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公交熱線96190背后的“數字力量”
作者|科技云報道 來源|科技云報到(ID:ITCloud-BD)
“喂,公交公司嗎?我的手提包落在63路車上了,能幫我找一下嗎?”
“我們小區距離公交站比較遠,能增加個公交線路嗎?”
“等了半天車都不來,公交車為啥這么難等?”……
24小時在線、日呼入量上千,在濟南眾多的民生服務熱線中,公交服務熱線雖然不是最早開通的,但卻是最繁忙的一個民生窗口。
1999年,濟南公交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相關需求,決定開設電話熱線,后升級為96190。熱線開通后,電話咨詢量指數級上升,日均電話量由最初的80個增加到2000余個。
如今,電話熱線96190的業務范圍已不止于接聽乘客來電咨詢、求助、投訴業務,還會受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承辦、回復12345市民服務熱線轉派公交類訴求等,來電承辦量在濟南服務行業中名列前茅,乘客投訴辦結率達到100%。
隨著公交客服業務量迅速攀升、公眾服務訴求愈發迫切,96190業務再度承壓,依靠“人海戰術”的傳統客服模式已經遠遠不能匹配未來業務發展。
為此,濟南公交客服中心和信息中心組成聯合團隊,大力推進數字新客服建設,積極研究如何借助數字化技術提升客服工作效率,96190的數字化升級進入快車道。
在今年的“兩會”上,“數字化”再度成為高頻熱詞,“數字中國”頂層規劃加速落地,而濟南公交電話熱線96190正是將數字基建服務于民生的生動案例。
一
“數字中國”讓民生更有溫度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融、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重點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數字化轉型,表面上是技術、工具,實質是理念、業務、流程、組織,背后的核心是“人”。 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歸根結底是為人服務。如何通過數字化為人們生活提供更便利、更有溫度的服務,已經成為數字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就電話客服工作而言,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充滿許多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與來電市民進行有效溝通,以便及時高效地解決問題。
不少人都經歷過打熱線電話長期占線,甚至無人接聽打不通的情況,也有人對投訴問題遲遲未能得到解決而產生不滿情緒。對于96190這樣的客服熱線而言,這些痛點其實只是冰山一角。
“一到業務高峰,我們的客服人手往往不夠用。”濟南公交客服中心的負責人曹燁說,“大家每天的工作都會非常緊張,工單量大、事急,每個客戶的訴求工單都要手動處理,加班加點是常態,有時因為處理不及時,還容易收到客戶投訴。”
事實上,對于市民的各種訴求,客服需要分辨、歸屬給各職能部門,每天要記錄、轉接大量電話。在接待時,客服也需要吃透各種政策,再配合具體情況作答,往往會發生誤讀、遺漏或延遲等各種問題。
同時,市民的訴求也會因為在各部門間的流轉效率低,影響到熱線的服務效果。
如果有市民通過市長12345熱線進行投訴,投訴工單會從12345熱線,劃轉到96190客服,處理后再反饋給12345熱線和市民。由于缺乏一套統一的客服系統進行管控,工單處理效率亟需提升。
而對于80、90后甚至是00后的年輕用戶,單一的電話渠道形式已經顯得極為不便,他們更偏好于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等多元的數字化渠道進行溝通。
不僅如此,為了全面提升熱線服務滿意度,把客服工作納入考核體系也是重要一步。比如每周接到多少問題咨詢、解決了多少問題、每個坐席的問題解決率是多少、訴求是通過哪些渠道過來的等等。
但通過人工其實無法實現精細化的統計,很難讓管理者對客服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客觀評定客服人員的服務質量。
如果能通過一套系統對客服工作的效果進行清晰量化分析,管理人員就可以據此對客服人員進行績效考核,也能分析相關問題,及時作出調整策略,提高服務質量。
二
“暖心熱線”背后的
數字化力量
數字技術與民生服務的深度融合賦予了民生建設新動能,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拓展了公共服務場景,打通了保障直達全體人民的“最后一公里”,使民生服務日趨智慧化、便利化、人性化,將民生這張兜底社會發展的數字網織得更密、更結實。
2022年9月《濟南公交數字化轉型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濟南公交沿著“數字新服務、數字新運營、數字新機務、數字新安全、數字新管控、數字新決策”的“六新”方向開拓前行。
在便民服務方面,為了更快回應市民訴求,實現問題處理智能督辦、客服納入考核、大數據分析輔助決策等效果,濟南公交引入容聯七陌云智能客服系統,該系統于2023年初上線,目前處于試運行階段。
在原有96190基礎上,該系統集咨詢、投訴、建議等功能為一體,融合微博、微信、小程序、APP等信息反饋渠道,實現統一的熱線功能和服務標準,可以集中受理客戶訴求,助力濟南公交大客服體系邁入全新的數字化時代。
具體來看,濟南公交的智能客服系統提供了一整套解決方案,包括全渠道在線客服、智能機器人客服、呼叫中心、市民資料系統、人機座席輔助、智能工單、智能報表、智能全量質檢等,為濟南公交建立可以覆蓋市民咨詢、問題反饋、投訴與建議跟進、服務回訪、問卷調查的全流程化服務體系。
其中,智能機器人客服全天候7×24在線,為市民提供各種電話自助服務,有助于讓客服省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理解市民咨詢需求,更快、更精準地應對和處理問題。
數據顯示,客服機器人與人工客服的無縫整合,使70-80%常見問題都可以通過機器進行快速回復,減少重復性咨詢回復,使坐席人員轉人工接待量降低30%。通過使用呼叫中智能話務輔助功能,提高了問題解決速度,使客服團隊服務效率提升約35%。
同時,多渠道坐席人員通過開啟智能輔助,實時提示坐席人員用戶問題的標準話術,使平均回復響應時長降低4秒。
“以前客服長期處于‘人少單多’的緊張狀態,而智能客服系統成為了客服工作人員的好幫手,以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大量的客服業務,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曹燁說。
針對96190與市政府各部門系統之間的協同問題,該系統與市長熱線12345、交通局96596熱線進行了打通,通過工單模塊大幅提升了跨單位處理問題的效率,讓工單流轉有跡可循,避免出現問題遺漏。
同時,在濟南公交集團內部,工單的流轉和閉環也讓多部門協作變得更加容易,解決問題效率大大提升。
而智能報表模塊,則可對市民訴求進行熱點聚類、趨勢分析、關聯分析等,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民意需求及待完善的問題信息,通過數據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讓決策變得有依據、更敏捷。
“我們在新系統使用前是沒有多渠道在線客服功能的,市民乘客的線上互動都靠工作人員手動維護,留言、私信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敲,經過數字化升級以后,可以直接發送鏈接、圖片、快捷回復。
而且數據統計也很方便,每天的私信量,問題量都可以統計”。曹燁深切感受到數字化為工作帶來的明顯變化。
這種自動化、可視化的報表統計功能,還被應用到濟南公交客服的KPI考核中。通過對電話溝通的全量質檢,結合咨詢量、解決效率、解決率、接入渠道等多維度數據分析,濟南公交對客服團隊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有了更加客觀的評價。
該系統提供的問卷調查功能,則讓濟南公交可以基于月度、季度、年度對撥打熱線的市民展開回訪,從用戶角度對客服的服務質量進行調查和打分,從而進一步提升客服的服務能力。
不僅如此,濟南公交還通過這套系統提升了集團內部的工作效率。
基于龐大且豐富的知識庫,梳理各機構職能、政策法規、辦事指南、部門規則、日常考勤、報銷體系等常見內容,從而保證不同渠道獲取信息的一致性,對內確保跨部門學習,對外滿足查詢、通知、公告等多元需求,提高整個集團內部辦事效率。
讓數字化有精度、有速度、更有溫度,這是數字化轉型的最大考驗,也是成功的唯一標準。濟南公交作為一家擁有七十余年歷史的公交企業,如今在數字力量的加持下,重新煥發出更大活力。
96190客服熱線的轉型升級代表了數字化時代的一個縮影,它在向市民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優質公共服務的同時,也通過實踐真正讓數字紅利惠及每一個人。
“您好,濟南公交,很高興為您服務。”96190比以往更繁忙了,服務卻更溫暖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科技云報到(ID:ITCloud-BD),作者:科技云報道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