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初起,成功與否要看哪些要點?
作者|韓宇 來源|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
2021年6月2日晚8點,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在線上如期召開,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擔任發布人,親自揭開了HarmonyOS 2全面推送的大幕。
從2019年8月“家有鴻蒙初長成”的忐忑驚喜,經過一年多的內測試行修改,到如今HarmonyOS 2全面發行。被大家品評褒貶期待懷疑了八九年的“鴻蒙”到底是何物?它因何而來,又將去向何方?它是“中國創造”下的新突破,還是披著愛國主義外衣的商業戰略棋子?在底層系統已被安卓、IOS牢牢把持的軟件生態市場,HarmonyOS 2應該如何閃轉騰挪才能贏得一席之地?
/ 01 /
危機應對造就鴻蒙問世
如今的企業家正在用浪漫的詩人情懷和悲天憫人的淡淡憂愁氣質逐漸一改商人在大家心中麻木冰冷、唯利是圖的刻板印象,從錘子羅永浩,到小米雷軍,再到華為高管余承東,都在從更加人文的視角向世人闡述科技變化帶來的生活變革。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每個設備都是萬物互聯的一部分。”對于HarmonyOS 2問世的意義,余總如此定義道。
與大眾想象的不同,HarmonyOS 2的精髓不在于手機系統開發,更與美國的芯壓制無關,手機系統只是針對單品類設備的適用系統,芯片則屬于硬件范疇,而鴻蒙則是面向全品類硬件產品的生態開發系統。在鴻蒙的生態鏈中,手機、平板、可穿戴設備甚至智能汽車等終端不再互相孤立,而是可以互相影響操控,發生聯系。
這一切是建立在超級終端的基礎上,是鴻蒙實現“萬物互聯”的根基。
在回溯鴻蒙誕生之路時可以發現,9年前僅僅是一紙規劃的操作系統如今頗具規模,已準備好接受市場考驗。不論前景如何,至少華為面對困境時給出的頑強回應值得稱贊。
2012年美國對華為和中興發起了無理調查和國會聽證,在兩家頂尖企業的在美商業擴張進程中制造人為障礙。有了前車的警示,華為在危機意識的感召下開始著手布局自有分布式操作系統。
彼時的操作系統上,蘋果IOS與安卓兩強爭霸,微軟windows phone、諾基亞Symbian、Palm、BADA、三星Tizen等眾星環繞,偌大的市場竟沒有一款中國國產系統,信息安全保障程度堪憂。
基礎系統的缺失不但影響企業未來發展,更成為國家信息安全壁壘上的一道缺口。無論是2013年斯諾登事件、還是丹麥爆美竊聽事件,都說明了維護信息安全,掌握核心技術的必要性。
2014年2月,中央成立網信領導小組,2016年11月,全國人大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8年3月,中央網信辦聯合證監會發布《關于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網絡強國建設的指導意見》一文,一系列政策東風吹進華為的系統建設之路,推動了該項計劃穩步前行。
經歷了7年開發,2019年5月14日,“華為鴻蒙”商標注冊成功,“鴻蒙”熱潮上涌。當時中美爆發貿易爭端,對一批中國企業實施制裁,華為被列入“實體清單”中,喪失了安卓系統使用權。
未雨綢繆的華為在被制裁兩天后的5月17日實力反擊,召開新聞發布會官宣自主知識產權操作系統“鴻蒙”問世,并在8月9日的正式發布會上宣布開源。
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里,鴻蒙主要聚焦于分階段開源以及對外公測兩方面。目前已涵蓋內存128KB至4GB范圍內的所有手表、車機、手機等硬件,預計2021年11月對4GB內存以上的設備開源,徹底實現全品類覆蓋。
另一方面,企業在本年4、5月開展了兩批次的用戶公測活動,旨在提升用戶體驗,優化產品功能,引起極大反響。在系統性能方面,雖然有部分不滿聲音存在,但用戶普遍的反應是運行良好,并無任何明顯不足。
/ 02 /
“安卓換皮”論本是無稽之談
測試期間對鴻蒙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安卓換皮”的說法上。
圖片來源:網絡公開
導致該論調出現的原因共有兩個:
一是公測期間不少用戶發現鴻蒙空有系統而無自己的實物,使用的是安卓軟件安裝包,部分網友在打開游戲應用時發現,裝配了鴻蒙系統的手機被識別為安卓模擬器;
二是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鴻蒙和安卓同樣出自Linux,部分AOSP開源代碼使用的就是安卓開源代碼項目,并沒有實現機制上的顛覆,在OPPO某公關經理的微博言論中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對鴻蒙的批評和不滿,雖然涉事人員已被解職,但相信擁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圖片
圖片來源:OPPO前公關經理微博截圖
曾讓人如此熱血沸騰的國產系統上線之初竟遭到致命差評,耗時9年的“中國創造”產品為何依然難逃雷同抄襲的聲音?“鴻蒙”究竟是科技的反擊還是商業噱頭?想要了解背后的真相,還要從“鴻蒙”與安卓的關系說起。
安卓系統最初由國外一家名叫andy rubin的公司研發,2005年下旬該公司被谷歌收購后,系統隨之易主。
2007年開始谷歌連同80多家軟硬件制造商及電信運營商組建開發聯盟升級安卓系統,隨后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方式向世界公布了系統源代碼,由于其極大的普適性受到了手機生產商的熱烈歡迎,上市僅兩年后就超過了塞班系統成為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蘋果崛起后安卓與IOS平分天下,地位難以被第三者撼動。
有一個觀念需要大家不斷深化習慣牢牢記住的是,安卓系統是為手機量身定制,它的存在是為手機服務,而如前文所說的那樣,鴻蒙是一個生態系統,手機只是生長在其生態土壤上的一部分,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屬于兩個范疇的東西。
何況安卓系統已經開源公布,可以視為公共資源。華為手機并非不能下載使用安卓的系統,谷歌真正卡了華為脖子的地方在于,他不讓你有使用安卓軟件的權限。你可以走進這家自助餐廳,但只能坐在這把餐椅上,他綁住華為的手腳堵住他的嘴,美食就在那里可華為吃不著。
既然食物是免費可取的,只是小二兇了一點,想要一飽口福的話,拿走食物自己搭個餐臺即可,為什么非要連食物也扔掉不要呢?
同樣的道理,安卓系統本身人人可用,只是谷歌不讓華為在其授權范圍內使用,華為在鴻蒙里用了安卓,扔了枷鎖的選擇對一個初創系統而言不是最經濟便利的嗎?
那些糾結于鴻蒙生態下的手機應用依然依賴于安卓系統故斥其“安卓換皮”的朋友們,要么并沒有理解鴻蒙系統的本質,要么是過于執著于不必要的自我。我們要擺脫的是谷歌的壓制戰術,而非好用的科技產品。
坊間對于鴻蒙與安卓的比較,本是一種無稽之談,因為安卓宏內核為基礎的系統,決定其難以注定難以碎片化的屬性,這也是谷歌近些年來物聯網發展過程中避不開的痛點。
任正非說過:“華為推出的鴻蒙系統并不會取代谷歌的安卓系統,鴻蒙如果能有一部分生態,那也是補充,而不是主要的替代關系。”
可實事求是的講,兼容安卓在現階段既是明智之舉,也是事出無奈。
首先來說,為了給現存的操作系統換土已然耗費了9載光陰,金錢無數,如果拋棄現有操作系統另起爐灶,既會錯過5G剛剛興起的大好時機,更會讓研發人員在不能得到市場持續更新反饋的情況下閉門造車,空耗資源;
第二,生態系統也好,操作系統也罷,最終的流向都是用戶。安卓的操作模式和界面UI經過多年的積累升級已經逐漸被廣大用戶所熟知習慣,如果真的實現了顛覆性變革,高昂的學習成本必然會使得一部分人望而卻步,造成目前華為手機市場占有量的斷崖式減少,造成雙輸的局面。
最重要的一點是,華為鴻蒙開源的那一刻起就是希望所有友商的手機系統都能使用裝載,如果貿然與安卓對立,無異于讓小米、VIVO等公司面臨二難選擇,對華為來說結局可能并不樂觀。
這是華為萬萬不愿意看見的,在與安卓的隔空較量中輸贏事小,但一著不慎耽誤了“1+8+N”的長遠戰略,則無異于自掘墳墓。
/ 03 /
鴻蒙推廣攻略
聯合友商,建立生態圈統一戰線
“1”即是手機,“8”為電腦、智慧屏、平板、手表、眼鏡、音響、耳機、車機八個領域,“N”代表的則是生態鏈合作伙伴,即“萬物互聯”的終極夢想。
圖片來源:華為鴻蒙官網
可見,“N”是目標,“8”是方向,而“1”則代表著基礎,是打開未來大門的鑰匙。沒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入駐,其他都是空談。因此增加鴻蒙系統的手機裝載規模至關重要,華為自己旗下的移動終端產品自不必說,但小米、VIVO、OPPO等國內其他主要競爭對手是否會把自家產品連入華為體系存在著巨大變數。
目前已明確站隊的公司僅有兩家,魅族宣布肯定采用鴻蒙系統,中興則走向對立面。上述三家公司雖然尚未表態,但從OPPO公關經理事件曝出的消息來看,前景并不樂觀。
雖然如此,華為還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降低友商搭橋門檻,最大程度的釋放善意信號。
除了微內核外,鴻蒙系統的另一大核心是方舟編譯器,該系統能提升24%的操作系統流暢程度、44%的系統響應能力和60%的三方應用操作流暢程度,最為重要的是,方舟讓安卓APP移植到鴻蒙系統成為可能,免去了裝載鴻蒙手機需要承受的斷臂之痛;
除此之外,將鴻蒙捐贈給工信部主導的開放源子基金會項目,放棄系統所有權,由會員共同維護,是華為大膽又機智的一步。此舉不但為國家信息安全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集天下之力共同開發推廣鴻蒙生態,讓鴻蒙建設由一家事變成天下事,事半功倍。
據華為官方表示,今年底預計3億臺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設備問世,公司今年的目標是達到16%的生態建設生死線。相信華為為達到目標將不遺余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鴻蒙生態統一戰線。
可正如前文介紹的那樣,由于安卓系統天生的宏內核缺陷,并不會對鴻蒙的生態構建產生直接威脅。華為如此馬不停蹄的一路飛奔,僅僅是因為其狼性文化內核的驅動?
其實情況遠沒有想象的那么樂觀,畢竟鴻蒙的頭上還懸掛著更高維度的蘋果IOS系統,這才是其要面臨的終極挑戰。
鴻蒙與IOS的比較其實更為貼近,二者都是懷揣著生態制作夢的探險家,只不過前者剛剛出走,后者已征服了數個山丘。2007年問世的IOS系統如今已進化了14個年頭,在喬布斯的帶領下,憑借蘋果4代機一炮打響登上巔峰,在市場份額逐漸被中國手機蠶食的前提下,依舊占據著全球手機銷售額第一的寶座。
蘋果硬件以其流暢穩定聞名于世,成功實現了平板、電腦、手機、耳機、手表等設備的互聯,并且完全屏蔽了安卓的影響,建立了蘋果專屬的操作系統,在全球火熱的手機紅海戰場上牢牢占據著專屬的桃花源。
對于鴻蒙來說,蘋果專屬IOS即是其以后要直面硬剛的巨大阻力,也是此刻抓緊機會立足崛起的有利條件。IOS的寬厚壁壘將蘋果與其他手機廠商割裂開來,外面的人雖然進不去,但蘋果世界里的人一時半會也難以出來。
在蘋果沒有找到突破口或采取降維打擊策略之前,華為抓緊硬件輸出站穩腳跟是刻不容緩的舉措。
然而,想要攘外,需先安內。如今三家大廠曖昧不明的態度,不得不讓華為靜觀其變。但當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的話,當下的局面其實也讓三家大廠疑竇叢生難以決斷。
毋庸置疑,目前國內手機行業競爭格局處于一超多強階段,華為憑借著強大科技實力、精細管理、過硬產品質量和良好企業聲譽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侵蝕其他競爭對手的根據地。
為此三家大廠曾多次聯手合作,拓展自家生態,2019年初三家成立的無線標準通信聯盟便是其中一列。
雖然谷歌對華為的卡脖子戰術理論上同樣適用于小米、VIVO、OPPO,但從現在局勢來看發生概率極小,而且三家的標志性意義與華為比尚有一定差距,一時片刻還成不了被槍打的出頭鳥。在商言商,若此刻把自家家底全部托付給華為,未免太過草率;
而且在以低價硬件銷售推動軟件服務的行業背景下, 各大廠背后的應用商店是其服務內容的主要來源,一旦納入鴻蒙體系,各家應用商店利益如何計算劃分是個需要長時間去探討拉扯的問題。
畢竟屢屢打破不做手機業務、不做電視、不做汽車等承諾的華為,會不會在某一時點吞并整合三家核心業務,誰也不能保證。
可以合理預測的是,這樣的僵持持續時間不會太久,全面打通國內終端的時點必然不會很快。最大的可能還是各家互相觀望一段時間后找個契機坐下來談一談,在部分領域開展試驗式合作,一邊觀察市場效果,一邊進行利益再分配,邊走邊看。
照此趨勢可以斷定的則是,國產手機市場的聯系將會更加緊密,新的利益共同體將在曲折波動中慢慢形成。
你看好鴻蒙系統未來的發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韓宇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