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騰訊音樂最新財報,透視中國音樂市場“引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姜夏 來源|略大參考(ID:hyzibenlun)
資本市場的精明之處在于,他們看中的不止騰訊音樂眼前的漂亮業績,還有未來的增長潛力。
幾乎是從2002年起,紐約地鐵L線出現了一個奇特景象。互不相識的年輕人在地鐵上遇見、彼此眼神交匯一下,便會盯著對方的衣服口袋。他們要從口袋里是否延伸出來白色電線,來判斷對方是否攜帶iPod。
如果有,那太好了,一場即時音樂PK即將達成。一方會拿出自己的iPod,舉到對方眼前,迫使對方看到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歌曲介紹。受到挑戰的一方,也要以相同的形式回擊。
6.4盎司重的iPod是此類音樂肉搏戰的核心陣地,屏幕上“正在播放”的歌曲,是戰斗的主武器,它是一個人品味和音樂素養的外化顯示。
即時交戰的結果,往往以一種心照不宣的共識決定。被判勝利的那一方,所聽的歌曲通常是中產階級聞所未聞的音樂形式,或者贏得過某本小眾的音樂刊物中樂評人的幾句贊辭。
總之,就是要對于大部分音樂愛好者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受眾也是鳳毛麟角的歌曲。品味的Battle,無關好聽,只在稀少,它是邊緣性音樂品味的較量。
《布魯克林鐵路》雜志的記者特雷絲記錄過自己遇到的幾場隨機音樂PK,并把它提煉出“iPod中的音樂是如何影響和左右一個人的身份和定位”的主題。
這樣的事情真的不夸張,在iPod風靡的年代,連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的iPod歌單,都被樂評人嘲諷的形容為“典型的鄉土氣音樂”。
“曲庫即個性”,是數字音樂時代最典型的社交貨幣。
十年過去了,今天的年輕人們“斗歌”要容易太多了,甚至都不需要在現實世界中遇見。他們只需要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的歌曲熱評中互動,留下諸如“太好聽了”,“耳朵懷孕了”,“我的大大真優秀”,“我的哥哥最棒了”此類評論。
或者是分享自己的心情記錄及人生感悟。比如說,“負重前行、向陽而生”,“成為奧特曼拯救世界”,“哪個渣男追過我”,“哎~回不去了”等等。
沒事翻一翻歌曲熱評,能“看見”好多聽眾,他們或者是一位情場失意者,一位日常瑣碎記錄者,一位渾身上下都充滿幽默細胞的現世活寶,或者是一位自由散漫的個人主義者。
對于如今的音樂平臺而言,歌曲僅是行業想象力的一部分,凝聚到更多用戶,將他們的喜好,悲歡留在平臺上。
而達到這一結果需要“新”,吸引年輕的用戶,打造新鮮的交互形式,挖掘“新聲代”歌手。騰訊音樂近日提交的答卷,就透著剛“挖出來”的新鮮勁。
1
音樂行業的“黃金時代”
時隔五年,即使曾經“最恨別人拿手機聽音樂”的新褲子樂隊,也在騰訊音樂平臺上線了最新數字專輯《愛廣播飛機》。不到兩天時間,新專輯賣出近20萬張。
伴隨用戶聽歌習慣的遷移,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選擇在線音樂平臺發新曲。
在線音樂平臺正致力于通過多種商業模式,讓音樂人心無旁騖地進行創作。對音樂人而言,新褲子上一張專輯的主打歌《我們的時代》或許比較應景:“終于到了這一天,一切都改變,再也沒有煩惱……這是我們的時代。”
至于在線音樂平臺自身,從業績維度看,似乎也步入了“黃金時代”。起碼從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3月23日發布的Q4財報中,我們可以一窺中國音樂市場的潛力和趨勢。
騰訊音樂最新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Q4總營收83.4億元,調整后凈利潤增長至人民幣13.5億元,實現了上市以來連續9個季度盈利。在線音樂付費用戶數也進一步增長,達到5600萬,付費率突破9%。
與此同時,在線音樂收入、廣告服務以及在線音樂付費收入等多項核心數據均創單季新高。四季度在線音樂服務收入同比增長達29.0%,在線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41.9%至15.8億元。廣告服務在2020年第四季度獲得了超100%的同比增長。
歐美用戶早已習慣為音樂付費,所以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的主要商業模式是付費和廣告。截至2020年底,其平臺付費訂閱用戶比例達到45%。對國內音樂平臺而言,付費訂閱業務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有業績加持,騰訊音樂在資本市場上持續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
今年以來股價累計漲幅已超60%。如果將時間維度拉長到近一年,其股價已經翻番。在Q4財報公布前,因市場普遍看好騰訊音樂的業績表現,助推了騰訊音樂股價的強勁表現,其盤中股價一度上沖至31.12美元,并以1.48%的漲幅報收。
2
第二增長曲線形成
資本市場的精明之處在于,他們看中的不止眼前的漂亮業績,還有未來的增長潛力。
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在《第二曲線》中提到,持續增長的秘密是在第一條曲線消失之前,就開始一條新的S曲線。
作為全球三大音樂流媒體平臺之一,騰訊音樂也在探索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2020年提出的戰略升級,靶心便是持續增長。在“在線音樂+社交娛樂”的基本盤穩如磐石的前提下,騰訊音樂通過升級布局長音頻、扶持TME live等創新業務,拓寬業務的邊界。
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20年4月23日,騰訊音樂正式發布長音頻戰略,并推出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當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表示,長音頻將是集團未來發力的戰略領域。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音頻收入占全球15%左右,并將以44%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預計到2023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超9億。
其實不止騰訊音樂,Spotify、蘋果、亞馬遜均在長音頻領域卯足了勁。去年9月,Spotify斥資1億美元獨家引入全球最大播客之一《Joe Rogan Experience》;蘋果則參照奈飛,招兵買馬自制原創音頻節目。
長音頻競爭歸根結底還是內容。目前看騰訊音樂的策略是多管齊下,比如去年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閱文旗下的網絡文學優質內容IP有望轉化為騰訊音樂的長音頻產品。
這些動作在業績中都有體現。2020年第四季度,長音頻專輯數量同比增長370%,豐富了長音頻內容池。長音頻的MAU滲透率從去年同期的5.5%增長至14.8%,長音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持續增長。
今年年初,騰訊音樂在長視頻領域進一步布局,出手收購知名音頻平臺懶人聽書,迅速擴充內容與產出——后者擁有《紅色家書》《大江大河》《白鹿原》《慶余年》《斗羅大陸》《斗破蒼穹》等海量經典有聲作品。
與此同時,另一項創新業務TME live也被點燃。2020年被稱為“線上演唱會元年”,TME live上演50多場線上音樂會,五月天、陳奕迅、周深、劉若英等讓歌迷“爺青回”的華語歌手們悉數登場,其中五月天專場有3500萬人次觀看。
目前,TME live在2020年取得了長足發展,其受眾和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基于其影響力,騰訊音樂希望將TME live的覆蓋面從頂尖音樂人范疇向外進行持續擴充,通過提供更多表演機會,培養和孵化更多優質音樂人。同時,得益于品牌知名度的不斷提升,TME live持續吸引知名品牌贊助,進一步為其商業化前景奠定了有效基礎。
此外,音樂的線上視覺化很重要的,騰訊音樂旗下酷狗音樂,首創的歌曲播放頁豎屏MV形式,帶來活躍用戶環比增長70%,用戶的每日觀看總時長大幅提升。
通過長音頻和線上音樂視頻化等領域的創新探索,騰訊音樂的第二增長曲線正在隱隱成形。
3
激活產業形態
判斷一個產業能否良性發展,一個可供參考的維度是生態系統是否具備活力,正如北大經濟學教授周其仁所言,這是一個“水大魚大”的問題。
作為音樂產業的領航者,騰訊音樂通過一系列扶持音樂人的措施,從源頭為行業注入活水。
2020年四季度,騰訊音樂人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總入駐音樂人數量超過100%的同比增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平臺獨家音樂人數量在第四季度增長至14倍。
截至2020年底,上傳到平臺的原創歌曲數量超100萬首,并且通過對內容多樣性與機會均等的持續推動,騰訊音樂平臺入駐的女性原創音樂人占比已近4成,高于行業平均標準近20%。
中國傳媒大學發布的《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顯示,騰訊音樂成為64.4%的音樂人的主要數字音樂收益來源,原創歌曲數超110萬首,播放量近3000億,并有超過60%的音樂人實現總收入翻倍。
今年騰訊音樂對音樂人的扶持還將繼續。
年初,騰訊音樂面向說唱行業發布“說唱者聯盟”計劃,要為Rapper們提供RICH的舞臺、BIG的排面、打造HIT的作品,以此來齊聚說唱大咖和打造潛質新人。日前該計劃迎來了最新官宣,“說唱者聯盟”一次性合作了《大學說唱聯賽》《黃金唱段》《New Call》《TurnUp說唱大賽》四大頂級說唱賽事。馬思唯、法老、乃萬、彈殼ICE等資深Rapper,都會前來比賽現場。
騰訊音樂還對年輕歌手進行挖掘和扶持,推出品牌“超校園”主線。同時,聯合優質音樂人力量,深入近千所高校,玩轉音樂。
此外,騰訊音樂還將促進中外音樂文化交流,把中國音樂推向世界作為自己的責任。比如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建立音樂廠牌。繼2020年與環球音樂集團續簽了長達數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之后,今年1月,騰訊音樂參與的由騰訊控股牽頭的財團,在UMG的股權增加至20%;而在2020年Q4及全年財報發布當天,騰訊音樂又與華納音樂提前續簽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合資音樂廠牌或其他形式展開更多深度合作,并進一步擴大戰略合作范圍。其中包括華納音樂的授權將涵蓋公司旗下所有音樂娛樂平臺,以及雙方將共同開發商用音樂解決方案等。
從這一維度來看,騰訊音樂通過與全球伙伴合作,為中國音樂搭建了一條通往全球市場的通路,也是中國音樂市場頗具想象力的未來。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ID:hyzibenlun),作者:姜夏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