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逐漸忘卻坐郵輪旅游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費爾南多 來源|壹覽商業(ID:yilanshangye)
2022年,正值歌詩達郵輪進軍亞洲市場第16周年,作為首家進駐中國的國際郵輪公司,歌詩達郵輪進入中國市場十余年,已經服務了超過200萬名中國游客。
可惜的是,“海上意大利”的神話似乎已經落幕,畫上終止符。
近日,有消息稱歌詩達郵輪將要退出遠東市場。根據業內人士表示,歌詩達郵輪暫時撤出遠東航線的首要原因還是疫情的不確定性,不排除疫情好轉后再回來的情況發生。
從世界范圍內看,歌詩達郵輪旗下的11艘郵輪已經在2022年全部復航。
從2022年春季到2022-2023年冬季總共排出了一共1800多個航次,這其中,我們并不能看到中國乃至亞太母港的航行計劃。
同時,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近日表示,目前有兩艘國產大型郵輪在相繼開工建造之中,這標志著國產大型郵輪實現批量化、系統化的建造已經指日可待。
旅游行業之中小眾但重要的郵輪板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究竟如何,疫情之后,還有誰有機會?
01
迅速崛起的郵輪行
2006年至2019年,正值中國郵輪市場的高速發展期。2018年,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郵輪市場,彼時可以說是郵輪旅行是“人聲鼎沸,一席難求”。
Costa Crociere, S.p.A(即意大利歌詩達郵輪有限公司)于2006年開始建設中國市場,布局以中國為母港運營的國際郵輪公司,成為第一家進駐中國的國際郵輪公司。
在歌詩達郵輪有限公司“嘗到甜頭”之后,又有許多的國外知名郵輪公司也開始加速布局中國市場。皇家加勒比、歌詩達、麗星郵輪、地中海郵輪、公主郵輪紛紛將大型豪華郵輪布局在中國沿海港口,開辟全新的出境游航線。
2006-2011年,是中國郵輪市場的萌芽階段。這幾年之中,郵輪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率可達36.74%;2012-2016年,郵輪市場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中,中國郵輪市場年平均增速達到了72.84%。
從2017年開始,經過十余年的高速奔跑之后的郵輪市場,放慢腳步,喘了口氣。
2018年,中國郵輪港口全年接待郵輪班次976艘,同比下降17.3%;接待出入境游客數量為488.67萬人,同比下降1.2%。
十余年來,郵輪市場從高速增長轉為更高質量的發展,進入了結構調整時期,但是郵輪市場潛力依然巨大,不可忽視。
2019年,國家陸續出臺了許多促進郵輪行業發展的政策,從港口、基建、入境游客簽證等各個細節都進行了指導和優惠。
在經歷了2018年低迷的郵輪市場之后,各大郵輪巨頭正在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全新的2020年。
2020年初,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卻直接打破了這一上升趨勢。全球的郵輪行業被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由于郵輪業的特性,其游玩模式為大型郵船載著成千上百名游客在幾個特定的沿海國家進行旅行。人們以大型豪華客輪為載體,在郵輪上體驗吃喝、住宿、游覽、購物、娛樂。
眾所周知,跨國旅行的難點之一在于溝通的不通暢。這就導致了做攻略,游覽景點,換酒店,購物等等困難。
郵輪旅游的出現,則能夠很好的彌補跨國旅行的這一缺陷。在郵輪上,有來自五湖四海的餐食,有各種各樣的娛樂場所,有低稅費的商品可供購買,即使是老年人和孩子,都能夠很好的享受到異國風情,享受旅行。
同時,由于簽證更為簡便,也使郵輪行業更加受國人的喜愛。 可以在短時間內游覽多個國家和地區,剩下大筆簽證費用,了解不同的人文風情,也是郵輪行業極具性價比的一個特點。
2018年,全球郵輪市場規模達到460億美元,約合3255億人民幣。根據預測,登上郵輪度假人數即將突破3000萬。
可惜的是,在一片欣欣向榮之中,沒有人發現烏云已經飄在晴空之上。
02
烏云壓頂,困難重重
2020年初,新冠疫情覆蓋了全球。美國嘉年華集團的“鉆石公主”號郵輪由于疫情的原因,各國的互相推諉“甩鍋”,幾乎被全世界所拋棄,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恐怖郵輪”。
2020年1月20日,該郵輪從日本橫濱啟程,船員加游客共有3711人,其中一半的游客是日本游客。2月1日,一名于1月25日下船的中國香港游客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而此時郵輪上的管理人員卻置之不理。郵輪上仍然觥籌交錯,游客們享受著價值幾萬元的豪華郵輪之旅。
英國的船,美國的公司,日本的領土之上。此刻,新冠疫情已經爆發,各國都知道了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卻不想對鉆石公主號和郵輪上的乘客負責。
由于英美日三國的互相扯皮,從而導致防護和救助不及時,使得疫情蔓延,整個郵輪都陷入了疫情的陰霾之中。
最后,“鉆石公主”號郵輪不被允許靠岸,所有游客都在郵輪上被隔離14天,并且只有在檢疫安全后才能上岸。
一系列“騷操作”之后,病毒在整個郵輪傳播,使其成為病毒郵輪,而這些無辜的乘客則真切地體驗了什么叫做恐怖之旅。
在“鉆石公主”號之后,幾乎全球的郵輪都開始停擺。
全球郵輪市場的集中性較高,主要由三大集團所占領,分別為嘉年華集團、皇家加勒比集團和麗星集團。
2018-2019年,這三大集團的營業收入不斷增加,其中皇家加勒比海和地中海郵輪的凈利潤上漲。但由于2020年的鉆石公主號事件與全球疫情的惡化,使得郵輪行業進入寒冬。
2018年,嘉年華集團的營業收入為188.8億美元,2019年為208.3億美元,2020年上半年為55.61億美元。
皇家加勒比海的營業收入也在2020年驟減,2020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僅為22.08億美元,而2019年全年的營業收入可達109.5億美元。
凈利潤則呈現負數。2018年嘉年華集團的凈利潤高達31.5億美元,2020年上半年,就虧損了30.8億美元。同樣,皇家加勒比海集團也沒有躲過。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為-80.1億美元。
2020年3月開始,全球各大郵輪企業宣布開始暫停業務。這一停就是一年多的時間。2021年下半年,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之各國的政策扶持,海外郵輪行業開始逐漸復蘇。截至2022年5月,已經有多家國際郵輪公司實現了全面或者八成以上的復航。
根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6月,全球有365艘郵輪出航,停泊次數達57.5萬次,恢復運營的郵輪品牌已經從2020年11月的13個增加到83個。其中,皇家加勒比國際游輪、嘉年華郵輪、地中海郵輪和諾唯真游輪旗下所有郵輪全部復航。
與此同時,中國的郵輪市場,仍然在政策影響之下,處于停擺狀態。直至今年下半年,不斷有大型郵輪企業宣布退出中國市場。
大型郵輪駛離中國母港,將在歐美地區重新揚帆。
03
曙光將從何處而來
9月30日,福建省廈門市東渡郵輪母港片區的“海上世界”文旅商綜合體正式開業。
“海上世界”文旅商綜合體吸引了大量旅客來打卡,國慶假期,“海上世界”接待了市民和旅客約84萬人次。
從中國郵輪市場停擺到現在,中國的郵輪行業開始積極地尋找全新的模式。廈門作為中國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依然積極地打造屬于自己的郵輪旅游特色目的地。
“海上世界”文旅商綜合體作為郵輪市場的一個補充,終究無法徹底替代郵輪行業的功能。
2022年,歌詩達郵輪退出中國,原因之一是防疫政策的不確定性,之二是因為嘉年華郵輪企業的同業競爭。
2018年,嘉年華郵輪與中國船舶集團合資成立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立志于打造屬于旗艦郵輪。
同年,上海進博會期間,中船嘉年華向嘉年華郵輪收購了歌詩達郵輪旗下的兩艘船用于補充企業自身的空缺。可惜的是,由于疫情影響,這兩艘船從2020年開始就閑置在迪拜的拉希德港。
中船嘉年華同樣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廠預訂了兩艘新郵輪。這將是由中國制造的首批郵輪。每艘載客量都將超過5000人,第一艘船將于2023年交付。
目前,中船嘉年華官網顯示了預定信息,乘客可預定“大西洋”號在2023年1月24日出發的5天4晚郵輪行,航線為“上海-沖繩-上海”。
除此之外,中國也在加快布局游輪市場。郵輪和游輪一字之差,其產品本身則相差甚遠。如果說郵輪是老虎的話,那么游輪就是小貓咪了。
郵輪的噸位基本都是在萬噸起步,容納更多的娛樂場所,游客,服務人員;與此同時,游輪則一般不會橫渡海洋,基本以繞圈方式行駛,起點和終點為同一個港口,里程較短,噸位較小,所能夠承載的游客也較少。
目前,由于中國的郵輪市場還處于擱置停擺狀態,行業人員則開始向內陸的游輪市場發起挑戰。例如招商伊敦號所執航,就是是“深圳—廈門—深圳濱海雙城游”航線;以及近日宣布推出包括往返廈門、途中探訪舟山的“5日、6日舟山人文之旅”的招商維京游輪等。
由于中國水系的復雜,游輪市場同樣也只能作為郵輪市場的一個補充。全球的郵輪行業已經復蘇,即將重回2019年的水平,而中國市場卻依然受疫情所困。
雖有游輪和觀光點的設立,可郵輪市場的曙光在哪兒,駛離的大型郵輪是否會回來,都還需要長時間的等待。
參考資料:
1、《歌詩達郵輪退出中國及亞洲市場多數中國區員工已離職》,財新網
2、《虧損持續收窄船隊接連復航國際郵輪市場迎復蘇》,北京晨報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壹覽商業(ID:yilanshangye),作者:費爾南多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