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一到墊底,江西“急剎車”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李益文 來源|時代財經APP(ID:tf-app)
近日,各省份陸續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成績單”。
截至7月27日,除安徽、陜西外,其他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公布了上半年經濟數據,其中,14個省份地區生產總值(GDP)增速跑贏5.5%的全國水平。江西意外跌至底部,同比增速僅為2.4%,較全國5.5%的增速低3.1%個百分點,創10年來同期最低增速(除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上半年外)。
江西是突然“慢下來”的。
在此之前,江西經濟增速剛奪得全國第一。2022年,江西省遭受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嚴重的高溫干旱災害,但當年,江西省地區生產總值首次邁上3萬億元臺階,達32074.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增速更是居全國第一。僅看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江西省GDP增長4.9%,增速也位居全國第三。
疫情政策調整后,江西高速增長的經濟反而出現驟停,超出了外界預期太多。據“江西發布”消息,今年年初,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將2023年全省GDP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在31省份預期目標中排序第三。
江西省在2023年上半年經濟報告中提及,外部環境錯綜復雜,需求不足、預期偏弱、動力不強等問題仍較突出,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
7月26日,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羅海平向時代財經表示,江西經濟是“成也工業,敗也工業”。其分析,同樣國內外環境下,江西經濟增速的突然放緩與鋰礦價格暴跌有關,此外,江西營商環境仍有待提高。
7月22日,江西省委書記尹弘在省委十五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上提出,要咬定全年工作目標,以更強的緊迫感夯實經濟恢復基礎,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抓好項目建設,有效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不過僅從上半年數據來看,江西省要實現全年目標壓力不小。
一
鋰價暴跌撼動江西經濟“壓艙石”
2022年,江西經濟增速領跑全國。江西省內將其歸功于工業經濟充分發揮了經濟“壓艙石”作用。
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0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3.8%;工業投資對全年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7.2%,工業稅收對全省稅收增收貢獻率超80%。
不過今年上半年,江西經濟的“壓艙石”卻出現了松動。
江西統計局數據,2023年上半年,江西省第二產業增加值6745.1億元,增長1.5%,低于4.3%的全國平均水平。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與往年同期相比,增幅收窄4.2個百分點,低于全國的3.8%。
用電量也在側面反映出江西工業的不景氣。2023年上半年江西省能源統計數據顯示,第一、三產業用電量保持增長的情況下,第二產業用電量下降了2.0%。其中,工業用電量566.83億千瓦時,下降2.1%。
但在羅海平看來,2023年來鋰價的暴跌是撼動江西經濟“壓艙石”的主要原因。
2023年上半年,碳酸鋰價格出現了斷崖式下降,隨后雖有回彈,但整體價格較年初仍有下行。截至6月30日,工業級碳酸鋰國內混合均價價格為29.8萬元/噸,相較年初下降了40.87%;電池級碳酸鋰國內混合均價價格為31.24萬元/噸,下降了40.5%。
此前,碳酸鋰乘新能源風口,價格一路飆升。從2022年初的27萬元/噸最高漲到56萬元/噸的天價。而在此期間,占據全國鋰礦儲量(折氧化鋰)40%的江西省加快了鋰產業布局。
2022年10月,江西印發《關于做優做強我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將繼續加強鋰電產業上、中、下游關鍵環節招商引資力度。
10月22日,志存鋰業投資130億元建設年產8萬噸碳酸鋰項目在江西贛州簽約;10月27日,贛鋒鋰業總投資150億元的鋰產業項目落地江西橫峰。此前不久,比亞迪宣布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資285億元鋰產業項目。
“全省到處都在上馬這個項目。”羅海平用“瘋狂”來形容當時的場景。事實上,這種“瘋狂”還綿延到了民間,在“挖鋰成金”信念下,江西鋰礦盜采嚴重,當時媒體形容江西鋰礦亂象為“瘋狂挖,全民炒”。
但客觀上,“瘋狂的”鋰電已經給江西帶來了可觀的收益。據江西日報報道,2022年1至11月,鋰電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7.6%、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元。
江西鋰礦的亂象引起了中央的注意。今年2月,中央工作組密集赴江西宜春調研,督導當地鋰礦開采,隨后江西鋰礦選礦企業全行業停產整頓。緊接著,當地宣布,從即日起,依法嚴厲打擊在全市范圍內非法偷采盜采、私挖濫采、無證開采、以探代采、超深越界開采鋰礦等礦產資源行為和非法買賣、存儲、加工、運輸無合法來源礦產品行為。江西工業經濟或多或少也受到了此輪礦業整頓的影響。
羅海平認為,正是這種與某一行業的過深綁定,使得行業處于變動時,經濟受到沖擊,“但這種沖擊和困境主要還是來自于經濟大環境,而不是江西自身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問題。”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2月初到2020年10月,碳酸鋰也經歷過“三年寒冬”,價格從16.8萬元/噸跌到4萬元/噸,跌幅超76%。但同期,江西經濟仍維持一個可喜的增長態勢。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2018年上半年,江西GDP均同比增長9.0%;2019年上半年,增長8.6%;2021年上半年增長12.9%,兩年平均6.7%(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
此外,鋰電產業占江西全省營收比重并不算大。數據顯示,2022年1至11月,江西省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突破9000億元、排名居全國第4位;有色金屬產業營業收入達7300億元。其營收規模數倍于鋰電產業。
二
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額未公布
除工業以外,固定資產投資的穩步增長也曾是拉動江西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根據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早在2012 年江西就把擴大固定資產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
長城證券研報顯示,江西固投的高增速推動占 GDP 比重在 2008-2017 年穩步增長,2017 年之后保持穩定,但明顯高于全國的水平,且比重差距逐年增加,或反映出江西省經濟發展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依賴程度較大。時代財經注意到,自2008年起,江西固投占GDP比重始終超過60%。
江西統計局歷年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2年上半年(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同比增長12.7%、11.7%、9.1%、20.2%(兩年平均增長12.8%)、10.6%。
而在江西省2023年上半年經濟報告中,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額并未公布,僅公布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3%。
時代財經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心查詢到,2023年2月,江西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長3%;3月份則降為為-19.7%;4月份為-20.3%;5月份為-22.3%;6月份數據未公布。
對此,羅海平表示,江西是欠發達地區,財政底子薄,這幾年江西各級政府財政吃緊,減少或暫緩基礎設施投資,開始過緊日子這是個正常現象。
羅海平稱,盡管基建投資增速放緩,但江西的投資結構呈現新特征,制造業投資精細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全省投資“含金量”不斷提升。上半年制造業技改投資、戰略性新興制造業投資占全部制造業投資的比重分別為39.2%、61.6%。所以,在當前各級政府開源節流較為困難的時期,2023年上半年江西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不會一如既往的“亮眼”,但江西的高質量發展卻會一如既往地“亮眼”。
據江西日報公開報道顯示,江西省2023年上半年經濟報告公布前,6月7日,江西省委書記尹弘主持召開座談會,邀請10位經濟專家學者建言獻策,面對面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報道稱,大家談形勢、講問題、提對策,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2023年江西經濟增速放緩一事還有何原因?7月26日,時代財經聯系了上述與會專家中的3人,其均表示不方便透露分析。
下半年,江西經濟能否達到預期目標?羅海平認為,“成也工業,敗也工業”,江西下半年的發力點依然在于工業,只有工業好了,江西整個經濟才可能扭轉。“只要江西心無旁騖、咬定“工業強省”戰略和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兩個“青山”不放松,江西很快就能重返經濟增長“第一方隊”,所以即便2023年實現不了7%增長目標也不傷江西經濟的肌體。相反,江西經濟則在高質量發展上會越走越遠。”
事實上,《江西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就有提到,制造業關乎國民經濟命脈,是實現現代化的主導力量。《規劃》還提出,江西“十四五”期間主要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 7%左右。制造業占比保持總體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全國排位力爭有所前移。
7月14日,江西省制定推出了《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2023-2026年)》,提到,實現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
未來,江西能否繼續邁上新工業強省,以目前數據來看,任重而道遠。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時代財經APP(ID:tf-app),作者:李益文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