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博士沖刺港股:一顆牙的爭奪,5000億的“戰場”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晴天 來源|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
“民營牙科診所是不是不太正規?”
在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后,中國民營牙科診所,仍存留著這樣的印象。但從需求端看,隨著老齡化問題的加重,以及老一代人對牙齒健康的不重視,越來越多的缺牙、掉牙現象正在簇擁著他們帶著疑慮走進牙科診所。
很重要的原因是,去正規的三甲醫院補一顆牙,價格驚人,動輒就是一輛小汽車的價格,讓醫院醫生也會勸缺牙嚴重的老人去民營診所詢價。
時至今日,民營口腔診所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資本看好、市場廣大、且運營走向正規。巨大的機會之海中,出海撈魚的人數量越來越多。
近日,牙博士醫療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招股說明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保薦人為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國際。
在華東地區稱雄的牙博士,也來了。
/ 01 /
年入8億
牙博士為何著急上市?
牙博士是誰?
這家從事口腔種植服務、正畸服務及綜合牙科服務的企業已經成立11年,在華東地區頗負盛名。根據灼識咨詢報告,就2020年的年收入而言,公司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中高端民營連鎖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第二大民營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也是江蘇省第一大的口腔醫療服務提供商。
根據牙博士的招股書顯示,牙博士已經連續3年盈利。事實上,業內一直有金眼、銀牙、銅骨的說法。早在十年前,愛爾眼科為首的一批企業率先抓住了民營眼科連鎖醫院的風口,近幾年,老齡化的加速讓市場將目光集中在牙科上。牙齒領域所涉產業鏈很長,不僅涉及上游的耗材、中游經銷,還有下游的口腔服務。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資本方,將重金投入到口腔服務領域,截至目前,牙博士披露了兩輪融資,天使輪在2017年完成,投資方為北京中金泰安和宏鼎投資,而最近一輪股權融資就在今年5月,投資方包括元禾控股及招商資本,這也是IPO前的最后一輪融資。
從2010年成立,直到2017年才進行天使輪融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牙博士并不差錢。
不同于TMT、芯片、科技等項目,牙博士這類牙科診所,有著高毛利和強現金流。
從營收看,2018年-2021年上半年,牙博士分別實現營收6.32億元、8.71億元、8.35億元和5.07億元,即便是2020年受疫情影響,營收也僅是小幅下降,賺錢能力不弱。今年上半年有強勢回歸之勢。
除了2018年虧損390萬元之外,2019年-2021年上半年,牙博士均實現盈利,分別錄得經調整凈利潤2360萬、8530萬和6160萬元。
為何口腔如此賺錢?
原因在于高昂的毛利率。事實上,對于民營牙科而言,成本的大頭主要是醫生工資、房租,近幾年國產耗材類企業的興起,已經讓原材料價格逐漸降低,但患者仍然覺得看牙很貴,這就是牙科門診“賺錢”的關鍵。
如此賺錢的生意,牙博士為何此時急于上市?
在資本市場上,已經誕生了“牙茅”——通策醫療。該公司發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通策醫療實現營收21.36億元,同比增長44.16%;實現歸母凈利潤6.2億元,同比增長55.09%;實現扣非凈利潤6.08億元,同比增長56.69%。從營收規模看,牙博士距離通策醫療仍有一定距離。如果登陸資本市場,在資金上,牙博士勢必將得以補充,借此更快的跑馬圈地,擴大規模。
另外,通策醫療近日因集采傳聞股價暴跌,二級市場開始保持觀望,更多的人開始理性的看待牙科賽道,牙博士前景廣闊,但再不上市,或許很難得到一個更高的市場估值。
更需要關注的是,這個逐漸熱鬧的賽道,已經有更多掘金者舉著鈔票殺入,再晚,競爭或許將更為激烈。
/ 02 /
一顆牙的爭奪戰
中國人對牙齒的重視程度正在增加。
牙齒矯正(正畸)近年來在國內大有火爆之勢,根據灼識咨詢數據,中國正畸案例數目已經由2015年的160萬例增長值2020年的310萬例,復合增速達13.4%,并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950萬例。
年輕的消費者關注牙齒美容、老年人開始面對牙齒脫落問題,壯年的家長們在消費能力逐步提升后,對孩子的牙齒矯正問題也愿意付費。
需求之外,還有行業高額利潤的誘惑。
時代天使上市前的招股書曾披露一組驚人的數據,2018年至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牙博士毛利率分別為52.7%、53.8%、55.5%和54.7%,坐實了一顆牙的“暴利”。
有需求,又存在賺錢的巨大空間,一顆牙齒的爭奪戰已經拉響。
據時代天使招股書披露,中國正畸市場由2015年的34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7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了20.7%,并且有望于2030年達到296億美元,2019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13.6%。
隱形矯治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2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4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6%,并有望于2030年達到119億美元,2019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為21.5%。
在種植牙方面,中國種植牙占全球的市場份額僅為1%,而歐洲是47%、北美28%、亞太(不含中國)15%,彼此之間的市場份額差距懸殊。
正畸和種植好似個黃金坑。據悉,正畸價格為5000-40000元/顆,種植牙價格為5000-20000元/顆,其客單價高于普通的拔牙、補牙。
牙博士招股書顯示,其收入主要來自于種植服務、正畸服務及綜合口腔服務三個部分。種植服務的收入由2018年的2.5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3.56億元;正畸服務收入也由2018年的1.62億元增至2020年的2.08億元;綜合口腔服務的收入由2018年的2.1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71億元。
“美國的牙醫和律師是最有錢的兩個職業。”在過去幾年美國媒體評出的最佳職業 Top100 中,牙醫每次都名列前茅。未來,伴隨中國經濟進一步發展,中國消費者勢必也將更多花銷投入在牙齒上。不過,是金子,大家都想挖。
業內的民營連鎖口腔醫院眾多,已經跑到頭部的也不少。
根據胡潤研究院聯合華醫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10強民營連鎖口腔醫療服務機構》,泰康拜博口腔、通策醫療、美維口腔醫療、歡樂口腔、摩爾齒科、極橙兒童齒科、佳美口腔、馬瀧齒科、瑞爾齒科、咿呀口腔入選前十。
截至2020年以收入及市場份額計算,牙博士在中國中高端民營口腔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二,份額為5.9%。牙博士的優勢也并不大。排名3~5位的公司也緊隨其后,市場份額均達到了4.9%、4.4%,差距并沒有被拉開。
如此激烈的競爭,牙博士未來的路還很長。
/ 03 /
重度依賴江蘇省
擴展面臨“紅海”
除了競爭已經白熱化之外,牙博士當前需要面臨的問題還有不少,首當其沖的就是地區的突破。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牙博士在華東地區共運營31家口腔機構,覆蓋蘇州、南京、上海及溫州等一線及二線城市。其中,蘇州分布的數量最多,為19家。華東地區累計服務人次約430萬、累計服務患者量近100萬名、正畸量近47000 人,完成近68000例種植牙手術。
財報顯示,牙博士在江蘇省的收入由2018年的5.44億元增加至2020年的6.47億元。其他地區收入由2018年的9678萬元增至2020年的1.88億元。2021年上半年,牙博士仍有高達75.3%的收入來自于江蘇省。
超過半數機構在蘇州,主要營收亦在江蘇的牙博士難以擺脫對江蘇地區的依賴。
一直以來,牙科行業呈現分散狀態,集中度很低。不僅是牙博士,作為行業龍頭的通策醫療也是如此,其營收和凈利潤主要來自于大本營浙江省,省外業務的占比較小。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內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依然超過了90%。
想要突破自己的優勢地區,將成功復制到全國,不僅需要有更強的體系和管理能力,還需要有更強的團隊。
民營牙科由來已久,大多數都是口碑傳播。醫生憑借技術一傳十、十傳百,從而在某一地區形成優勢。也就是說,民營牙科診所,對醫生的技術要求很高。
牙博士招股書顯示,其專業醫療團隊主要由373名經驗豐富的牙醫組成,其中主治醫師以上(包含)職稱人數為98 名,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包含)人數為15 名。而牙博士想要走出華東,這不足400名牙醫顯然是不夠的。
目前,中國每百萬人口牙醫比在100人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每百萬人口牙醫比500—1000人;其次,隨著目前國內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醫療人才更加分散,個體戶、夫妻店等診所大量存在。
以口腔正畸醫生為例,要培養一名成熟的正畸醫師培養需要8-11年,全國每年正畸專業研究生僅有250人。不考慮再教育,這250人,面對的是全國的三甲醫院和民營機構的爭搶。
也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很多民營醫院的牙醫,并不具備成熟的技術,牙博士近年來也因這一問題,產生了不少糾紛。
招股書顯示,牙博士共牽涉13起醫療糾紛,其中12起通過向患者支付合計約40萬元的賠償和解。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牙博士尚存一起涉及正畸服務的未決醫療糾紛。
而除醫療糾紛外,牙博士旗下診所還曾多次因醫療行為不規范等原因被行政處罰。比如,去年,張家港牙博士因使用不具備相應資質的員工從事放射治療工作,被監管部門警告并處以罰款4000元。
深陷醫療糾紛之外,牙博士原技術總監出走創業,據了解,2014年魏謀達在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博士畢業后,成為牙博士口腔全國連鎖集團技術總監,并在第六次全國BITC種植大賽總決賽中榮獲獎項,是湖南省唯一一位獲得種植學科最高級別大賽獎的醫生。
2017年,魏謀達在湖南創立了雅貝康口腔,并在隆回打造了第一家門店。
更加激烈的“紅海戰”,牙博士也將面對更多的挑戰。
從行業發展看,牙博士的未來可以想象,除了種植和正畸,兒科和綜合口腔服務也將幫助牙博士實現更好的增長,但在此之前,牙博士還需要從人才、運營效率等多個方面提升自己。畢竟,牙科是個依靠口碑傳播的商業模式,一旦口碑下滑,就很難再大步前進。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晴天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