們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王子請下單”“公主請下單”……11月15日,身兼客服、運營和老板的90后軍大衣店主孫晗,在工廠倉庫中身穿自家售賣的綠色軍大衣,和用戶“對暗號”打字到手抖,但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這“潑天的富貴”總算接到了。
軍大衣消費者聊天截圖
孫晗今年9月在拼多多開店。他去年畢業,20萬元是他能拿出的全部啟動資金,進貨、租庫房和招人之后所剩無幾。開店成本低是他選擇拼多多的主要原因,“只需要1000元保證金。”
去年,孫晗留意到軍大衣火了一陣,預判今年還會有一波購買熱潮,但他不確定自己的小店能不能接到這波流量。“一開始,我設想每天能有個200單就不錯了,現在日銷量已經達到2000單。”
“大學生是主要購買人群。”在后臺,孫晗看到不少人一買就是4件和6件,收件地址都是“某某大學”。年輕人的購物方式也“不走尋常路”,“對暗號”甚至成為交易的基礎。
“現在已經從王子、公主請下單,升級為國王、王后請下單了。”在孫晗看來,做年輕人的生意,不僅要有高性價比的商品,商家還要有“網感”。“對上暗號,大學生才覺得你是自己人,才會在你這兒下單。他們收貨后還會發圖到買家秀,并私信問我潮不潮,我每個都回復‘真潮’。”
除了像孫晗一樣的個人創業者,不少由代工廠轉自銷的公司也感受到線上流量的巨大推力。
“5萬了!”就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楊宇公司生產的暖腳寶在拼多多萬人團活動中單日售出5萬件,甚至一度賣斷了貨。
看著不斷上漲的銷量,楊宇撥通了工廠負責人的電話,要求對方加大生產量。“取暖設備并非單純依靠大促提振銷量,氣溫是更重要的影響因素。”楊宇明白,雙十一的開門紅僅僅是開始。
要想參與萬人團,商家除了提供優質商品外,還需要具備較強的供應鏈能力,而這也是像楊宇公司這樣的工廠轉自銷型商家的優勢。
參與萬人團活動不僅帶來了銷量的增長,還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的流量費用。“萬人團活動帶來了很多自然流量。基本上一兩元就可以成交一單,較沒上活動前大幅減少。”楊宇說。
除了新品牌外,許多老牌商家也在努力把握年輕人的消費新趨勢。
彩陽是一家30多年歷史的電熱毯品牌,線下年銷量一度高達500萬套,幾乎成為電熱毯的代名詞。但由于布局電商較晚,以及貼牌產品泛濫、打破市場格局,彩陽的年銷量一度僅剩100萬條。
今年冬天后,彩陽電熱毯參加了拼多多平臺的萬人團活動,單團銷量過萬件,熱銷的電熱毯和水暖毯月銷達千萬件。在拼多多上,彩陽電商總監陶俊耒找到了久違的“秩序感”。在他看來,百億補貼對于商家而言更像是一場海選,并為優質品牌背書。
“只有經過拼多多認證的黑標品牌,才能參與百億補貼活動,貼牌和雜牌產品是沒有辦法認證黑標的。”陶俊耒表示,進入拼多多百億補貼池,也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和信任彩陽。
三
目前,國內取暖用品生產商集中在廣東中山、揭陽、江門,以及河北滄州和浙江寧波等地。商家們在這里串聯成“取暖神器產業帶”,依托電商平臺流量和各項扶持政策,銷量迅猛增長。
以河北滄州的水暖毯品牌環鼎為例,雙十一期間,環鼎實現了單日銷售額200萬元。公司電商負責人于佑興奮地表示,高銷量“充值”了商家的信心,公司已經把拼多多作為渠道建設的重要一環,最近還開設了直播間。
產業帶商家在拼多多上迎來爆發式增長并非偶然。與其他電商平臺相比,拼多多的“實惠”心智更加突出,而這也是產業帶商家的長板。他們大都自建工廠,具備自主研發的能力,擅長規模化生產高性價比商品。
這些產業帶商家此前主要為大品牌代工,或是走線下批發零售渠道,但線上的巨大流量同樣吸引著他們。經營成本更低、流量邏輯更簡單的拼多多成為首選。
李波是廣東揭陽一家棉睡衣生產商的老板。由于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價格戰使商家的利潤越來越低,庫存壓力也越來越大。
2020年下半年,李波發現身邊很多商家朋友都在做拼多多,“沒有復雜的流量玩法,只要你的產品質量足夠好,性價比足夠高,就能獲得平臺的流量扶持。”這促使李波也開設了拼多多店鋪。
依托源頭工廠的質量和價格優勢,李波將睡衣的線上價格拉低至線下批發價,很快獲得平臺的流量傾斜。僅僅一年的時間,其網店營業額就達到1500萬。
“棉睡衣是有銷售周期的,之前做線下批發,我們大概農歷11月前完成訂單,就給員工放假了。但在拼多多上,我們全年都能接到訂單,農歷12月中旬才會給員工放假,相當于生產時間延長了兩個月。”李波說。為了加大產能,他把廠房面積從3000平方米擴張到了13000平方米。
除了帶來更多客戶和銷量外,平臺也推動了許多產業帶企業重新思考產品設計、生產方式和市場定位,進而打造出有影響力的品牌。
楊宇店內正在大賣的爆款暖腳寶,研發創意的起點正是平臺用戶的反饋。此前,市面上流行的是三面圍擋的桌下暖腿寶,但有用戶向客服反饋,“腿后面沒有圍擋,熱量流失快”。
很快,楊宇所在的公司研發出了四面全包裹的暖腳寶,2020年,新產品一經面世就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此前,楊宇參與平臺的萬人團活動,三天賣出5萬個暖腳寶。
用戶的及時反饋,也讓楊宇的公司有了搶占市場先機的機會。連續三年,楊宇的公司都是拼多多上細分類目TOP5的商家。
“每個做電商的人,都想做一個屬于自己的自有品牌,但對于從工廠轉自銷的企業而言,難度真的很高。”身為電商人,楊宇看到過太多白牌企業第一年GMV(商品交易總額)做到一兩個億,但第二年就斷崖式下滑到一兩百萬,第三年甚至“查無此企”。
在楊宇看來,在堪稱紅海的國內電商市場,只有做品牌才能延長企業的生命周期。2018年,在楊宇以電商負責人的身份進入公司之時,公司已經將電商渠道的發力的重心轉移到了拼多多上,“對于工廠而言,拼多多或許蘊藏著新品牌的新機會。”
(文中安琪、小敏、祁東均為化名)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字母榜(ID:wujicaijing),作者:張琳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