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改善預期,光儲后續如何看?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弗雷迪 來源|格隆匯APP(ID:hkguruclub)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近期產業鏈端最主要的變化有兩個,一是硅料結束了V型反彈,隨著開工率逐漸恢復,價格博弈有望結束。
二是受制于石英坩堝緊缺,硅片龍頭隆基綠能從上周開始提高了硅片價格,而另一硅片龍頭TCL中環保持穩價。由于供給大幅跟不上需求,高純石英砂成為了硅片環節的一大掣肘,對硅片廠商生產造成了不小影響。
01
高端石英砂,新“鋰礦”?
先來看看石英坩堝,石英坩堝用于硅片的拉晶環節,屬于無法復用的消耗品,需求和硅片產能是深度綁定的。
核心材料是高純石英砂,占到坩堝成本的62%,比起普通石英砂,具有耐高溫、熱膨脹系數小、高度絕緣、耐腐蝕以及獨特的光學特性,廣泛應用于半導體、光通訊、新能源等高端產業。
近兩年,硅片生產對坩堝的消耗速度以及需求已經大幅超過石英坩堝的擴產速度,而石英坩堝的產能則受制于高純石英砂。它的供應瓶頸類似于去年的鋰礦,受礦源、提純技術和開發周期的限制。
全球范圍內高純石英的資源量不低,有5000-6600萬噸,正在開發的資源量接近一半,但產量稀少,單美國一家礦床就占到了全球90%以上的供給。
價格相對較高的內層砂,國內主要從美國和挪威進口,21年、22年1-11月進口量分別為2.79萬噸,2.65萬噸。進口幾乎沒有增量,也就意味著海外高純石英砂產量增長緩慢,3萬噸基本已經是上限。
美國尤尼明和挪威TQC占據著品質極高的Spruce Pine石英礦,并且掌握了先進的提純技術,基本對高端市場形成了寡頭壟斷。
國內能接近先進水準的供應商只有石英股份,21年石英股份高純砂產量2.42萬噸,去年新增兩萬噸產能,另有6萬噸在建,預期今年下半年投產。
去年據浙商證券測算,預計23年國內高純石英砂需求量將達到9.9萬噸,增長72%。與此同時海外擴產速度緩慢,一般的擴產周期需要18個月,預計最快也要到24年Q1才能釋放,顯然跟不上拉晶需求。
硅片企業對高純石英砂的依賴,傾向于與掌握優質采購資源的坩堝企業合作,或者直接鎖定未來海外石英砂的產量,進一步提高了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如果使用石英砂的雜質含量較高,會導致坩堝變形,對硅片產量和品質有重要影響。
因此今年石英砂供需緊張是相對明確的,隨著硅片排產逐漸增加,高純石英砂的價格也水漲船高。數據顯示,國產高純石英砂的售價近期已經上漲至14萬/噸,比起去年簽訂8萬元/噸的海外進口砂價格高出不少。
未來海外石英砂供應也已經基本被鎖定,新增產能難以快速釋放,造成的影響對坩堝和硅片環節將形成兩層分化。
首先隨著供需錯配,石英坩堝成為產業鏈中的景氣環節,鎖定成本優勢的頭部廠商擁有客戶綁定的穩定需求,價增量升下利潤有較大提升空間。比如作為中環坩堝供應商的歐晶科技,綁定了尤尼明的石英砂,據公司透露,目前基本處于滿產滿銷的狀況。
其次,龍頭挺價下,提前鎖量、石英砂能夠穩定供應的頭部硅片企業有望受益,而拿不到配額的二三線硅片企業只能被動降低稼動率,行業競爭格局進一步加強。
02
裝機預期“又”樂觀,主線邏輯清晰
回到主鏈上來,2月硅料產量環比下降,對硅料價格起到支撐作用。在今年降價刺激裝機的普遍共識下,產業鏈的價格博弈可能導致終端招標節奏的延誤,畢竟價格偏離市場共識。
2、3月是央企集中招標的階段,單單2月有超過28.6GW的組件中標,其中包括中電建(26GW)的大規模集采。但實際裝機量恐怕還是不達預期,2月定標總裝機容量約2.36GW,環比下降71%。再次反映了價格博弈期展露了較重的觀望心態。
此次中標單價大多在1.6-1.8元/W,據多家組件廠商表示,預計到了3月份,一線廠商組件現貨均價將回到1.7元/W左右,二線廠商組件價格可能會到1.6元/W左右.
隨著硅料價格企穩下跌,這一輪產業鏈博弈也已經宣告結束。根據InfoLink,近期組件成交均價也出現了松動趨勢,價格小幅下探至每瓦1.73-1.75元/人民幣,開工率也小幅回升。
從股市表現看,市場對于產業鏈價格企穩,3月裝機量環比提升有著樂觀的預期,昨日隆基、晶科、晶澳、通威等一體化廠商股價紛紛上漲。
并且我國對于新能源電站建設有儲能配套要求,組件價格下探刺激終端裝機,成本讓渡提高配儲經濟性是該板塊的另一條延伸邏輯,作為大儲龍頭的陽光電源昨日即漲超5%。
今年是光伏地面電站大年,也是大型儲能的大年,去年積累的招標量將于今年大量釋放,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組件價格必須能下探到1.7元/W,甚至到1.6、1.5元/W。去年年末至今,光伏、儲能板塊交易的正是這一預期,2月份后資金開始陸續流向其他題材,目前處于震蕩調整階段。
03
光儲后續怎么看?
板塊調整上車的機會已經到了嗎,我看言之尚早。
把時間線拉長一點看,在經歷20-21年這種級別的大行情后,新能源的每一輪修復之前往往都要默默忍受幾個月的回調。新的技術和題材炒作導致細分板塊出現分化,細分板塊增速越快,調整的時間就越短。
悲觀者把新能源比作2015年的創業板,說白了就是泡沫太高,該戳。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新能源是擁有業績支撐的,并且增速遠未到景氣反轉的階段,隨著新技術的催化,一些細分板塊仍存在具有業績彈性,景氣上修的alpha機會,比如前面提到的石英砂。
借鑒一下白酒的走勢,21年初茅臺2600的泡沫開始破裂,此后主要白酒標的紛紛下跌,基本面沒有出現明顯瑕疵,資金也沒有選擇減倉。
等到4-6月份白酒業績釋放,二三線白酒股大幅上漲甚至創下新高。等到年中,雙減政策催化之下,白酒股真正的主跌浪開始,市場對于白酒股牛轉熊的分歧逐漸走向一致,白酒股的業績也出現了回落。
此后1年左右的時間,白酒在幾次恐慌性殺跌和階段反彈中反復筑底,去年9-10月因為禁酒令使得籌碼進行了一次新的洗牌,之后才在全面放開的呼聲中重新上行。
光儲兩個板塊或正在經歷震蕩摸底的階段,雖然基本面有改善跡象,外圍對中國光伏的制約也在放寬,只是當前籌碼較重,又缺少增量資金替換,難以形成比較大的反轉機會。
其次,上一年的財報還沒出來,年初各家公司的訂單尚在積累階段,現在還不好預判全年業績,究竟景氣度會不會下降,也許要還等上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現出原形”來。
加上近期大盤表現還算比較強勢,一路震蕩上行突破了3300點,未來可能仍有回調的需要,同時擁向“中字頭”的風格切換也很明顯。
長期來看,光儲大賽道的體量和前景是無需質疑的,只是目前并不具備大的配置機會,一些細分板塊里頭業績彈性大,景氣度上修的alpha機會值得仔細研究和等待。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隆匯APP(ID:hkguruclub),作者:弗雷迪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