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研究顯示,新冠大流行壓力會加速青少年大腦衰老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王聰 來源|生物世界(ID:ibioworld)
COVID-19大流行給許多人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干擾,僅在2020年,成年人的焦慮和抑郁的報告就比大流行之前幾年增加25%以上。考慮到大流行導致的學校關閉、學業中斷以及社會隔離,大流行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神經發育的影響可能比成年人更嚴重。
2022年12月1日,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Biological Psychiatry: Global Open Science 期刊發表了題為:Effects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Mental Health and Brain Maturation in Adolescents: Implications for Analyzing Longitudinal Data 的論文。
這項研究顯示,與大流行相關的壓力在生理上改變了青少年的大腦,使他們的大腦結構看起來比大流行前的同齡人的大腦老了幾歲。
論文第一作者Ian Gotlib 教授表示,我們已經從多項研究中了解到,疫情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但還不清楚它對年輕人的大腦產生了什么生理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結構的變化會自然發生。在青春期和青少年早期會經歷海馬體和杏仁核的增長,這兩個大腦區域分別控制特定記憶的進入和幫助調節情緒。與此同時,與執行功能有關的大腦皮層組織也變薄了。
研究團隊對大流行之前和大流行期間的163名兒童的磁共振成像(MRI)進行了對比,他們發現,當他們經歷了大流行導致的封鎖后,它們大腦的發育過程加快了。而這些“大腦年齡”的加速變化此前只出現在那些經歷了長期逆境的兒童身上,例如暴力、忽視、家庭障礙等因素,這些經歷與之后生活中糟糕的心理健康結果相關。
Ian Gotlib 教授表示,還不清楚該研究觀察到的大腦結構變化是否與心理健康變化有關;也還不清楚這些大腦結構變化是否是永久性的。他們的實際年齡最終會趕上他們的“大腦年齡”嗎?他們大腦的過早“老化”,對十幾歲的兒童/青少年來說,意味著什么?是否會帶來認知和記憶問題?這些都有待進一步探索。
Ian Gotlib 教授解釋道,研究團隊最初并不是為了觀察大流行對大腦結構的影響。實際上,在大流行開始前,他的實驗室招募了一批兒童和青少年參與一項關于青春期抑郁癥的研究。隨后,大流行開始,導致無法對這些參與者進行定期的核磁共振掃描,在9個月之后,這項研究才得以重啟。
研究團隊對比了重啟后的核磁共振掃描數據,他們發現,與大流行前開始評估的兒童和青少年相比,大流行后兒童和青少年不僅有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而且大腦皮層厚度減少,海馬體和杏仁核體積更大,他們的“大腦年齡”更大了。
這些發現可能會對其他跨越大流行的縱向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如果經歷過大流行的孩子的大腦發育加速,科學家將不得不在未來涉及這一代人的相關研究中解釋這種不正常的增長速度。這些變化也可能會對一整代青少年的未來生活產生影響。
青春期是大腦快速重組的時期,這與心理健康問題、抑郁和冒險行為的增加有關。現在,大流行這種全球性的事件正在了日常生活形式。這導致現在十幾歲的孩子的大腦與幾年前的同齡人有所不同。
研究團隊表示,將繼續對這些兒童和青少年參與者進行跟蹤研究到成年初期,以研究大流行是否會長期改變他們的大腦發育軌跡。他們還計劃追蹤這些參與者的心理健康變化,并將未感染者與感染新冠病毒者的大腦結構進行比較,探索更多細微差異。
論文鏈接:
https://www.bpsgos.org/article/S2667-1743(22)00142-2/fulltext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生物世界(ID:ibioworld),作者:王聰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