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白人飯”,能讓代餐和預制菜復燃嗎?
作者|Vicky 來源|魔鏡市場情報(ID:mktindex)
互動話題:你認為“白人飯”的興起會帶動哪些品類的發展?
【本文總評論數過10,該評論點贊數最高的小伙伴可以聯系我們,由您確定未來一篇文章的選題~!
趕快參與討論,下一場文章說不定就是你來定!】
本文要點
1、一種名為“白人飯”的西方飲食,正在國內互聯網平臺躥紅,近30天主要社交平臺相關推文聲量達4000+篇。
2、烹飪方式是“白人飯”的精髓,主打一個不烹飪,不用明火、只靠組裝。進化掉口腹之欲、維持基本生命體征才是“白人飯”的真諦。憑借簡單快手、健康營養、低碳防困,“白人飯”收獲了大批打工人的喜愛。
3、從代餐奶昔到超級食物,從懶人調味料包到預制菜,這些消費風潮或多或少都和現代都市生活里上班族的飲食問題沾點邊。其實“白人飯”也是在沿著時間+健康這個思路來解決打工人的吃飯問題,但對于大多數中國胃而言,這個解法的代價是讓渡出了美味。
01
“豬都不吃”,但打工人可以
兩塊蘇打餅,中間夾一塊芝士和幾片火腿,一份更適合“人類寶寶體質的狗狗磨牙棒”誕生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一坨奶酪,兩根甜椒,是誰拿捏了不開火的自由——
圖片來源:小紅書
生菜、火腿蘸點醬,你管這叫什么?喂兔子?不,這是吃飯糊弄學的白人版,同時也可能是白人飯的天花板——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上一次在國內互聯網被集體吐槽的西方飲食,可能是英國菜。想當年,不少留學生在評論區“聲淚俱下”,并硬生生將自己熬成了中餐大廚。但這一次風向變了。一種名為“白人飯”的西方飲食,正在國內互聯網平臺躥紅。前有圍觀群眾迷惑三連 “這豬糠到底誰愛吃”——
圖片來源:小紅書
后有無數打工人應聲回答“打不過就加入,順便求教做白人飯的up主推薦。”5分鐘吃上白人飯,何嘗不是工作餐的救贖!——
圖片來源:小紅書
據魔鏡市場情報,近30天“白人飯”在主要社交平臺迅速走熱,聲量達到4000+篇。誰能想到,被吐槽寡淡到沒邊的 “白人飯”能征服玩轉八大菜系、熱衷色香味俱全的中國胃們。不得不說,“白人飯”的火,每一個進化掉食欲的打工人都有責任。
數據來源:魔鏡市場情報
02
吃三天,能生啃同事
什么是白人飯?兩塊餅干/面包片夾芝士和火腿是基操,生啃蔬菜配點奶酪是傳統藝能,培根蔬菜霍霍著一起拌應該也算一種固定形式。在外留學打工的中國人們初來乍到,每每面對這種主打一個原汁原味的國外飲食,總是不由得感嘆:只有白人才吃得下去。“白人飯”由此得名。
從原材料來看,“白人飯”崇尚食材的樸素和原始,尤其是蔬菜水果,最好是地里什么樣,飯盒里就什么樣,多切一刀都會顯得不地道;烹飪方式則是“白人飯”的精髓,主打一個不烹飪,不用明火、只靠組裝,恭喜你已經能收獲一份完美的“白人飯”了。至于好不好吃,有人說它好吃,有人說它豬都不吃,但對于大部分的“白人飯”受眾,好吃從來不是評價“白人飯”的維度。進化掉口腹之欲、維持基本生命體征才是“白人飯”的真諦。而這正是被卡在繁忙工作里、抽不出身下廚的社畜所需要的。
圖片來源:小紅書
22年的時候,b站和小紅書曾刮起過一陣吃飯糊弄學之風:不粘鍋加水煮開,蔬菜、面條、雞蛋、火腿腸……能煮的不能煮的、只要手能夠得找的食材都一股腦往里放,油鹽醬醋愛哪口放哪口,主打一個一鍋亂燉。要說有啥技巧,唯一的技巧可能就是為了少洗一個碗、一個菜板,你必須靈活運用剪刀剪斷一切食材,同時學會把敲碎的半個蛋殼當作調味匙巧妙運送調味料。
圖片來源:bilibili
這類糊弄學視頻的背景通常是社畜下班快速吃飯,還有部分是國外留學趕due人快速吃飯,要義就是得快速吃上飯、最好還不用為洗碗這種繁瑣的家務耗費大量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白人飯”絕對是吃飯糊弄學的進階版,這次與時間飛速賽跑的打工人們不用再花時間等待飯菜煮熟、也不用再計算怎么才能少洗幾個碗。“白人飯”不用開火煮甚至不用加熱,如果采用三明治法的組裝,還可以不用洗碗,一舉拿捏“又忙又懶”的打工人。
圖片來源:小紅書
除了簡單快手、省時方便,“白人飯”還有一點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它還能保證營養均衡、健康低脂。無論是生菜火腿三明治,還是水煮蛋+菠菜葉蘸醬吃,都死死拿捏住了維生素+蛋白質+少量碳水的精髓,這是白人飯?不,這根本就是健身餐!“吃了那不得瘦死?”又吸引了一大波信徒。
圖片來源:小紅書
圖片來源:微博
如果說方便和健康是“白人飯”的入坑利器,那真正讓打工人心悅誠服、甘愿一直呆在坑底的莫過于“防困”這一大殺器。中餐里不可缺少的米飯、面食等主食升糖指數高,食用后會容易讓人胰島素激增,從而犯困。而“白人飯”碳水比例極低,吃完后不僅不會犯困,還能讓你精神抖擻得像職場劇里雷厲風行的職場精英。
圖片來源:小紅書
有人看樂子,有人照鏡子,有人還在琢磨“白人飯”吃什么,有人已經從“白人飯”里吃出了態度。有網友表示“白人飯”的精髓從來不在于吃什么、好不好吃、健不健康,主打的是一種態度:吃?我不在乎,只要不餓死就行。這種 “沒有世俗欲望”的苦行僧狀態,仿佛時時刻刻在提醒自己,“我是來上班的,不是來享受生活的”,進化掉口腹之欲的打工人可能是地表最強打工人。 “白人飯”里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敷衍飲食態度和自嘲調侃,實際上也折射出高壓、內卷、疾速的都市環境下,當代打工人個體生活被圍困在狹小工位里的群體困境。
圖片來源:小紅書
03
何以解打工人之困?
困境,或者說痛點,往往是一門生意的起點。從“白人飯”的興起,我們直觀感受到了當代打工人的困境。一是時間問題,個人時間被工作壓縮,要么完全沒有時間做飯,要么需要將僅有的時間更多用在廚房之外。這對烹飪流程的精簡化、快手化提出了要求。二是健康問題,隨著近年來健康東風吹遍消費生活,人們對飲食健康的追求越來越細化,對于打工人而言,健康的訴求往往更加具體,可能關乎著久坐、996、熬夜等職業習慣下的便秘、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炎癥過敏、身材走樣等問題,吃得健康不僅意味著膳食均衡有營養,可能還伴隨著低熱低卡、提高精力、抗炎抗氧化等細分需求。這對烹飪食材、菜式搭配、調味料添加都提出了要求。
— 代餐奶昔 —
近幾年,不少熱門食品賽道究其高增長原因,都或多或少踩中了這兩個點。一是代餐賽道,標志性品牌就是WonderLab,其曾一度引領整個代餐奶昔市場。精準控制熱量滿足身材管理需求、提供多種營養成分保證能量攝入,這樣的產品特征放在快節奏生活里,目標直指不想費心思做減脂餐的都市麗人們。
圖片來源:WonderLab天貓旗艦店
— 超級食物 —
風口易逝,近一年,代餐賽道的風順著健康潮流轉頭就刮向了超級食物賽道。在《》一文中,魔鏡就曾關注到了超級食物的高增表現。護眼、抗氧化、抗炎、促消化…超級食物粉粉根據不同的細分需求被添加進各種沖泡食飲中,成為消費者科學食補的新思路。這種搭配沖調的方式其實來源于歐美一些健身達人、超模的飲食分享。這些KOL中,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當屬帕梅拉。帕姐同款隔夜燕麥碗飄洋過海,引發了國內一輪輕食熱。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不用開火,隔夜冷藏即可;用牛奶/酸奶/植物奶作為基底液體,混合奇亞籽、燕麥進行基底填充,topping放入喜歡的水果、風味十足的烘焙燕麥,按需加入抗炎/護眼/抗氧化/促代謝等不同功效的超級食物粉粉,風味佳+層次多+功效性+便捷性的特點讓隔夜燕麥碗迅速收獲大批擁躉。這種快手又健康的食譜不禁讓人想到了“白人飯”,不過與白人飯常出現在午餐不同,甜品化的風味讓燕麥碗一般出現在早餐和晚餐,午間工作餐性質稍弱一些。
聚焦超級食物的新銳品牌So Acai敏銳捕捉到了隔夜燕麥碗的熱度趨勢,順勢推出隔夜燕麥碗套餐,將麥片、超級食物粉粉、果醬等包裝組合成一套產品,消費者一步到位就能購齊,收獲一碗“帕姐同款”。據魔鏡市場情報,5月在淘寶天貓平臺該款產品為So Acai貢獻了超35萬元的銷售額。
圖片來源:So Acai天貓旗艦店
— 復合調味料 —
如果說代餐奶昔和超級食物帶有明顯的西式輕食思維,有許多中國胃不感冒。那么近年來復合調味料的火熱則為快速吃上好吃的飯提供了中式解答。據魔鏡市場情報,2022.6-2023.5近一個滾動年,淘寶天貓平臺調味品市場已達到139億元,而其中超70%的銷售額來自于復合調味料市場。在復合調味料市場,最顯著的發展趨勢就是調味料市場越來越“懶”,力求幫助消費者快速成菜。在《》、《》兩篇文章中,魔鏡就曾分析過調味品的高增長,快節奏生活下的懶人經濟和越來越龐大的“廚房小白”群體帶動口味豐富、快速成菜的復合調料快速增長。訴求健康化、方便快手化、風味多樣化是未來調味品的發展方向。
眾多新銳品牌瞄準以餐飲化為基礎的調味料包市場,在快手和低脂上找差異化。加點滋味,開發“輕脂”、“0卡”的調味包;小野輕煮則以健康美味作為品牌的主要營銷策略,推出“15天輕卡”的調料套餐,配合輕食食譜出售。
左:小野輕煮;右:加點滋味
圖片來源:淘寶
— 預制菜 —
但從復合調味料到完整成餐,中間還是有一個食材購置、處理過程,從這個角度出發,近年來風口正盛的預制菜則是在“懶”上更進一步的工作餐解決方案。從線上市場來看,淘寶天貓平臺和預制菜相關的類目凈菜/半成品菜/快手菜,近一個滾動年銷售額達到8.97億元,同比增長超200%。菜式集中于酸湯肥牛、水煮肉片、老壇酸菜魚等口味地域包容性大、流程標準化程度高的經典中餐菜式。
左:叮小菜;右:麥子媽
圖片來源:淘寶
除了線上市場的競爭,預制菜更大的野心在線下。除了傳統的商超、賣場、便利店等渠道,預制菜直接將貨鋪進了地鐵站的自助零售柜,試圖在這一人流量爆炸的都市窗口精準狙擊更多的打工人。
去年6月,深圳地鐵率先推出“深鐵食研室”,首批地址在福田樞紐美食廣場、HBC匯隆中心、深圳北站樞紐,并且不僅設有店面,還有餐車。其主要售賣早餐和預制菜菜品,預制菜菜品共有11款,包括農家小炒肉、小炒黃牛肉等。
圖片來源:深圳地鐵
比起布局地鐵站旁的零售店鋪更進一步的是直接設立在站內的自助零售柜。近期,在北京國貿、雙井、十里河等地鐵站,可以見到名為“DT食堂”的預制菜自助零售柜,該自助柜在售兩款套餐,一組為“羊雜湯+火燒+榨菜”,另一組為“玉米+雞蛋+豆奶”,餐食搭配恰如其分匹配了其slogan宣傳的“早餐晚餐都在這”的消費場景。
圖片來源:北京商報
但目前抓住地鐵站這一流量池的預制菜零售模式發展前景仍待市場進一步驗證,畢竟身處家和公司的中間,流量雖大,但比起直接在公司點外賣,或者直接回家做飯,拿著預制菜擠地鐵回家多少顯得有點雞肋了。加之在鮮食預制菜興起的背景下,呆在零售柜里菜單更新慢、沒法短保保鮮的預制餐食相較之下過于粗放了。
04
“白人飯,我只認星期四那頓”
從代餐奶昔到超級食物,從懶人調味料包到預制菜,這些消費風潮或多或少都和現代都市生活里上班族的飲食問題沾點邊。其實“白人飯”也是在沿著時間+健康這個思路來解決打工人的吃飯問題,但對于大多數中國胃而言,這個解法的代價是讓渡出了美味。不少網友直接調侃,“白人飯,也就星期四那頓我吃著行”,然后反手就是一個瘋四文學,v我50。
圖片來源:小紅書
對于厭倦了外賣的打工人,如何自己動手快速高效吃上一頓健康美味、安全放心、適合中國胃的工作餐,市面上還沒有品牌給出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而這無疑是一個龐大而富有潛力的市場。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魔鏡市場情報(ID:mktindex),作者:Vicky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