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碳關稅”即將落地?,影響幾何?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周霜降 來源|車百智庫(ID:EV100_Plus)
全球首個碳關稅機制離落地實施更近了一步。
前不久,歐盟委員會通過并公布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以下簡稱“CBAM”)過渡期實施細則。該細則從今年10月1日起生效,一直持續到2025年底。按照計劃,過渡期結束后,歐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始征收“碳關稅”的經濟體。
CBAM,碳邊界調整機制,也被稱為碳關稅,或者碳邊境調節稅。它是指在實施國內嚴格氣候政策的基礎上,要求進口或出口的高碳產品繳納或退還相應的稅費或碳配額。
9月14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對于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過渡期實施細則將生效,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中方希望歐盟相關政策措施的實施秉持公平公正透明原則,遵守世貿組織規則,降低對貿易的負面影響,避免構成保護主義措施和綠色貿易壁壘。
今年2月17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也談到了歐盟碳關稅。他認為,我們汽車行業在碳足跡的研究上還遠遠地落后于歐盟,應該跟歐盟合作,向他們學習,抓緊制定從原材料開始一直到最后報廢更新拆解等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機制。“我們的車現在也有很多出口到歐洲,碳關稅談判如果是一個標準,這就好談,如果做出兩套標準來,將來談判出口,這個限制也會非常麻煩。”
圍繞此現象,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展開討論:
1、CBAM是否可能導致全球低碳供應鏈重構?
2、CBAM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何種潛在影響?
3、為了規避“綠色門檻”和“綠色壁壘”,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一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全球低碳供應鏈或將重構
歐盟提出了碳邊境調節機制,它的目的是限制碳傾銷和碳泄露,這可能會影響全球低碳供應鏈。為了達到更高的減排目標,歐盟發布了《歐洲綠色協議》,計劃在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降低55%(相對于1990年),并計劃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然而,這些獨特的減排目標和政策可能會對歐盟的一些產業帶來風險。
近期,車百智庫2023年第21期調研報告《近期歐美三項關鍵法案的頒布與實施 對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及建議》中,指出這些風險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碳傾銷,這是指在歐盟內部,一些產業,尤其是高碳排放的產業,因為高昂的碳排放成本而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競爭力。
其次,產業外流,即本國企業為避免生產中的嚴格碳排放標準,將生產業務搬到歐盟之外,這可能不僅影響國內的就業和稅收,還可能減弱減排效果,導致碳泄露。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歐盟引入了碳邊境稅的措施,旨在保護氣候政策的完整性,限制碳泄漏,并鼓勵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重新調整,以維護國內產業的競爭力。
具體來說,碳邊境稅將于2026年正式實施,涉及一系列流程。它要求進口至歐盟或從歐盟出口的高碳產品支付相應的稅費或碳排放配額。非歐盟生產商如果想在歐盟銷售相關商品,就需要為其支付碳排放費用,費用金額將根據生產國和歐盟的碳價格差異而定。CBAM法案將于2023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然后在過渡期內提交報告,隨后將正式實施。
初期,碳邊境調節機制只覆蓋原材料產品生產中的直接碳排放,包括鋼鐵、鋁、水泥、化肥、化工和電力等六大門類產品。然而,在政策過渡期內,歐盟委員會將評估是否擴大該機制的征收范圍,包括其他可能存在碳泄露風險的商品。
綜上所述,CBAM是歐洲綠色新政的一部分,旨在以碳價格為基準,對高碳產品提出要求和限制。這一政策是歐盟努力重塑經濟新動能和產業競爭力的一部分。從外部環境來看,歐盟國家的制造業面臨挑戰,制造業增加值占比逐漸下降,主要是中低端制造業受到競爭壓力,而綠色產業的價值逐漸上升,因此歐盟將推動經濟綠色轉型作為提升經濟增長和全球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途徑。
CBAM運作機制,資料來源:車百智庫
二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我國的影響
歐洲CBAM是全球首個碳關稅機制,盡管還有幾年才會真正收稅,但它無疑掀開了全球氣候政策的新篇章。《近期歐美三項關鍵法案的頒布與實施 對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及建議》里指出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我國的影響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1、短期內 CBAM 對我國出口歐盟影響可控, 但長期存在風險挑戰。
歐盟 CBAM 在初期納入鋼鐵、鋁、電力、水泥、化肥以及氫氣六個行業。我國出口歐盟產品以鋼鐵和鋁產品為主,對歐盟出口化肥、水泥、氫氣總量較小。2022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的鋼鐵產品總額約為150億歐元,鋁產品總額為45億歐元,而化肥、水泥、氫氣三類產品總額僅為3億歐元左右。整體來看,歐盟CBAM 前期覆蓋的初級產品并非我國對歐盟出口的主力產品。因此,短期來看,歐盟CBAM對我國高碳行業的影響有限。
從長遠來看,如果未來歐盟將CBAM覆蓋范圍延伸至鋼鐵和鋁行業的下游,對我國出口將造成進一步影響。機械及運輸設備處在鋼鐵及鋁行業下游,包含了大量鋼鐵及鋁產品的間接出口,雖然我國鋼鐵、鋁及其制品對歐盟的直接出口規模,僅占我 國對歐盟總體出口規模不到 2%,但我國對歐盟出口的機械及運輸設備占比較大,2022年該比重超過 50%,未來存在一定出口成本風險。
2、鋼鐵產品出口受 CBAM 影響大,汽車終端產品未來或將被納入其中。
目前而言,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最有可能影響到中國出口歐盟的產品為鋼鐵。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測算,按照2022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鋼材產品量(即 389 萬噸)、2022 年出口到歐盟的鋼材產品總金額(即 64.4 億美元) 和 2022 年歐盟碳市場的平均碳價(即 81 歐元/噸) 等進行測算,我國鋼鐵行業產品出口 歐盟的成本將增加 4% —6%左右, 即每年大概需要向歐盟支付碳關稅 2 億美元—4 億美元。
此外,CBAM未來也可能擴大對出口到歐盟的汽車等工業產品的影響。汽車是歐洲的關鍵產業,而汽車制造過程的碳排放量較大,因此可能需要支付高額的碳稅。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如果CBAM范圍擴大至整車領域,我國每年乘用車產品出口可能面臨超過300億元的碳稅成本。
3、綠色貿易壁壘可能成為長期趨勢,環境因素成為企業國際化經營新挑戰。
CBAM 政策因其廣泛的覆蓋范圍以及對國民經濟的重大影響而成為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舉措。歐盟作為第一個確定推行 CBAM的區域,其他國家或許會選擇效仿,推行類似碳關稅的政策。
通過碳稅進行的碳定價正在成為國家政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實現《巴黎協定》下的國家自主貢獻。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措施減少排放,不能應對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會導致國際競爭力喪失,并增加貿易和投資的脆弱性。企業未來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其以更可持續和更綠色的方式運營。
三
國內應對策略及建議
如何才能不被“綠色門檻”絆住、不被“綠色壁壘”困住?中國在減碳壓力下尋求碳機遇成為必修課。
據車百智庫、清華大學合作的研報里,有觀點表示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目標,我國的汽車產業將迎來全方位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低碳發展帶動全球汽車產業鏈重構,為中國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在應對CBAM影響時,《近期歐美三項關鍵法案的頒布與實施 對我國汽車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影響及建議》指出中國可以采取以下幾個關鍵舉措:
1、積極參與國際談判和政策制定,中國應密切關注CBAM政策的進展和實施細則,特別是免費配額退出時間、考慮間接排放、氣候政策的量化等方面的問題。同時積極參與國際談判,爭取對CBAM規則的合理制定和調整,以減輕對中國出口商的不利影響。
2、加快國內碳市場和碳定價政策的建設,將更多高碳行業納入碳市場,以降低中國出口商面臨的歐盟碳關稅成本,減輕CBAM帶來的不利影響。
3、建立完善的碳監測與核算體系,提供高質量的碳排放數據,包括對高碳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實時監測評估。引入外部核查機構,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4、發展低碳技術領導地位,構筑雙循環綠色經濟:中國可以利用其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積極推動低碳、零碳、負碳等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包括光伏、風電、新能源汽車、綠氫、規模儲能、CCUS等領域。這有助于推動中國的經濟雙循環,降低高碳產業的碳排放,推進綠色零碳變革。
5、引導企業從減碳和數據合規兩方面準備應對CBAM挑戰:中國企業應制定減排戰略,包括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綠色能源使用比例、采用低碳技術等,以減少產品的碳足跡。同時,企業應核查產品的隱含碳排放量和已支付的碳價等數據,以滿足CBAM的合規要求。
6、強化汽車行業的碳管理:預計CBAM可能逐步擴展到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更多領域,因此中國的汽車行業應提前加強碳管理能力。這包括建立碳核算和碳足跡認證標準,完善碳數據監測體系,以確保在未來CBAM的影響下,中國汽車產業能夠順利適應和應對碳管理要求。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車百智庫(ID:EV100_Plus),作者:周霜降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